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的季節,美國藤校與(yu) 英國牛劍陸續帶來好消息——
美國申請結果放榜:本屆藤校國內(nei) 錄取共384名,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麻省理工錄取170名,結合非藤校的Top10大U,2022年「藤校&TOP10」頂尖美本Offer共計937名,為(wei) 近年來最高!
英國方麵,牛津大學官網顯示共發放了3600+枚Offer,考慮到疫情導致的線上麵試比例增高,通過麵試鎖定offer的人數較去年上漲2.6%,而劍橋官方的錄取數據將在五月公布……
對其中400+錄取學生的案例與(yu) 采訪進行分析後,我們(men) 發現了理科學霸都有這些共性:
(學生自述與(yu) 訪談內(nei) 容整理於(yu) 網絡,侵權請聯係刪除)
抓住夏校機會(hui) :多維度啟發
MIT早升結果放榜時,Tiffany如願以償(chang) 收到了數學專(zhuan) 業(ye) 的錄取通知書(shu) 。從(cong) 小就很喜歡數學的Tiffany,早在九年級就明確好未來要讀理科的想法,20年及21年她分別參與(yu) 了Ross和SuMac數學夏校,在申請的過程中她開始意識到一種數競不同的研究性思維。兩(liang) 家數學夏校的入學測試題,Ross主要是數論,而Sumac的涵蓋範圍非常廣,Tiffany表示自己一開始完全無從(cong) 下手,然而她更加享受在整理資料的過程中那種“尋找答案的感覺”。
“20年及21年九周的線上夏校,我暢遊在數論和抽象代數的海洋中,和同伴們(men) 一起連線做problemsets,聽教授的inspiringlectures,有時候從(cong) 晚上做到清晨六點起來看日出(因為(wei) 時差)這段經曆真的非常難忘。”
Tiffany發現,她收獲的不僅(jin) 是那些數學公式和解題思路,夏校讓她有機會(hui) 更深入地理解數學,並培養(yang) 自己學術上的認知。
錄取了耶魯大學電子計算機工程專(zhuan) 業(ye) 的Bethany同學也有類似的感悟,夏校對於(yu) 她來說更像是一種“沉浸式體(ti) 驗數學”的契機。
2020年她參加了AwesomeMath數學夏校,“那個(ge) 夏天我做了很多數學題,對我備考AMC/AIME幫助還挺大的。”
後來,Bethany在2021年參加了尤裏卡的語言學項目,這是她第一次接觸文科科研。Bethany向來專(zhuan) 注於(yu) 電子與(yu) 計算相關(guan) 的項目,然而這次尤裏卡項目教授不僅(jin) 是語言學教授,還是古典學教授,於(yu) 是Bethany在這次語言學項目中收到了理科以外的多維度啟發。
將來到了耶魯,Bethany相信豐(feng) 富的文理資源將給她的未來提供無數種可能,問起她的專(zhuan) 業(ye) ,她笑道:“我估計是電子計算機工程專(zhuan) 業(ye) 再輔修一個(ge) 偏文科的專(zhuan) 業(ye) 吧!”[2]
從(cong) 容的時間管理:學業(ye) vs課外活動
張亦夫在牛津大學線上麵試的那一晚,下午還在忙著活動匯演的武術表演。他學過棍術、大刀、太極拳,看著張亦夫熟練揮舞雙槍的身影,有時人們(men) 會(hui) 忘了,其實他還是個(ge) 數學大神——上10年級的時候,張亦夫已經自行學完了高中數學的所有課程,10年級下半學期到11年級,他還利用課餘(yu) 自學了斯坦福大學線上的數論和實數分析兩(liang) 門本科數學課程,並都得到了成績A。
張亦夫諸多輝煌的數學成績,源自他身上一種純粹的、澄澈的對學習(xi) 的熱愛。這種熱愛,讓張亦夫總是保持前進的腳步,2020年他入選“先鋒學者計劃”項目研究加密學和密碼學,他無時無刻在思考自己的課題還能如何精進,甚至連睡覺都在琢磨。
某個(ge) 夜裏,張亦夫從(cong) 睡夢中突然驚醒,他發現了一個(ge) 推進課題的新算法:一種能夠構造新分組線性糾錯碼,最後,張亦夫以此獲得丘成桐中學科學獎世界前十的排名。
然而,張亦夫的熱愛並不隻限於(yu) 數學和武術,“如果說數學是我的左手,那文學就是我的右手。”張亦夫在九年級加入學校詩社,除了和誌同道合的人一起作詩、交流,他還是詩集《石語》的主編之一。
如此豐(feng) 富的生活,張亦夫想必非常忙碌,然而根據同學的印象,張亦夫從(cong) 來不熬夜,他是12年級少有的10點半準時睡覺的人。精準的時間管理,實際上來自張亦夫內(nei) 心的從(cong) 容,他從(cong) 不拖延,擅於(yu) 規劃,會(hui) 在現在就開始著手進行6個(ge) 月以後需要完成的學習(xi) 項目。
