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選秀節目層出不窮,“偶像練習(xi) 生”“創造101”等節目在國內(nei) 掀起浪潮,這些節目由觀眾(zhong) 通過投票來選擇最終的出道組合。相比前些年“超級女聲”類的選秀節目,這類選秀模式與(yu) 觀眾(zhong) 的互動性更強。
在節目中,參選選手的一舉(ju) 一動皆會(hui) 引起全網網友的熱議,選手之間的關(guan) 係也會(hui) 成為(wei) 話題的焦點,這種熱度在當下被轉化成一種商業(ye) 價(jia) 值,藝人在節目期間獲得大量曝光、積累名氣與(yu) 聲譽,資本通過不斷推出受歡迎的藝人而從(cong) 中獲利。
這種造星模式在如今已經成為(wei) 了一種新的趨勢,圍繞著這種造星模式,我們(men) 要討論一個(ge) 不可忽視的話題——粉絲(si) 經濟。
何為(wei) “粉絲(si) 經濟”?
“粉絲(si) 經濟”——互聯網時代的偶像產(chan) 業(ye) 和經濟學思考Fan Economy: The Idol Industry and Its Economic Implications in the Digital Era
通過提升用戶黏度來優(you) 化口碑營銷實效,以獲取經濟收益與(yu) 社會(hui) 效益的信任代理形態與(yu) 經濟運作方式,其本質上是一種精神消費。
近兩(liang) 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和傳(chuan) 統商業(ye) 模式的轉型,“粉絲(si) 經濟”的概念與(yu) “互聯網思維”、“大數據”等流行詞匯一起推動著互聯網經濟的熱潮,從(cong) Taylor Swift這位世界巨星帶動整個(ge) 美國經濟複蘇,到“信小呆”類似的平民錦鯉主導的市場營銷,粉絲(si) 經濟已經從(cong) 各個(ge) 角落滲透在我們(men) 的生活當中,改變著人們(men) 的消費行為(wei) 。
粉絲(si) 經濟形成的動力機製
粉絲(si) 經濟的概念最早產(chan) 生於(yu) 六間房秀場,其草根歌手在實時演藝過程中積累了大量忠實粉絲(si) ,粉絲(si) 通常會(hui) 通過購買(mai) 鮮花等虛擬禮物來表達對主播的喜愛,在節日和歌手生日等特定時期禮物的消費尤為(wei) 活躍,據統計秀場的ARPU值最高可達1,000元人民幣。
改革開放後我國出現了廣義(yi) 的“粉絲(si) ”,比如鄧麗(li) 君迷。但那時還沒有商業(ye) 色彩,更不能稱之為(wei) 形成“粉絲(si) 經濟”。事實上“粉絲(si) 經濟”的發展速度與(yu) 大眾(zhong) 文化的商品化速度是一致的。中國“粉絲(si) 文化”和“粉絲(si) 經濟”發展於(yu) 上世紀90年代後期,當時的“追星族”有較強的自發性,但是缺乏計劃性和組織性;而如今的“粉絲(si) ”則呈現出職業(ye) 化趨向。其有計劃、有組織,專(zhuan) 業(ye) 化程度較高,甚至逐漸形成“粉絲(si) ”產(chan) 業(ye) 。
我國的粉絲(si) 經濟是隨著近幾年各種選秀節目的發展而出現的,比如湖南衛視的“超級女聲”節目。現在的“粉絲(si) ”是一群特殊的大眾(zhong) 文化接受者,年齡較為(wei) 集中在15~31歲,女性較多,他們(men) 以異乎常人的熱情投入於(yu) 他們(men) 所傾(qing) 慕或崇拜的特定個(ge) 人(明星、名流)、節目、作品(電影、電視、音樂(le) 作品)、團體(ti) (流行樂(le) 團、球隊)等,雖然不一定有很強大的購買(mai) 能力,但其為(wei) 偶像消費的衝(chong) 動卻很驚人。
粉絲(si) 經濟的內(nei) 在動力機製可以從(cong) 不同角度進行解讀,從(cong) 大眾(zhong) 傳(chuan) 播視角看,粉絲(si) 經濟實際上是新媒體(ti) 環境下注意力經濟與(yu) 體(ti) 驗經濟的結合物。
一方麵,大眾(zhong) 媒體(ti) 通過對偶像級的演藝明星進行包裝宣傳(chuan) ,吸引公眾(zhong) 注意力並進行“二次售賣”獲得廣告收益;另一方麵,運用新媒體(ti) 互動技術,將具有相同興(xing) 趣的粉絲(si) 人群聚集到一起,讓他們(men) 有機會(hui) 在虛擬平台上保持與(yu) 偶像間的常態互動,並通過“歌友會(hui) ”“首播明星見麵會(hui) ”之類鬆散的組織形式將不同背景的人們(men) 聯結在一起。
