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人數創曆史新高,達到1291萬(wan) 人,比去年增加98萬(wan) 人。“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的勢頭在高考戰場上有增無減,今年的考試勢必選拔性更強,是厚積薄發還是胸無點墨,一考見分曉。
就在上午,備受矚目的2023年高考作文題也新鮮出爐。今年的高考題很多學生都說比去年簡單,但是寫(xie) 得出彩需要學生具備哪些能力呢?下不了手,腦袋空白的孩子又可以寫(xie) 些什麽(me) ?帶著這些問題,跟著機構學霸導師們(men) 一起來解讀2023年全國各張考卷吧!
全國甲卷
閱讀下麵的材料,根據要求寫(xie) 作。(60分)
人們(men) 因技術發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時間,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時間的仆人。
這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yu) 思考?請寫(xie) 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這道作文題的材料雖然隻有兩(liang) 句話,但想要理解清楚且撰寫(xie) 出思路清晰的文章也還是頗有難度的。
審題第一步,我們(men) 先來抓下關(guan) 鍵詞。很顯而易見,一個(ge) 關(guan) 鍵詞是出現兩(liang) 次的“時間”,另一個(ge) 關(guan) 鍵詞是前半句提到的“技術”。
審題第二步,我們(men) 再來看下從(cong) 材料中可以挖掘的邏輯關(guan) 係有哪些?
(1)技術的發展幫助我們(men) 節省了時間,更好地掌握了時間。
(2)在時間麵前,我們(men) 喪(sang) 失了自我,被時間所左右。
(3)更深層次理解,技術帶來的時間變化/發展是把“雙刃劍”。
結合以上的分析,我們(men) 可以撰寫(xie) 的中心角度有哪些呢?
(1)人與(yu) 時間的關(guan) 係:人如何安排時間,駕馭時間;我們(men) 如何更好地安排時間和計劃,張弛有度的生活。在機構的“學習(xi) 方法線上營”當中,學霸導師們(men) 有具體(ti) 分析到各類時間管理方法與(yu) 工具。
(2)技術與(yu) 時間的關(guan) 係:現實生活中的哪些技術、方法可以幫助我們(men) 更好地掌控時間?比如手機、手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在使用這些技術的過程中,我們(men) 又如何控製自己不沉迷其中,且不去喪(sang) 失基本能力。這邊如果能夠引用到今年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ChatGPT便是一個(ge) 非常有亮點的切入口。在機構的新聞思辨學堂中,我們(men) 就非常深入且思辨地學習(xi) 了有關(guan) ChatGPT的新聞內(nei) 容。
結合ChatGPT的分析,我們(men) 還引入了多種因為(wei) 技術進步節省時間的案例,比如翻譯機的普及給我們(men) 帶來了便利,節省了時間,但是似乎也會(hui) 讓人喪(sang) 失語言學習(xi) 的能力和樂(le) 趣。
各類掃描答題的“作業(ye) 神器”更加貼近學生們(men) 的生活,看似十分便捷,節省時間,但是因為(wei) 我們(men) 習(xi) 慣於(yu) 時間的節省,反而產(chan) 生依賴性,喪(sang) 失了自我思考的能力和思維效率。
(3)技術帶來時間變化的雙刃劍:一方麵各行各業(ye) 的發展,提高了生產(chan) 力和人們(men) 的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另一方麵,因為(wei) 效率的提升,加速了行業(ye) 的內(nei) 卷現象,甚至導致“反人性”的情況出現,可以參考我們(men) 在“新聞思辨學堂”曾經分析到的外賣員“配送時間”被不斷壓縮的社會(hui) 現象,針對該題目,這是一份非常貼切且深刻的素材。
全國乙卷
吹滅別人的燈,並不會(hui) 讓自己更加光明;阻擋別人的路,也不會(hui) 讓自己行得更遠。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如果世界上隻有一種花朵,就算這種花朵再美,那也是單調的。
以上兩(liang) 則材料出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講話,以生動形象的語言說出了普遍的道理。請據此寫(xie) 一篇文章,體(ti) 現你的認識與(yu) 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ti) ,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ge) 人信息;不少於(yu) 800字。
