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教育還有未來嗎?國際教育未來怎麽樣?

還有人記得3月底傳(chuan) 得沸沸揚揚的某知名學校“民轉公”的假消息嗎?

家長的焦慮在短短時間內(nei) 將一個(ge) 平均閱讀量不及200的公眾(zhong) 號送上了近5萬(wan) 。

校方親(qin) 口告訴我這是假消息。我們(men) 發了辟謠貼後,假新聞經投訴被平台刪了(有截圖為(wei) 證),結果對方絕口不提投訴被刪的事,而是說因為(wei) 影響力太大而選擇主動刪除,等4月初還自己清白。

現在,距離4月已經過去很久了……

但又能怎麽(me) 樣呢?如出一撤的手法在教育領域裏每天有人用著。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泛教育是門檻最低的熱文領域,常以「我有一個(ge) 朋友開場」。

“隨便聽說”幾個(ge) 不知真假的故事,錯誤的事實,前後矛盾的邏輯,似是而非的結論,再隨便拽幾個(ge) 宏大的詞,取個(ge) 聳人聽聞的標題,引爆焦慮,流量就到手。

市場最懂人性,隻要一嗅到焦慮所在,就像噬魔怪一樣湧上來恨不得把人吃幹抹淨,等時機一到刪了唄。

而承擔流量代價(jia) 的是那些真情實感為(wei) 此焦慮過的家長們(men) ,在特殊時期裏本就脆弱的神經更是岌岌可危。

■在如何做判斷時候,這句話送給大家。文章有點長,希望大家看完。
 
真相是什麽(me)

我們(men) 教學生們(men) 培養(yang) 批判性思維有三步:

第一看信源,背景是否專(zhuan) 業(ye) 和多元;第二是看概念,定義(yi) 是否清楚和混手摸魚;第三看推導過程,是否有連貫可倒推的邏輯。

簡單來說,教育呈現多方位的事實,引導理性思考,而詭辯一直回避事實隻引導情緒,進行標簽式的站隊。

拿這次說「國際學校沒有未來」的論調來說,莫過於(yu) 幾個(ge) 捕風捉影的消息(絕對不是政策)被刻意誤解和放大。

第一是「國際課程在大陸被取消」的假消息,真相是幾個(ge) 疫情嚴(yan) 重的地區如上海、北京等地被取消了大考,大多數城市都正常進行。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這個(ge) 我們(men) 寫(xie) 過很多次,不再贅述圖片來自廣東(dong) 英國商會(hui) 。

有篇爆文寫(xie) 道「AP課程是讀美國本科銜接的課程,沒有成績,可以提交GPA和活動輔助,也是一種安慰」 。隻要了解的人都知道,AP隻是大學先修課,並不是一種課程體(ti) 係,且並不強製提交。

今年上海被哈佛錄取的美國課程體(ti) 係的女生顯示其檔案裏並沒有提交ap,而被稱作安慰的GPA才是重中之重。

但就是這麽(me) 一篇連事實都沒搞明白的文章,下的結論就把大家「焦慮」得暈頭轉向。

■哈佛女孩檔案,未提及有AP成績,GPA第一極為(wei) 重要。

第二是以北京德威兩(liang) 位外籍老師離開的消息,配上「我朋友跟我說,他們(men) 學校外教都跑了」的傳(chuan) 言,一些人就能推導外教跑光了,得放棄國際教育的結論。

這兩(liang) 位老師處理方式確實不當,公司裏也難免會(hui) 遇到幾個(ge) 不負責任的員工離職。據悉,這是德威集團上百人裏唯二兩(liang) 位學期中離開的外教。

好幾位在讀家長也告訴我,這隻是個(ge) 案。家長還跟我說,有人建議學校以後不要發郵件以免引起不好影響,但她認為(wei) 學校及時告知家長是一種尊重,更信任學校了。

相信曆經疫情封控的人都知道,有知情權多麽(me) 讓人心安。

隻是誰也沒想到,在這個(ge) 特殊時期,一封內(nei) 部的郵件被翻來覆去地製作成一篇篇爆文,一條條高讚視頻。

大家試想下,兩(liang) 個(ge) 外教離開就鬧得沸沸揚揚,如果50%外教也就是十幾萬(wan) 外教(國內(nei) 登記在冊(ce) 的正規外教二十餘(yu) 萬(wan) )排著隊上飛機,猜猜現在各大自媒體(ti) 是個(ge) 什麽(me) 境況?機場圖片不得滿天飛?

