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申請季,必然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有些同學眾(zhong) 望所歸,得償(chang) 所願,有些同學以弱博強,華麗(li) 逆襲。但還有些同學從(cong) 軟件硬件到申請呈現都挑不出毛病,卻仍然沒有拿到理想的錄取。這是為(wei) 什麽(me) 呢?很遺憾的是,雖然GPA,標化成績,活動,文書(shu) 等元素是審核申請時重要的考量依據,但在此之外,學校的需求也會(hui) 很大程度上影響招生官的決(jue) 定。
學校需求指的是什麽(me) ?
每個(ge) 學校都有重點關(guan) 注的特點和屬性。有時候,這是源於(yu) 學校的曆史背景和長期使命;有時候這是為(wei) 了解決(jue) 學校當下遇到的問題,或彌補學生構成方麵暴露出的不足。從(cong) 定位目標學生到審核申請,學校需求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招生辦每年在複盤招生時會(hui) 重新評估學校需求。今年我們(men) 達成了什麽(me) 目標?有什麽(me) 不足?大多數學校的每個(ge) 招生官都會(hui) 針對自己負責的地區製定來年的招生方案。方案的內(nei) 容可能包括招生信息投放,和部分學校升學指導或弱勢群體(ti) 升學支持組織達成合作,以及通過College Board收集的信息和符合某些條件的學生直接聯絡。
舉(ju) 幾個(ge) 例子。美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人口流失,於(yu) 是這些地區的學校為(wei) 了招滿一定數量的學生,必須在其他地區推廣自己,創造新的市場,增加目標高中或城市輸送的學生數量。假如某校發現學生性別比例嚴(yan) 重失調,可能會(hui) 針對潛在申請者的性別調整推廣物料投放的強度。如果某校新開了一個(ge) 商學院,急需新學生,這個(ge) 商學院的彈窗廣告出現的概率也會(hui) 提升。
申請審核階段,每個(ge) 招生官都會(hui) 拿到一個(ge) 招生目標,例如500或5000人。此外,他們(men) 還需要遵守一些次要目標,例如提升平均標化分數,降低錄取率,或搶占對手的市場份額。學校需求是一些十分實際,十分具體(ti) ,而且可以量化的指標。
波士頓大學表示,前兩(liang) 年入學的人數大大超出預期,以至於(yu) 他們(men) 不得不在今年削減錄取率。弗吉尼亞(ya) 大學針對州外申請者的錄取率是12%,而弗吉尼亞(ya) 居民的錄取率則高達27%。NYU的平均錄取率是8%,但有3所學院(沒有說明是哪3所)的錄取率隻有5%以下。此外,NYU本屆學生的SAT平均分數是1540,盡管學校並不要求申請者提交標化成績。
常見學校需求指標
如果你的背景有以下元素,學校的天平可能向你傾(qing) 斜:
● 少數群體(ti) 背景
●初代大學生(指父母沒有高等教育背景)
●居住地多元化(也就是說,學校收到的來自你所處地區的申請並不多)
●學術之星
●重要學術獎項或獎學金獲得者
●針對新開設或入讀率不高的項目的申請者
●有特殊才能的學生
●校友子女(Legacy)
●教職工子女
●VIP
●潛在捐助者
……
但怎樣才能獲悉學校某一年申請季中更為(wei) 看重的指標呢?答案是,看情況。
有時候學校會(hui) 在宣講中公開透露想要實現的招生目標。有時候你可以在學校官網上看到(比如說,如果獎學金說明頁上獎學金的金額和標化成績掛鉤,那麽(me) 可以判斷學校想要提升標化平均分)。有時候你可以在宣講會(hui) 或訪校的時候直接詢問招生官。有時候你無從(cong) 得知——如果學校想減少你所處地區的學生數量,他們(men) 是不會(hui) 告訴你的。
那麽(me) 我們(men) 能怎麽(me) 做呢?
殘酷的事實是,針對學校需求,申請者能做的很有限。縱使去夢校的決(jue) 心再堅定,我們(men) 也不可能去改變自己的居民身份或者扔掉父母的大學學曆。我們(men) 需要為(wei) 申請做的準備仍然不變:了解你的目標和興(xing) 趣,思考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是什麽(me) ,並選擇申請你真正喜歡的學校。
通過這篇文章,我們(men) 想說的是,如果你不幸收到了拒信,不要為(wei) 此質疑自己是否實力不足或準備不夠充分。有時候,拒信並不代表你不夠優(you) 秀,也不說明你無法在那所大學取得成功,而隻是表示大學在關(guan) 注一些隨機且無法掌控的因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