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Dear Po”的第一期分享—— “孩子數學還挺好的,我們(men) 想走數競的路進名校,應該怎麽(me) 給孩子規劃?”
文章內(nei) 容譯自羅教授英文原稿,由本公眾(zhong) 號進行編輯整理。
在美國名校眼裏,優(you) 秀的候選人是怎樣的?
最近幾周,我接連寫(xie) 了十幾封推薦信,給處在從(cong) 高中到博後各個(ge) 不同求學階段的學生。這也讓我開始思考,大學究竟如何識別想要錄取的人才。10月底,我參加了一次校友聚會(hui) ,一位世界知名大學的院長在發言中談到了學校招生流程最新的情況。巧合的是,在這次聚會(hui) 不久後,我偶然看到一篇文章,在沒有引用任何數據來源或實操經驗的前提下,聲稱可以為(wei) 學生規劃通往頂尖大學的數學競賽之路。
美國頂尖名校的“整體(ti) 評估”是一個(ge) 熱門話題。許多公司承諾提供服務,幫助高中生將金錢轉化為(wei) 大學錄取的機會(hui) 。有些甚至聲稱能提供從(cong) 一年級到十二年級的提升路徑。
許多家長和服務提供者沒有意識到的是,大學招生官正在積極的識別這些標準化的“升學套餐”和“完整途徑規劃”,並對這些申請者酌情減分。
父母讓孩子走上的看似完整的“升學之路”,與(yu) 頂尖名校所尋求的人才恰恰背道而馳。因為(wei) 在招生官看來,學生成長過程中的“背景提升”和“升學包裝”,實際上展現了他們(men) 擁有的外在特權,而非內(nei) 在品質和能力。哈佛大學在其網站上關(guan) 於(yu) 標準化考試和成績的考察部分中這樣寫(xie) 道:“我們(men) 會(hui) 仔細閱讀每一份申請進入哈佛的申請書(shu) 。我們(men) 也一直牢記,人才無處不在,但“機會(hui) ”和“途徑”卻並非人人皆有。”
那名校究竟想要選拔什麽(me) 樣的人才?前文提到的校友聚會(hui) 上,當那位某世界知名高校院長提到那些令招生官們(men) 興(xing) 奮的學生檔案時,他重點強調了學生在摸索探尋屬於(yu) 自己的成功之路時,所展現出的堅韌和自我引導能力。
摘自哈佛大學官網申請頁麵
https://college.harvard.edu/admissions/apply/application-requirements
成績真的是名校的敲門磚嗎?
近幾十年來,我觀察到了一個(ge) 常見的誤解,而這個(ge) 誤解在競爭(zheng) 越是激烈的地區越明顯。人們(men) 錯誤地認為(wei) 美國頂尖大學錄取可以簡化為(wei) 一個(ge) 擁有頂尖成績和“全麵發展”的活動列表檔案。一個(ge) 原本鮮活的學生常被總結描述為(wei) 一串 GPA、SAT 分數以及學術、體(ti) 育、音樂(le) 等等其他領域的獎項列表。然而,他們(men) 忽視了名校申請的另一個(ge) 關(guan) 鍵部分:推薦信。
[*編者注:2023年7月12日Education Week發表的一篇文章稱,在新冠大流行之後,學生成績普遍大幅提升,推薦信在精英學校錄取過程中變得更加重要。]
摘自Education Week
https://www.edweek.org/teaching-learning/college-admission-post-affirmative-action-what-educators-need-to-know/2023/07
不是每一封推薦信都有同等分量。作為(wei) 一名推薦信的撰寫(xie) 者,以及閱讀了數千份本科錄取、博士錄取和就業(ye) 推薦信的人,我可以證明推薦信在力度上有著巨大的差異。最好的推薦信充滿了熱情,而最沒有價(jia) 值的推薦信僅(jin) 僅(jin) 提及學術成績,對學生的性格揭示甚少。如何拿到一封帶有執筆人主觀撰寫(xie) 的、卻又很有信服力的推薦信?這並沒有捷徑或規劃路線可走。
通常來說,一封高質量的推薦信強調的重點離不開學生的核心價(jia) 值,內(nei) 在的自我驅動力,和對於(yu) 大學錄取本身之外的抱負和追求。他們(men) 真的希望未來有一天可以把自己所有的技能發揮到什麽(me) 地方——總而言之,讓一個(ge) 優(you) 秀學生走進理想大學的,不僅(jin) 僅(jin) 是他/她說了什麽(me) ,而是他/她真正會(hui) 做什麽(me) 。
核心價(jia) 值更重要,是一句空話嗎?