國際化學校家長還會(hui) 淡定吃著別人的瓜嗎? 

還有人傳(chuan) 因為(wei) 外教大量離開某知名國際學校要撤出中國,聽了更是好笑。外籍學校的老板也是中國人,除了已有外籍學校外,新開的國際化學校一所接一所,今年還有新學校開始招生,撤出中國,去哪兒(er) ?!

第三則消息是三所985大學退出世界大學排名直接得出結論「文化脫鉤」。

世界大學排名多種多樣,其中最知名的有4個(ge) :USNEWS/THE/QS/上海交大排名。

絕大多數世界大學排名是商業(ye) 性質的,大學認為(wei) 評價(jia) 標準不友好拒絕參加合情合理,畢竟美國也好,歐洲也罷,也有不少大學不主動提供數據參與(yu) 部分大學排名。

世界學術標準又不是由這幾個(ge) 商業(ye) 排名決(jue) 定的,三所大學的國際學術交流並未中斷。

第四則是北京哈羅改名,又被造謠成「外籍學校要關(guan) 門」。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真相是北京哈羅有兩(liang) 類牌照,一類是有招收中國籍學生的辦學資質,名字為(wei) 禮德,在珠海、海口和深圳都開設同名學校。一類是外籍學校辦學資質的哈羅。

按照2019年的民辦學校管理法規定,招收中國籍的學校必須改名,這件事去年我們(men) 就寫(xie) 過了,不知道怎麽(me) 又被有心人翻出來大炒特炒。
第四就是與(yu) 出境相關(guan) 的新聞,「剪護照」被證實是謠言,「非必要不離境」也被證實留學、工作、探親(qin) 等均正常辦理,與(yu) 2020年的政策一樣。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我特別理解大家的焦慮,我也很焦慮,也正因為(wei) 此,我會(hui) 仔細看看到底是誰在說,有沒有專(zhuan) 業(ye) 背景?信源來自哪兒(er) ?證據鏈條是事實嗎?推導過程合理?如果我焦慮了最終受益的人是對方嗎?

這樣才能冷靜下來,找到焦慮的源頭,各個(ge) 擊破。

國際化學校沒有未來嗎?

有了基本共識後,來聊聊大家最關(guan) 心的“國際化學校是不是沒有了未來?”

假證據之一:外教跑光了?

每天都有人給我轉發「我朋友說xx學校外教都跑光了」的消息,有意思的是,在讀家長卻都很淡定,學校也都開了家長會(hui) 說外教情況,外教離職率甚至比往年還低。

有一說一,我們(men) 都被關(guan) 得受不了了,有文化差異的外教狀態確實更不好,打個(ge) 很簡單的比方,很多外教家裏不像咱們(men) 備有燒水壺,平常都是喝礦泉水,封控前期光要喝上水都鬧心。

所以很多學校都在積極介入關(guan) 心外教的狀況,積極做好後勤、疏導和安撫工作。

■學校和家長給我的反饋,還有很多截圖不發了。

一般來說,每年外教平均流動率在20%左右,最高能達到40%,哪怕沒有疫情,來來往往也正常。疫情可能會(hui) 加速不少外教離開,但目前學校招聘都在順利進行中。

外教的合同一般是年製,幾乎都會(hui) 在合約前滿之前提前告知不再續約。好幾個(ge) 大型教育集團負責人告訴我,目前外教流失率甚至低於(yu) 往年。當然具體(ti) 還要等解封看看情況。

聽聞有部分學校流失極其嚴(yan) 重,也跟雙方內(nei) 鬥有關(guan) 係,導致大量老師跟著上一任領導者離去。HR朋友表示國外仍會(hui) 有外教進來,還有則是會(hui) 從(cong) 二三線城市流向一線,畢竟薪資待遇高很多。

所以,外教跑光的可能性幾乎為(wei) 0。

假證據之二:課程不讓開了?

民轉公、學校改名、不用境外教材等等又被翻出來重提,成為(wei) 國際化學校沒有未來的一大偽(wei) 證。

學校改名前麵說過了,不再贅述。這裏重點聊聊教材。

2019年就規定了民辦雙語學校在義(yi) 務教育階段不得使用境外教材,所有學生必須按照義(yi) 務教育的課時走,初中畢業(ye) 後必須參加中考。

這個(ge) 政策在上海等地已經執行好幾年了,國際化學校均開設的是融合課程,也就是在滿足義(yi) 務教育國家課程的標準上,以創新式的方法來教學,並開發自己的校本課程進行輔助,落地特色項目,培養(yang) 中國心的世界公民。

民辦雙語學校的辦學也是試點,有其必要性,新課標的改革是與(yu) 民辦雙語學校的方向有異曲同工之處。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2019年教育部發布的政策

假證據之三:學生都沒了?