武術匯演的那一天,張亦夫意外讓雙槍擦傷(shang) 了眼角,在送往醫院的途中眼看牛津大學線上麵試的時間快到了,張亦夫不慌不忙地打開電腦,向麵試的教授解釋了突發情況。後來,麵試改期,故事的結局我們(men) 已經知道——張亦夫錄取了牛津大學University學院數學專(zhuan) 業(ye) 。
提高壓力閾值,保持開闊格局
“謙虛是她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品質。”老師如此評價(jia) 剛拿到MIT錄取通知書(shu) 的Ariana,她身上有許多榮譽標簽:中國數學奧賽金牌,中國女子數學奧賽金牌,丘成桐科學獎,AIME滿分等,而謙虛、專(zhuan) 注的態度,讓她走了更遠。
一直以來,Ariana的理科成績都非常好,她學習(xi) 過程中逐漸發現自己很喜歡這門學科,也由此確定了未來的研究方向。對於(yu) 數學,Ariana認為(wei) 解數學題的過程“能幫助我不斷探索如何麵對壓力和挫折。”高中她參與(yu) 各種數學競賽壓力非常大,她緩解壓力的方法主要是看書(shu) ,另外還有一個(ge) 更重要的原則:Keep myself occupied。
“很多時候壓力是源於(yu) 客觀世界的幹擾。”對Ariana而言,對於(yu) 外界隻觀看,不評判是有益於(yu) 減少壓力的,客觀世界時常會(hui) 削減自我審視的機會(hui) 。“Keep my self occupied”這一原則強調把時間精力放在工作和提升自我上,真正投入進當下的事物,就不會(hui) 產(chan) 生那麽(me) 多焦慮情緒了。競賽結束後,Ariana發現自己再也沒有壓力很大的時候了,包括大學申請也能夠以從(cong) 容的心態應對,她相信解決(jue) 壓力最好的方式是經曆壓力,提高自己壓力的閾值。
2020年疫情時學校停課,即便短暫地失去了學習(xi) 的機會(hui) ,Valerie卻反而靜下心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計算神經科學。Valerie三歲左右外公確診了帕金森症,初中升高中時她首次接觸了神經科學,進一步了解到帕金森病的成因,抱持“想幫助更多像外公一樣的病人”的想法,Valerie積極投入帕金森科研項目。
“我在學生物時了解到,一個(ge) 生物實驗周期特別長,實驗並不一定有好的結果,然而現在很多計算機技術,能夠通過機器學習(xi) 先篩選一遍那些可行的實驗思路。”Valerie相信更強的計算機方法能夠為(wei) 生物學、神經科學領域帶來更大的改變,最後她的科研成果在高三那一年真正展現了出來,也榮獲丘成桐獎、ISEF。
同時收到麻省理工和加州理工的錄取通知書(shu) 時,Valerie回想起疫情時自己的思考,“其實都要得益於(yu) 那一年我真正地take my time,去思考我自己到底真正想要什麽(me) ,以及科研對我的意義(yi) 是什麽(me) 。”明確自己內(nei) 心真正想要的,才能隨時保持開闊的心態。
相比Valerie對計算神經科學的堅定,另一位同學劉今雨反而從(cong) 來沒有給自己設定過非常具體(ti) 的目標。“她總是在思考人與(yu) 動物、植物乃至世界萬(wan) 物的聯係。”劉今雨的生物老師如此評價(jia) 她,“她擅長把自己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現實世界中”。
確實,劉今雨是個(ge) 行動力非常強的學生,10年級的時候,她和隊友憑借創新設計了一個(ge) 能夠自動降解塑料垃圾,並能產(chan) 生香味的垃圾桶,在生物學界一項頂級賽事——國際基因工程機器大賽(iGEM)中獲得金獎。她熱愛自然、關(guan) 愛動物,在學校積極提倡生物合成學,還和同學聯合發起野生動物保護項目。
“如果不去牛津,我還有很多路可以走。”劉今雨在錄取了牛津大學生物專(zhuan) 業(ye) 以後,仍然保持開闊的心態。在同學們(men) 的印象中,劉今雨無論是建養(yang) 雞場、種小麥、創作了一本野生動物圖鑒,她總是能夠突破條條框框的限製、跳出思維定勢,劉今雨就是那個(ge) 敢想敢做的人,而對於(yu) 她自己而言,這個(ge) 敢於(yu) 嚐試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突破,本身就具有意義(yi) 。