當演藝明星在不同場合出現時,新媒體(ti) 平台上就會(hui) 有持續不斷的信息釋放,激發粉絲(si) 的參與(yu) 熱情,一些粉絲(si) 組織會(hui) 通過O2O的方式組織粉絲(si) 一方麵在線上交流信息、情感和明星偶像的相關(guan) 八卦,一方麵在線下深度卷入明星偶像的現場活動。
不管是大型演唱會(hui) ,還是所謂的歌迷會(hui) 、明星見麵會(hui) ,實際上都是通過部分線下活動強化粉絲(si) 和偶像之間的情感黏性,保證粉絲(si) 與(yu) 偶像間持久的強關(guan) 係。而偶像與(yu) 粉絲(si) 之間的線下活動通過大眾(zhong) 媒體(ti) 的轉播、專(zhuan) 訪、花絮等的多角度關(guan) 注,放大了社會(hui) 影響力,同時也強化了活動本身對粉絲(si) 的心理震撼力。
大眾(zhong) 媒體(ti) 對特定個(ge) 體(ti) 社會(hui) 影響力極強的放大作用,是其“社會(hui) 地位賦予’功能在新媒體(ti) 環境下的具體(ti) 呈現。根據社會(hui) 關(guan) 係網絡理論研究的成果,網絡傳(chuan) 播中有兩(liang) 種關(guan) 係狀態,即強關(guan) 係和弱關(guan) 係,強關(guan) 係是熟人之間的關(guan) 係,相互之間更容易傳(chuan) 遞情感,表達關(guan) 切,因而關(guan) 係圈相對較小;弱關(guan) 係是非熟人之間的關(guan) 係,相互之間更容易傳(chuan) 遞信息,關(guan) 係圈可以無限放大。
因此,新信息的獲取通常是在弱關(guan) 係鏈接中實現的。傳(chuan) 統大眾(zhong) 媒體(ti) 與(yu) 受眾(zhong) 的關(guan) 係是典型的弱關(guan) 係,主要功能是信息告知,在更大範圍內(nei) 擴散信息;而偶像與(yu) 粉絲(si) 之間、粉絲(si) 與(yu) 粉絲(si) 之間則是一種強關(guan) 係,主要功能是情感聯結。
當大眾(zhong) 媒體(ti) 作為(wei) 一種平台與(yu) 新媒體(ti) 手段相結合時,就能夠很好地將偶像、媒體(ti) 、粉絲(si) 之間的關(guan) 係嫁接為(wei) 強弱並存的關(guan) 係,從(cong) 而實現足夠的社會(hui) 影響力和足夠的情感強度之間的結合,這也是粉絲(si) 經濟的核心特征。
粉絲(si) 經濟的主要特征
1、粉絲(si) 經濟具有自發生產(chan) 性
新媒體(ti) 時代,受眾(zhong) 獲得了更多的主動性,與(yu) 傳(chuan) 統的粉絲(si) 不同,社交網絡時代的粉絲(si) 更加強調表達和行動。而互聯網的互動性加強了粉絲(si) 群體(ti) 的創造力與(yu) 參與(yu) 性。粉絲(si) 對媒介上的元文本進行二次生產(chan) ,這又給予了明星產(chan) 品文化符號以更高的文化價(jia) 值和商業(ye) 價(jia) 值。
2、粉絲(si) 經濟具有組織性
網絡粉絲(si) 群體(ti) 以共同的符號(或人或物)為(wei) 精神領袖,通過網絡結成一個(ge) 個(ge) 規模龐大的想象性共同體(ti) 。虛擬社群中個(ge) 體(ti) 對所屬群體(ti) 產(chan) 生的強烈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wei) 消費行為(wei) 的一個(ge) 重要動機。例如活躍在貼吧、微博等社交媒體(ti) 平台的火箭少女粉絲(si) ,他們(men) 的活動均有一定的組織性,有時會(hui) 集體(ti) 性地進行一些“反黑”、“刷數據”等活動。
3、粉絲(si) 經濟具有強大的情感導向性
用戶在網絡平台上主動生產(chan) 內(nei) 容,實質上會(hui) 轉化為(wei) 商業(ye) 平台媒體(ti) 的無形資產(chan) ,被無償(chang) 私有化和商業(ye) 化。粉絲(si) 基於(yu) 自身身份進行特定的情感投入,反而會(hui) 成為(wei) 社交網絡中被資本收割的果實,而粉絲(si) 則變成了社交網絡中的“情感勞工”。比如《青春有你》等選秀節目實際上均是基於(yu) 對粉絲(si) 群體(ti) 情感驅動的經濟收割。
背後經濟學原理淺析
日益繁榮的粉絲(si) 經濟現象運行背後存在著什麽(me) 樣的經濟學原理呢?