?大多轉回公立?

我僅(jin) 聽到一起類似情況,因為(wei) 收入原因(具體(ti) 要花多少錢,後麵詳談)

絕大多數選擇國際教育的家庭不大會(hui) 做出這樣的選擇,教育資金都做好了準備,而且深知自己的教育目標是什麽(me) ,也更了解真實情況。

不管是公立麵臨(lin) 的改革挑戰,以及學校的接收情況,學生的適應都要考慮。真要轉的話,4年級以前可以考慮,4年級以後家長要做好安撫。

?更多流失出國?

從(cong) 今年美國高中低齡留學補錄熱門情況,泰國和新加坡陪讀谘詢量來看,這確實加速了部分家庭流失海外的速度。

但真動起來又是傷(shang) 筋動骨的事,我聽到的是觀望得多,下定決(jue) 心的很少很少。在搜索暴漲2846%的移民熱:走還是不走?裏也提到,移民需要慎重思考,更多人考慮輕留學。

但畢竟去讀寄宿學校沒準備好也不放心,好的學校沒名額等。

我問了不少在外籍學校和國際化學校讀書(shu) 的家長,都是“想走,深度考慮下還是不走得好,周邊走的朋友也並不多。”

部分熱門學校也告訴我,今年提交退學和轉學申請的學生並沒有想象得多,與(yu) 往年接近,甚至更低。未來1-2年的情況可能更值得關(guan) 注。

?會(hui) 影響新生報名嗎?

從(cong) 2019年搖號開始每年都會(hui) 出類似的聲音,我也有同樣的疑問,但學校照樣每年都招滿。

以上海為(wei) 例,2021年全市幼升小信息登記18.52萬(wan) 人,其中報名民辦小學2.32萬(wan) 人,雙語學校則更少了,不超過5000人。

這本就不是一個(ge) 供給遠大於(yu) 求的大市場,報滿需要搖號的學校一年多過一年。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青浦區數據,更多數據

我也詢問了幾所學校,幼升小招生谘詢人數沒有低於(yu) 去年,知名國際高中報考人數均創了新高,錄取率達到個(ge) 位數。

在群魔亂(luan) 舞中,有人隻看到了危機,有人卻看到了機會(hui) 。 

國際教育=錢的教育?

如果國際化教育仍然會(hui) 持續下去,那麽(me) 盤旋在大家心中的莫過於(yu) 兩(liang) 大難題:一是還要不要選國際教育,二是未來還會(hui) 出去嗎?

先破解個(ge) 誤區,國際教育絕不等同於(yu) 國際化學校教育。

國際教育關(guan) 注培養(yang) 立足中國的世界公民,網絡這麽(me) 發達,無論上不上國際學校都能找到資源。新課標也被認為(wei) 有「國際化」的趨勢。
若考慮去走國際路線的話,可以從(cong) 家庭收入和未來預期來看。

這之中,錢最能挑動神經,所以很多人就以錢作為(wei) 唯一衡量標準。其實,僅(jin) 僅(jin) 從(cong) 投入來看,每個(ge) 中產(chan) 家庭都出得起,因為(wei) 國際教育是一條豐(feng) 儉(jian) 由人,選擇極多的路。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我們(men) 做過一張教育路線規劃圖,越往左邊越貴,越往右邊越便宜,每個(ge) 人都能找到自己家庭的坐標係。投入上不封底,則三四十萬(wan) ,乃至全靠獎學金也能做到:

  • 若準備了50萬,可以大學出國,歐洲等公立大學,日本等都可以選。
  • 若準備了200萬,高中可以選擇國際體係+性價比高的大學,或者大學時候再出國,選擇去比較貴的英美加澳等。
  • 若準備了350萬及以上,小學和初中可以考慮進入國際體係,大學出國。
  • 如打算英美等地低齡留學,則至少要準備500萬以上。

而就像買(mai) 房一樣,選擇國際教育路線預算一定要控製好,我們(men) 一直提醒大家,最好準備比學費*1.5倍的錢,不然抗風險能力極差,一有風吹草動就開始焦慮。