2023年3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北京出席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與(yu) 世界政黨(dang) 高層對話會(hui) ,並發表題為(wei) 《攜手同行現代化之路》的主旨講話;2014年3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主題演講。本作文題的兩(liang) 個(ge) 材料,分別出自上述兩(liang) 個(ge) 講話,針對的是國際關(guan) 係、文明互鑒等時代命題,揭示的道理卻是普遍的,語言生動形象,蘊含著大智慧。
材料一,吹滅別人的燈、阻擋別人的路,看起來搶了一時的“先機”,實則為(wei) 人不齒,終將被他人排斥。生動樸素的文字中所蘊含的為(wei) 人處世之道啟人深思。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闡述了部分和整體(ti) 的辯證關(guan) 係,“一花”和“百花”相互聯係,“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顯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的基礎上的。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不同國家之間的聯係、人與(yu) 集體(ti) 及社會(hui) 的關(guan) 係,莫不如此。材料一與(yu) 材料二並舉(ju) ,構成了一組對話關(guan) 係。材料一說的是不應怎樣,材料二提供了行動思路。
學生在把握這兩(liang) 則材料的內(nei) 涵、關(guan) 係基礎上,可寫(xie) 的空間與(yu) 切入角度是相當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國際大事的同學可以就一些重大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例如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文明的多樣性、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ti) 等,也可以結合當下核心技術領域“卡脖子”困境的解決(jue) 去探討科技發展中的自力更生與(yu) 借鑒學習(xi) 。
“情者文之經,辭者理之緯”,在語文卷出現這道題,與(yu) 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樣的,“認識與(yu) 思考”不是在講立意和結論本身,重點在於(yu) 立意與(yu) 結論的形成過程。前述對作文材料的立意闡釋,在文章寫(xie) 作中應轉化為(wei) 對鮮活事例的展現、對豐(feng) 富事實的分析。那些事實材料在心中湧現,得以篩選並經語言文字外化的過程,也是內(nei) 在思維的碰撞過程、情感的激蕩過程。少一些空泛議論,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實感,立論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動人。
總而言之,本題對學生的知識儲(chu) 備、信息敏感度以及思辨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寓思政於(yu) 語文之中,以語文體(ti) 現思政的道理,正是試題的初心。
北京卷
二選一:
(1)“續航”一詞,原指連續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賦予了新的含義(yi) ,如為(wei) 青春續航、科技為(wei) 經濟發展續航等。請以“續航”為(wei) 題目,寫(xie) 一篇議論文。要求:論點明確,論據充實,論證合理;語言流暢,書(shu) 寫(xie) 清晰。
(2)舞台上,戲曲演員有登場亮相的瞬間。生活中也有許多亮相時刻:國旗下的講話,研學成果的匯報,新產(chan) 品的發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眾(zhong) 人關(guan) 注;每一次亮相,也會(hui) 有一段故事。請以“亮相”為(wei) 題目,寫(xie) 一篇記敘文。要求:思想健康,內(nei) 容充實、合理,有細節描寫(xie) ;語言流暢,書(shu) 寫(xie) 清晰。