首先,藝人與(yu) 經紀公司達成了一個(ge) 契約:藝人將自己出賣給經紀公司,而經紀公司通過貨幣資本的投入,賦予藝人一定的附加價(jia) 值,將其生產(chan) 為(wei) 去人格化的商品—偶像,最終雙方通過分成來分享收益。
接下來這個(ge) 商品通過中間製造業(ye) 或服務業(ye) 企業(ye) 的不斷購買(mai) ,最終由粉絲(si) 群體(ti) 買(mai) 單。
變成商品之後,原始的貨幣資本也就轉換成了商品資本。這是一個(ge) 經紀公司的投資過程,在這個(ge) 過程中,發生了價(jia) 值的轉移;而真正的價(jia) 值的增值過程,發生在粉絲(si) 群體(ti) 中。在偶像被推出時,會(hui) 吸引一定的群體(ti) 。
他們(men) 出於(yu) 某種原始衝(chong) 動和欲望,會(hui) 自發地對偶像商業(ye) 行為(wei) (如代言,線下活動)消費。此時,偶像與(yu) 經紀公司就得到了新的價(jia) 值:情緒資本。情緒資本是偶像及經紀公司的一切新價(jia) 值的來源;
最後,粉絲(si) 的情緒資本在粉絲(si) 消費偶像的過程中,又轉化為(wei) 了新的貨幣資本,但這個(ge) 過程隻是價(jia) 值的轉移,沒有創造出新價(jia) 值。
綜合以上粉絲(si) 經濟運行的整個(ge) 過程,我們(men) 可以得出其運行的原理為(wei) :貨幣資本——商品資本+情緒資本——增加了的貨幣資本
“粉絲(si) 經濟”與(yu) “傳(chuan) 統經濟”的本質區別是什麽(me) ?
“粉絲(si) 經濟“的切入點非常精準,是從(cong) 有用戶定位意識的消費者入手,或者說是對產(chan) 品或品牌特質有強烈熱愛的消費者。這也決(jue) 定了消費者與(yu) 品牌的互動非常緊密,與(yu) ”傳(chuan) 統經濟”獲取忠誠用戶的方式有最大的不同,即在“粉絲(si) 經濟”中,品牌獲取忠誠用戶的方式是通過各種方式建立和加深消費者的情感紐帶。同時“粉絲(si) 經濟”帶來的忠誠用戶更有自發傳(chuan) 播的意願。
LIBF新賽季信息
適合學生
12-18歲中學生,分為(wei) 初中組、高中組
進階流程
初級挑戰
競賽安排
初級挑戰時間:2024 年 4 月 6 日;
線下考試報名截止: 2024 年 3 月 23 日;
線上考試報名截止: 2024 年 3 月 30 日
*此後將不再接受新的注冊(ce) ,2025/26 學年及以後不再頒發資格證書(shu) 。
測評地點:全國各考點學校或線上考試
測評形式:個(ge) 人
測評細節:在線課程、金融能力測評、模擬投資股市
競賽環節
環節一:金融能力測評
參與(yu) 組別: 初中組、高中組
測評語言:英語
測評時間: 上午10:00開始,105 分鍾
測評內(nei) 容:
模塊 1--理財與(yu) 基本金融知識: 30 道選擇題
模塊 2金融係統與(yu) 財務規劃: 35 道選擇題
模塊 3職業(ye) 發展: 35 道選擇題
評分標準:每道題一分,答錯不扣分
通過標準: 模塊一得分 15 分以上,模塊二得分 10 分以上,模塊三得分 10 分以上的選手
獲得證書(shu) : 所有通過選手可以獲得由英國資格與(yu) 課程委員會(hui) 認證的 LIBFLiFE Certificate ( 初級金融能力認證。
環節二 模擬股市投資
參與(yu) 組別:初中組、高中組
測評語言:英語
測評時間:下午14:00開始,240分鍾
測評內(nei) 容:
第一輪:獨立完成 10 萬(wan) 美元的資產(chan) 配置方案
第二輪和第三輪:完成兩(liang) 輪投資決(jue) 策。投資決(jue) 策過程中係統將模擬真實市場信息發布國際和國內(nei) 新聞,考察和訓練學生根據新聞的風險控製和投資決(jue) 策能力。
第四輪:個(ge) 人行為(wei) 分析報告,導師將會(hui) 進行點評和總結
競賽日程
10:00-11:45 金融能力測評
14:00-14:40 國際金融市場基礎知識介紹
14:40-15:00 模擬投資測試輪
15:00-17:45 投資運營決(jue) 策
17:45-18:00 導師總結
"具體(ti) 日程將根據實際情況安排有所改動
獎項設置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