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ei) 地孩子/受養(yang) 人到香港中小學插班,家長容易犯的4個(ge) 認知錯誤!
今年申請香港身份的人數已經超過20萬(wan) ,根據我們(men) 服務的案例以及港府透露的消息,非常多內(nei) 地朋友申請香港身份是為(wei) 了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wei) 孩子可以作為(wei) 受養(yang) 人同步獲批身份,拿到身份後就可以到香港讀書(shu) 了,但是內(nei) 地孩子/受養(yang) 人到香港插班讀書(shu) 前,很多家長都會(hui) 有以下幾個(ge) 認知誤區,不提前糾正,會(hui) 影響孩子到港插班哦!
1 不了解香港教育製度,以為(wei) 跟內(nei) 地一樣
也有不少家長拿到香港身份後,迫切的想要讓孩子到香港讀書(shu) ,但是又沒有提前了解過香港的教育製度跟內(nei) 地教育製度的區別,以為(wei) 香港中小學和內(nei) 地中小學一樣,都有中考、高考,但實際上香港是沒有中考的,初中跟高中比較重要的銜接是在中三選科的時候,中三選科跟後期DSE考試掛鉤,選修人數越多,競爭(zheng) 也越激烈。
而小學畢業(ye) 後直接分配初中,香港的孩子能不能上一所好的初中,很大程度取決(jue) 於(yu) 小學的表現和呈分試成績排名,呈分試是在小五下學期和小六進行,有呈分試成績的學生更好的分配學校,香港小學的選擇跟後期上的初中也是息息相關(guan) 的,很多香港中小學是一條龍學校,很多中學的中一學位會(hui) 留個(ge) 自己的小學部學生,隻有少數學位留個(ge) 其他小學(包括內(nei) 地插班生)學生,上課語言、環境、方式都跟內(nei) 的有所區別,家長一定要提前了解。
2 不了解學校情況,盲目遞交申請
香港學校有近500所中學、500多所小學以及1000多所幼稚園,學校分類不同,有些需要收取學費,有些不需要,官立、資助學校都可以免除學費,直資、私立、國際學校都需要繳納學費,但是費用有所不同,一般直資學校相對更便宜,國際學校最貴。
新到港的家長朋友需要根據經濟情況和孩子的學習(xi) 情況選擇學校類型,還要考慮到是否要租房問題,比如官立和資助學校參加香港教育局的統一派位,需要考慮校網和校區,所以需要租房或者買(mai) 房,解決(jue) 居住問題,此外還要了解學校上課環境、用什麽(me) 語言上課以及收生準則,需不需要提前學粵語、英語、準備筆麵試。
3 不了解插班時間,以為(wei) 隨時可以插班
很多家長以為(wei) 孩子獲得受養(yang) 人簽證後就可以直接去香港插班讀書(shu) 了,但實際上大部分幼兒(er) 園和中小學有自己的招生期,比如香港幼兒(er) 園會(hui) 在每年9月到次年2月開始下一學年的招生,而香港本地中小學學校分為(wei) 春季和秋季插班,春季申請一般在11-12月,秋季申請一般在4-6月,而香港小一申請一般在9-10月,一些直資小學3-6月就要申請了,而中一申請也有固定時間線,一般是10-12月,也有很多直資學校更早申請,一般會(hui) 公布插班年級和時間。 受養(yang) 人到香港插班,也要在學校開放收生的階段遞交申請,當然,如果是一些私立、國際學校,可能全年招生的,隻要有學額就可以申請。
4 不了解孩子真實水平,高估孩子成績
對香港教育製度和學校了解後,也了解了香港的插班時間安排,還有至關(guan) 重要一個(ge) 事情就是給孩子做評估,有些家長會(hui) 主觀認為(wei) 孩子成績好很容易申請到香港band1學校,去遞交申請的時候卻沒有通過學校篩選。
孩子成績固然是學校收生重要的一項,但是很多學校除了學習(xi) 成績也要看孩子其他的情況,比如孩子的操行,是否積極參加課外活動,拿到的獎項有哪些等,擁有專(zhuan) 業(ye) 的機構所作出的學術評估,可以讓家長了解孩子在不同學科的表現、以及與(yu) 香港本地學生平均水平的差距。從(cong) 而有一個(ge) 大致的擇校定位,然後具有針對性的投擲簡曆,其成功申請到合適學校的成功率會(hui) 大大提升。
香港中學近期插班學校有以下這些,想要申請這些學校的家長可以及時遞交申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