簡單的四字“續航”、“亮相”其實包含了非常多可寫(xie) 的內(nei) 容。今年的北京卷對學生的個(ge) 人知識麵和經曆有了更高的要求。“續航”講的是一種延續和發展,而“亮相”更側(ce) 重的是一些對個(ge) 人對社會(hui) 比較重要的成果的出現和展示。
我個(ge) 人認為(wei) “續航”這個(ge) 題更適合講一些大的話題,從(cong) 題目描述當中就感受到出題者更想考察的是學生對於(yu) 社會(hui) 生活的了解程度,關(guan) 於(yu) 這個(ge) 話題可以講的話題,例如剛剛過去的“神十六”接班,這是中國航天事業(ye) 發展的“續航”,也可以講“樊錦詩回母校北大成立基金支持敦煌研究”的事情,這是一代一代敦煌守護者為(wei) 了敦煌文化延續傳(chuan) 承做的工作,也是一種“續航”。
在機構的新聞思辨課上都對剛剛講到的話題有過深入的探討,以“樊錦詩基金”為(wei) 例,我們(men) 就講了過去對敦煌文化的忽視、敦煌文物的流失、常書(shu) 鴻、段文傑和樊錦詩等敦煌守護者的經曆,以及敦煌文化緊跟時代發展做出的改變,包括數字敦煌的出現如何保護敦煌壁畫等等。這些都將為(wei) 完成“續航”這個(ge) 文章的撰寫(xie) 提供豐(feng) 富的素材。
而“亮相”這個(ge) 題,從(cong) 題目拓展講解當中就能夠看出來,考官希望看到的是除了學科學習(xi) 之外的學生的個(ge) 人生活精彩程度。國家大力推進“雙減”,向素質教育的發展方向努力,就是希望看到未來的祖國主人翁們(men) 能夠擁有更多可能性。
關(guan) 於(yu) 這個(ge) 題目,也讓我想起了今年早些時候團隊帶著一群中小學生進行個(ge) 人調研活動的畫麵,他們(men) 或稚嫩,不懂表達,不知道什麽(me) 是正規的學術研究,但是他們(men) 努力嚐試了,並且在老師的指導下獲得了自己的第一次的得之不易成果,體(ti) 會(hui) 了一次學術調研的流程,埋下了學術研究的種子,那我認為(wei) 這項活動在孩子的成長發展過程就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一對一調研活動進程
天津卷
與(yu) 有肝膽人共事
從(cong) 無字句處讀書(shu)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與(yu) 挑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擔當。一個(ge) 世紀前,在津求學的青年周恩來撰寫(xie) 了這副對聯,在交友處事與(yu) 讀書(shu) 求知方麵警勉自己。品讀此聯,你有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任選角度,結合自己的體(ti) 驗與(yu) 感悟,寫(xie) 一篇文章。
使命、挑戰、責任、擔當,這幾個(ge) 詞很大、很抽象。要把這篇文章寫(xie) 好,一定要把抽象的道理落到具體(ti) 的例子,才不會(hui) 致使文章空洞、無味。如果同學有看新聞的習(xi) 慣,會(hui) 發現新聞中的時代豪傑有許多。我們(men) 來看幾個(ge) 例子:
做了20多年的備份航天員鄧清明在終於(yu) 圓了太空夢之後,感慨說:“太空不會(hui) 因為(wei) 故事感人,就向我張開懷抱。”我們(men) 在新聞中看到的,都是真正上天的航天員,而還有許多像鄧清明這樣的備份航天員,他們(men) 也在“與(yu) 有肝膽人共事”,都是中國的太空英雄。
“敦煌女兒(er) ”樊錦詩從(cong) 北大畢業(ye) 後,來到敦煌,成為(wei) 第三代敦煌守護者,一幹就是一輩子。在她之前,“敦煌守護神”常書(shu) 鴻放棄了在法國巴黎的事業(ye) ,毅然回國,在重重阻力中開拓了守護敦煌的一條路。常書(shu) 鴻、段文傑、樊錦詩,他們(men) 帶領了三代敦煌守護者,為(wei) 敦煌奉獻了一生。他們(men) 無疑都讀了很多書(shu) ,而他們(men) 做人、做事的精神,又何嚐不是“從(cong) 無字句處讀書(shu) ”呢?
周恩來總理是我國傑出的外交官。我們(men) 來看一下新時代的外交。新任中國駐美大使謝鋒在中美關(guan) 係處於(yu) 低穀的時代背景下履新,在抵達美國後,他說:“我是中國人民的代表,為(wei) 了捍衛中國利益而來,這是我的神聖職責。我是中國人民的使者,為(wei) 了增進中美交流合作而來,這是我的重要使命。”現在參加高考的青年學子中,也有立誌未來從(cong) 事外交或國際交流事業(ye) 的,那現在應該做什麽(me) 準備,除了學英語之外還有什麽(me) 更重要的事情?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使命、挑戰、責任、擔當,我們(men) 學習(xi) 的是榜樣,精進的是自身。能結合榜樣的故事,體(ti) 現自己的思辨,這樣的作文是有望出彩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