寫(xie) 作要點 1:隻研究一個(ge) 自變量和一個(ge) 因變量的關(guan) 係。
一些同學想把論文寫(xie) 好,就覺得要多研究一些東(dong) 西,越複雜越好,這是一個(ge) 錯誤觀念。IA 論文的要求是對一個(ge) 問題研究深入、細致,往深了挖。如果你的實驗中出現兩(liang) 個(ge) 自變量 (independent variables) 或兩(liang) 個(ge) 因變量 (dependent variables),看起來做了很多事情、取了很多數據,但你的論文很容易寫(xie) 得蜻蜓點水,要照顧的因素太多,深入不下去,也無法 focus。一篇好的 IA 論文很重要的兩(liang) 個(ge) 因素是:focused & in-depth analysis。如果實驗隻有一個(ge) 自變量和一個(ge) 因變量,這兩(liang) 點會(hui) 比較容易實現。
寫(xie) 作要點 2:闡述清楚實驗裝置和安全措施。
既然評分老師不能親(qin) 自看到你的實驗,那麽(me) 最好能讓他/她很輕鬆地理解實驗裝置和過程。最重要的一點是以圖片的形式把你的實驗裝置記錄、呈現出來,比如可以直接將 experimental set-up 拍照,然後在照片中用文字標記好每個(ge) 儀(yi) 器分別是什麽(me) ;或者,尤其是在實驗裝置比較簡單的情況下,也可以自己畫一個(ge) 實驗裝置的草圖,這樣會(hui) 比較清楚、直接。
對於(yu) 可能會(hui) 涉及到危險情況的實驗,比如在高溫或高電壓等環境下進行的實驗,那麽(me) 論文中一定要討論 safety issues,即說清楚你是通過什麽(me) 措施、防護器材來規避實驗風險的。
寫(xie) 作要點 3:多次測量、取平均值、並求不確定性。
實驗中我們(men) 一般是通過改變自變量,來測量因變量的變化。那麽(me) 對於(yu) 每一個(ge) 自變量的值,都至少要重複三次實驗。重複實驗的意義(yi) 在於(yu) 如果隻測一次,數據可能測錯了或不具代表性;多測幾次,計算平均值和不確定性,才科學。
舉(ju) 個(ge) 例子(數據純屬虛構),假設我研究的自變量是水溫 T,因變量是水的蒸發速率 R。水溫設定在 80 攝氏度時,重複三次實驗。這三次實驗測量的水溫分別是 80.2 攝氏度,79.6 攝氏度,80.1 攝氏度,那麽(me) 取平均就是:
(80.2 + 79.6 + 80.1) / 3 = 80.0 攝氏度
求不確定性是用這組數據中最大值減最小值、再除以 2 來計算:
(80.2 - 79.6) / 2 = 0.3 攝氏度
所以這三次實驗的自變量 T 取值範圍就是 80.0 ± 0.3 攝氏度,因變量 R 也是同樣的方法求,在此不重複了。
無論是算平均值、還是算不確定性,結果的有效數字和小數點後位數都不能變多,隻能和原始實驗數據保持一致、或更少。有同學可能還會(hui) 問到,如果我三組實驗測量出來的數都一樣,比如都測的是 80.1 攝氏度,不確定性怎麽(me) 計算?
那麽(me) 要按照實驗儀(yi) 器的不確定性來寫(xie) ,如果實驗儀(yi) 器的不確定性是 ± 0.2,結果就是 80.1 ± 0.2 攝氏度。
寫(xie) 作要點 4:爭(zheng) 取把數據匯總到一張圖上,這樣方便比較,best-fit line should be reasonable。
實際寫(xie) 作中發現一些同學每一組實驗都畫一張圖,這是不對的。針對每個(ge) 自變量,重複三組實驗會(hui) 計算出自變量的平均值和不確定性,如上述例子中的 80.0 ± 0.3 攝氏度,這個(ge) 80.0 攝氏度是圖象的一個(ge) 橫坐標, ± 0.3 攝氏度則是這個(ge) 點橫向的 error bar;縱坐標和它的 error bar 是通過計算因變量得出的,所以這三組重複實驗最終得到的僅(jin) 是圖象中的一個(ge) 點及其 error bars。通過多次改變自變量(建議至少五次以上),我們(men) 會(hui) 在坐標上得到五個(ge) 以上的點,就可以畫 best-fit line 了。
畫 best-fit line 也有學問,有同學的結果中,五個(ge) 點明顯不在一條直線上,還非要用直線去 best fit 這些點,這就錯了;還有的同學用軟件中一條完美的曲線擬合圖象中的五個(ge) 點,軟件中給出的數學擬合度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高達 0.999998,這位同學如獲至寶,就自信地用了軟件給出的五次擬合公式,舉(ju) 個(ge) 例子:
這個(ge) 公式看起來很炫、很複雜,與(yu) 實驗數據的擬合度也極其完美,但是否看出這個(ge) 公式的問題所在?
問題在於(yu) 它是一個(ge) 純數學公式,但我們(men) 寫(xie) 物理 IA 的目標是要找到兩(liang) 個(ge) 物理量的關(guan) 係和意義(yi) ,你要弄清楚你的自變量,溫度 T,為(wei) 什麽(me) 會(hui) 和因變量,即水的蒸發速率 R, 有如此複雜的關(guan) 係。我們(men) 要通過一些背後的物理原理來解釋這個(ge) 公式的合理性,如果公式中的每個(ge) 係數確有其意義(yi) ,或者如果他人的論文也用到了這個(ge) 公式,我們(men) 可以堂堂正正地用它,並和他人的結果相互比較、討論相似與(yu) 不同之處,彰顯科學風範!但如果找不到其合理性,也沒有別的論文用過這個(ge) 公式,那麽(me) 直接在論文中放這個(ge) 公式是不負責任的。
寫(xie) 作要點 5:論文字體(ti) 與(yu) 文件形式。
IB 官方並沒有規定 IA 論文的字體(ti) 是什麽(me) ,但你在編輯論文時,首先字體(ti) 不能換來換去,要通篇用一種字體(ti) ;並且建議用 "Times New Roman" 這個(ge) 字體(ti) ,這是國際論文的通用字體(ti) 。
論文終稿的上傳(chuan) 形式應該是 pdf,不用多說,pdf 比較規範,而且不容易被再次修改。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