文理兼修:不斷拓展認知的深度和廣度
大學錄取的衡量標準,絕對不止是學術成績這一項,來自書(shu) 香門第的錢瑗看著哥哥早申錄取斯坦福以後,更深刻地領悟了這一點。十二年級上半學期,是錢瑗最忙碌的時候,“我當時需要同時兼顧學校的6門主課,普林斯頓大學的1門法語文學課,每周一到周六的排球訓練和比賽,以及所有大學申請材料。非常辛苦,對時間管理有很大的挑戰。”
作為(wei) 非體(ti) 育特長生,錢瑗每周會(hui) 花大概20個(ge) 小時在校排球隊上,她從(cong) 坐板凳的新手一直成長為(wei) 球隊的絕對主力和靈魂隊員,她形容“這過程於(yu) 我是一場成長的內(nei) 心革命”,隻要用盡了自己的全力,便再無所為(wei) 輸贏,這份坦然讓錢瑗有更多的餘(yu) 裕平衡更多的事情:組織社區誌願者活動、創辦音樂(le) 義(yi) 工組織、公益義(yi) 賣、甚至開了個(ge) 人的畫展。
在豐(feng) 富的生活背後,錢瑗之所以脫穎而出的關(guan) 鍵還是實力。在學校錢瑗文理兼修,成績GPA非常優(you) 異,並且不斷挑戰難度大的學科,有一半成績是A+,法語成績年級第一;另外她的標化成績也接近滿分,PSAT也是晉級國家優(you) 秀高中生獎勵。錢瑗不僅(jin) 在AMC12、AIME數競表現出色,也曾榮獲人文類大獎,十二年級她受推薦去普林斯頓大學修了兩(liang) 門課,也分別參加過斯坦福人文營,數學夏令營項目。
“過去幾年,我沒有浪費時間,通過合理安排時間,提高效率,嚐試了自己感興(xing) 趣的幾件事情,並且每件事情都盡了自己的努力。”錢瑗綜合自身實力、學校平台、精英團隊的助力,她堅信自己最終會(hui) 有好的結果,相繼收到哈佛、耶魯、普林斯頓、斯坦福錄取通知書(shu) 之後,錢瑗相信隻要不停地拓展自己的認知層麵的廣度和深度,人生充滿無限的可能。
提升學術能力才是硬道理
在所有的入學指標中,實力是唯一不變的硬道理,就理科而言,提前準備競賽是證明自己實力最直接的辦法。“我的國際考試在高數上拿到了世界第一,也就是滿分。”Lancy錄取牛津大學數學專(zhuan) 業(ye) 之際,她認為(wei) 自己能夠成功拿到牛津OFFER最關(guan) 鍵的因素,除了數學實力別無他者。
Lancy從(cong) 小學就很喜歡數學,也很擅長數學,然而她自認不算是在數學上很有天賦的類型,她曾考慮生化方向,但是一直到了G2年級的暑假才決(jue) 定要申請數學:“建議大家G年級可以自由探索,到A年級再去專(zhuan) 攻想學的科目。”探索自己真正想學的科目非常重要,通過競賽也能有效地幫助自己理清思路,Lancy的數競經曆分別是AMC12全球top5%、UKSMC金獎及Waterloo(distinction),對她而言備考AMC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ge) 不斷積累的過程,也是作為(wei) 自己學術能力的前期鋪墊。
刷題時Lancy習(xi) 慣給自己計時,做完題之後經常自己先檢查一遍,不要立刻對答案,“畢竟考試的時候沒有答案可看,如果能鍛煉出檢查錯題的能力,那考試就比較簡單了。”
這種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理科領域尤為(wei) 重要,“刷題不在於(yu) 多,而在於(yu) 精”,同樣專(zhuan) 攻數學專(zhuan) 業(ye) 的陳瑋韜更加強調需要了解不同題型的考察意圖,多多表現解題能力。
陳瑋韜曾在小學高年級階段留學新西蘭(lan) ,他描繪當時他作業(ye) 是“開放式”的,老師很少有“題海戰術”,但如果想要成績出色,就得靠學生自己更積極主動地去學。這種自主學習(xi) 的品格讓陳瑋韜到了高中在自己喜愛的領域——數學、物理斬獲一係列佳績:AMC10全球top1、UKMT滿分、物理奧賽TopGold、數學奧賽最高獎項……
今年,陳瑋韜憑借優(you) 異的數學成績,同時收到了劍橋大學數學專(zhuan) 業(ye) 錄取通知、以及海外錄取率僅(jin) 3.9%的帝國理工學院計算機與(yu) 數學專(zhuan) 業(ye) 無條件錄取通知。到底是去帝國理工還是去劍橋,陳瑋韜直言,需要再好好考慮一下。
看了那麽(me) 多學霸的學習(xi) 方法,無論在提升學術能力、拓展認知、或是平衡生活等方方麵麵,希望這些錄取案例能夠給大家帶來啟發。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