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John Locke哲學Q1破題:如何用“未來人悖論”斬獲評委最高分?

2025年John Locke競賽又放題了,這次還是由老師帶大家做哲學破題

2025 John Locke哲學Q1破題:如何用“未來人悖論”斬獲評委最高分?

Q1. 我們(men) 對在世者負有哪些不對未來人負有的道德義(yi) 務?你的答案對政策製定有何啟示?

Q2. 我們(men) 善待非人類動物,究竟因為(wei) 牠們(men) 擁有權利、利益、兩(liang) 者皆無,還是兩(liang) 者兼具?

Q3. “當平民成為(wei) 主要攻擊目標時,就無需考慮其動機。這就是恐怖主義(yi) ,是邪惡的。” 這一觀點是否正確?

——2025 John Locke哲學題目

2025 John Locke哲學Q1破題:如何用“未來人悖論”斬獲評委最高分?

我們(men) 這次來討論第一個(ge) 問題:

Q1. 我們(men) 對在世者負有哪些不對未來人負有的道德義(yi) 務?你的答案對政策製定有何啟示?

先來看一個(ge) 例子:假設我在一個(ge) 森林的林下植物中丟(diu) 棄了一些碎玻璃。100年後,這些玻璃劃傷(shang) 了一個(ge) 孩子。我的行動傷(shang) 害到了這個(ge) 孩子。如果我安全地埋掉了這些玻璃的話,這個(ge) 孩子本會(hui) 毫發無損地穿過這個(ge) 森林。

“我所傷(shang) 害到的那個(ge) 孩子現在還不存在”這一點會(hui) 造成道德上的一種差異嗎?

這是帕菲特在《理與(yu) 人》這本書(shu) 中分析過的一個(ge) 情境。這本書(shu) 以討論人格同一性問題著稱(實際上兩(liang) 年前John Locke就出過關(guan) 於(yu) 人格同一性的問題,當時朱老師就推薦過學生重點閱讀這本書(shu) )。《理與(yu) 人》的第四部分“未來的世世代代”就重點討論了我們(men) 對於(yu) 未來世代的道德義(yi) 務問題。

首先我們(men) 要明確,未來世代的人在什麽(me) 意義(yi) 上是“人”?

比如從(cong) 過去來看,我們(men) 都知道牛頓寫(xie) 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現了萬(wan) 有引力。那麽(me) 如果牛頓的母親(qin) 沒有生下牛頓,還會(hui) 有人發現萬(wan) 有引力嗎?有的人覺得那肯定不會(hui) 了,牛頓都不存在了,怎麽(me) 還會(hui) 有人發現萬(wan) 有引力呢?

但是也有人覺得科技是進步的,如果沒有牛頓,我們(men) 還有馬頓、鹿頓,總會(hui) 有人能夠發現萬(wan) 有引力的。那麽(me) 這時候我們(men) 就要說,這個(ge) 發現了萬(wan) 有引力的“馬頓”還是牛頓嗎?就像我們(men) 做了某件事情,使得未來本來可能存在的A沒有出生,但是執行A本來的“曆史使命”的“B”出生了,那麽(me) 我們(men) 算是損害了A的利益嗎?

其次,題目中還有一個(ge) 關(guan) 鍵詞就是道德義(yi) 務,我們(men) 從(cong) 什麽(me) 意義(yi) 上、從(cong) 什麽(me) 樣的角度去解構道德義(yi) 務這個(ge) 詞,這就是破題的關(guan) 鍵。

當我們(men) 麵對未來可能存在的或不存在的人時,是否應當對他們(men) 承擔起道德義(yi) 務?甚至進一步說,我們(men) 對過去的人是否也負有道德義(yi) 務?這無疑是一個(ge) 極具延展性的討論話題。

比如有的人就主張,未來的人畢竟還不存在,而我們(men) 無法為(wei) 一個(ge) 還不存在的主體(ti) 負有義(yi) 務,所以我們(men) 對於(yu) 未來的人不負有道德義(yi) 務。但是這不妨礙我們(men) 可以希望未來的人有一個(ge) 好的生活。

第三就是如何判斷未來人的“利益”的問題。在未來時代生活的人,他們(men) 喜歡自己的生活嗎?如果我們(men) 阻止一個(ge) 人存在於(yu) 未來的生活裏,這究竟是對其利益的損害還是促進呢?

從(cong) 叔本華的悲觀主義(yi) 視角來看,他認為(wei) 古希臘人已經發現,最好的狀態是從(cong) 未出生,而既然已經出生,次好的選擇便是立刻死去。如此看來,不讓未來世代的某個(ge) 人降臨(lin) 世間,似乎反而是在促進其利益。有人說這太極端了,那我們(men) 退一步。

當我們(men) 做出某些行為(wei) ,可能會(hui) 使未來人類的某些可能性被剝奪,例如我們(men) 現在大量消耗地球能源,導致未來的人麵臨(lin) 能源匱乏的困境。

然而,對於(yu) 一些秉持自然環保理念或技術倒退主義(yi) 觀點的人來說,他們(men) 或許會(hui) 認為(wei) 這是在做好事,因為(wei) 未來的人類將不得不回歸自然,過上田園般的生活,遠離現代社會(hui) 的物欲橫流,這反而是一種積極的轉變。

最後就是就算我們(men) 能夠和“未來人”就利益的大方向上達成一致。那麽(me) 現在的世代和未來世代之間又如何進行計價(jia) 呢?

當涉及到政策實施層麵時,我們(men) 深知目前的許多政策要麽(me) 基於(yu) 法律層麵,要麽(me) 基於(yu) 經濟層麵。在考慮未來世代時,從(cong) 經濟學角度來看,我們(men) 有一個(ge) 貼現原則。

那麽(me) 在政策製定過程中,我們(men) 是否應當遵循這種價(jia) 值設定方式呢?例如,我們(men) 在衡量現在能源使用對未來的影響時,是否應該進行貼現計算?如果我們(men) 把問題聚焦得更狹窄一些,今天使用某些能源,對未來究竟該如何計價(jia) 呢?

在當下,我們(men) 可能認為(wei) 石油是極為(wei) 寶貴的資源,但未來隨著太陽能等新能源的蓬勃發展,石油或許就不再具有如今這般重要的地位了。

這就好比古代人擔憂砍伐山上的樹木會(hui) 導致子孫後代沒有柴燒,然而隨著技術的進步,石油等新資源的發現,砍伐樹木對能源供應的影響就變得微乎其微了。

以上就是對John Locke 2025年哲學第一題的破題思考,希望對大家有啟發~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AMC8考完可以直接學習AMC10數學競賽嗎?

下一篇

晚申撿漏!港校2025fall新增近40個專業!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