打個(ge) 比方,一個(ge) 巨大的黑洞和一顆活躍的恒星,兩(liang) 者都具有極強的引力,黑洞的引力甚至會(hui) 遠遠超過恒星。然而,黑洞利用其引力將資源吸進自身,就永遠不會(hui) 再與(yu) 宇宙的其他星體(ti) 共享;而活躍的恒星則利用其引力釋放核聚變的能量,照亮宇宙的其他部分。
很多人可能聽說過前不久關(guan) 於(yu) Sam Bankman-Fried因為(wei) 詐騙案被定罪的新聞。作為(wei) 一名精英大學的畢業(ye) 生,Sam擁有極為(wei) 出彩的簡曆背景,和極強的數學能力,但他卻把能力用錯了地方,詐騙了數十億(yi) 美元。《紐約時報》寫(xie) 道:“回顧Sam Bankman-Fried的故事時,你可能也會(hui) 在假想,如果他當初少花點時間進行數學訓練,而是多花些時間在文學課上,可能就不會(hui) 釀成這場悲劇。書(shu) 中的人物會(hui) 去尋找自己的道德“指南針”;而從(cong) 那些好書(shu) 裏,讀者也能找到自己的道德標杆。”
成功的答案並不是僅(jin) 僅(jin) 是完備和詳細的升學規劃。成功屬於(yu) 那些能夠抓住靈感的火花,點燃自己的引擎,一路向前,懷著真正的熱情,為(wei) 共享這個(ge) 世界的其他人類建設一個(ge) 更美好世界的學生。美國頂尖大學的錄取其實就是美國經濟和美國夢的縮影。最好的機會(hui) 存在於(yu) 創新的前沿,那些前所未有的領域。
在培養(yang) 我的孩子時,我所看重的
多年來,我一直建議家長從(cong) 小為(wei) 孩子培養(yang) 兩(liang) 個(ge) 最重要的根本認知:
(1)幫助別人。熱愛幫助別人。幫助到的人越多,你就會(hui) 越快樂(le) ;
(2)努力工作。熱愛努力工作。因為(wei) 有一種滿足感是隻能從(cong) 投入大量精力到有意義(yi) 的工作中獲取的。
一旦這些價(jia) 值觀紮根,下一步就應該鼓勵孩子去增進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去尋找前所未見的挑戰,去發明和創造全新的解決(jue) 方案——開辟新路,而不是走舊路。而這就是我和我的妻子指導我們(men) 自己孩子的方式。The Wild West is still on, in the space of ideas and innovation.思想與(yu) 創造的荒原仍在,正等待你們(men) 的開墾。
編者按
在這個(ge) 複雜多變的世界裏,成功的路徑並非一成不變,而往往是一個(ge) 多種因素的產(chan) 物,涉及技能、個(ge) 性、品德、潛力、誌向等的綜合交互。希望通過“升學規劃”的包裝走向成功的人,或許需要重新審視這一過程。
相比於(yu) 追求名校,我們(men) 應該更加注重個(ge) 體(ti) 的內(nei) 在發展和真實經曆,在這個(ge) 多元且變動不居的時代,培養(yang) 學生的創新思維、適應力和真實的個(ge) 性,或許比套路化的升學之路更能引起大學招生官的興(xing) 趣。願每個(ge) 學子都能在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上,找到屬於(yu) 自己的光芒。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