但當錢完全夠用的情況下,國際路線僅(jin) 用錢來衡量,實在是太狹隘了。

在這些論述裏,沒有年入幾百萬(wan) 中產(chan) 父母血液裏就帶著「窮」的原罪——你都「窮」成這樣了,還送孩子走國際教育路線,「不自量力」和「不清醒」,實在令人心疼。

我曾經遇到一個(ge) 家長抱怨出國花太多錢,不得已要賣房,我一聽很多項目都是被瞎忽悠著上的,我勸她退掉,她說不上怎麽(me) 都行大家都有我必須要上,不能讓小孩吃虧(kui) 。但這種思路,不僅(jin) 沒幫到孩子,反倒讓原本立誌爬藤的孩子進了個(ge) 前五十,還被耗光了內(nei) 驅力。

我采訪過無數真正的牛娃,且不說經濟條件如何,絕大多數都是省錢專(zhuan) 家,非常喜歡鑽研和自學,把校內(nei) 資源用到極致,切實為(wei) 身邊帶來一些改變。

相較於(yu) 錢多不多和孩子牛不牛,留學與(yu) 否最重要的是父母的教育觀念。 

國際教育還值嗎?

在我接觸的絕大多數父母眼裏,他們(men) 早不奢望用留學改變命運。

國際教育隻是盡所能給孩子多開的一扇窗罷了。

我認識成績很好的小男孩,活潑愛動,但公立體(ti) 育課越來越少,他越來越提不起勁來,媽媽心疼把他轉去了體(ti) 製外,雖然學術沒有那麽(me) 嚴(yan) 格,孩子能自在地踢球,也更主動愛學了。

我也認識內(nei) 向的小男孩,他見到人都膽怯得不行,成績太偏科不得不轉去了體(ti) 製外,強項得到最大的發揮,他逐步找到了自信。

我還認識普通女孩中考失利,後去德國讀大學,一年僅(jin) 十萬(wan) 出頭。她大學創業(ye) ,還把部分收入捐給了一直在關(guan) 注自閉症孩子的公益,剛拿到了歐洲的工作offer。

這不正是國際教育裏最動人的地方嗎?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截圖來自《人生七年》

每每看到那些一刀切僅(jin) 以錢為(wei) 參考係分析國際教育,圍繞家長攀比而做的文章,我總在想,那孩子們(men) 的感受?

他們(men) 才是故事的主角,為(wei) 什麽(me) 被隱形了呢?

我特別喜歡跟學生打交道,感歎於(yu) 他們(men) 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思維能力,趕超不少成年人。

比如像在家被封了五十多天的13歲少年就能寫(xie) 下「人生就像下棋,越危機越冷靜」。在中美兩(liang) 地親(qin) 曆三年中學兩(liang) 年網課的15歲男孩跟我說,在家上網課效率比在學校高,他現在更懂得怎麽(me) 利用好互聯網了,而未來人類都得居家辦公虛擬上班。

還有昨晚直播的17歲的芝大學長安撫家長說,同學有叛逆期家長應該開心才對,這證明他們(men) 開始想要掌控人生的自主權,隻是還沒找到目標罷了。

對於(yu) 這種思考力的欣喜,是我們(men) 堅持下來的原因。

至於(yu) 未來還能不能出去?

從(cong) 官方回應來看,中國不會(hui) 關(guan) 上大門,全球化的趨勢不可逆,如同長江黃河不會(hui) 倒流。

有人可能說我太樂(le) 觀。當然,這個(ge) 宏大話題遠遠超出了我的能力圈,同樣,我也不相信跟我一樣沒有專(zhuan) 業(ye) 背景的普通人,誰能做出準確的預判。

連研究了曆史一輩子的90來歲的大家許倬雲(yun) 在前幾天豆瓣訪談裏都說:“天下沒有一條固定的路,時代跑得太快,我們(men) 隻能緊跟時代而變化。”

寫(xie) 到這裏,忽然有些難過。

每個(ge) 人都是受害者,能如此被輕易挑動的神經源自內(nei) 心深深的焦躁和不安全感,而這種不安全則因為(wei) 對深愛的土地一點點失去的信任。

這才是一個(ge) 經不起推敲的謠言被瘋傳(chuan) 背後,最深的悲哀。

國際教育沒有未來?這篇長文講清楚一切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第十九屆山西設計獎介紹

下一篇

留學申請名校高含金背景提升活動清單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