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告訴你上名校為(wei) 什麽(me) 越來越難?
今天的社會(hui) 與(yu) 三、四十年前相比,無論是在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在中國,上名校越來越難是一個(ge) 不爭(zheng) 的事實。尤其是華裔家庭對孩子在教育方麵的執著和癡迷,世界上大概隻有猶太裔可以與(yu) 之比肩。
現代高等教育的發展都與(yu) 各自國家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程度相關(guan) 聯,雖然北美和歐洲發達國家所推行的12年義(yi) 務教育大約是從(cong)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就開始了,而中國從(cong) 國家層麵推行9年製義(yi) 務教育則是自1986年才開始的,但上大學尤其是上名校越來越難,實際上是近二十年裏才愈演愈烈的。
在那之前,上大學的人口比例比現在要低很多。原因是那個(ge) 時候,不接受大學教育,人生也有很多選擇,許多收入很好的職業(ye) 隻需要中學畢業(ye) 文聘就已足夠。不要說是普通大學,即使像常春藤盟校這類頂尖大學,那時的競爭(zheng) 也遠沒有今天這麽(me) 激烈。
亞(ya) 洲的經濟起飛和中國的改革開放深深地改變了世界的格局,整個(ge) 社會(hui) 的發展與(yu) 科技進步的周期也前所未有的在急速縮短,當今越來越多的職業(ye) 和行業(ye) 都需要具大學教育背景的人來勝任。這樣就使得有資質和意願上大學的人數激增,中國近二十年家庭收入的提高和財富的積累,也使得更多的家庭有能力讓下一代接受優(you) 質的高等教育。
而這個(ge) 人數增長比大學教育資源的增長要快的多。這種求遠遠大於(yu) 供的情形就是我們(men) 近些年所看到的,上大學上名校越來越難(從(cong) 表一可以看到常春藤盟校過去三十年申請人數和錄取率的數據對比資料)。
如此一來今天的中小學生與(yu) 三、四十年前的中小學生相比,壓力和負擔不能同日而語。現在的孩子在學校功課方麵花的時間比過去要多出許多;尤其是為(wei) 了能夠上名校,優(you) 秀的高中生要在所在中學成為(wei) 學霸,大學入學考試要取得超級高分,其它如學術競賽成就,各類課外社會(hui) 活動,領導才能的展現都需要全身心的投入。
即使像AP課程和IB課程,雖說是五、六十年前就推出的高中階段具挑戰性的課程,早期隻是作為(wei) 試驗性質在少數貴族學校和不多的頂尖公立學校中開設的;卻在近二十多年時間裏在全球許多國家的教育係統中全麵推開,現在AP課程或IB課程已成為(wei) 了上名校的基本必要條件,所以今天的中小學生學得更辛苦,也確實學到了更多的知識,但也為(wei) 此付出了更大的代價(jia) ,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我們(men) 在多年的工作中對於(yu) 此趨勢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今天的孩子的功課確是比以前難多了,這個(ge) 難度實質上是指整體(ti) 的學習(xi) 進度大幅提前了,這在中國和北美排名高的中學均是如此。
這裏麵的客觀原因是教育作為(wei) 一種科學也在進步,現在有了比以前更先進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孩子更高效的學到更多知識。但我們(men) 真誠的說,這類基礎課程進度的大幅度提前與(yu) 難度的大幅度提高,隻應該適應於(yu) 少數的優(you) 質學生。
換句話說,就是不應該期待孩子人人都去上名校,一是完全沒有必要,其次也根本做不到。當今的這個(ge) 時代,製造了上名校的焦慮和恐慌的是整個(ge) 社會(hui) 的急功近利,一夜暴富,精英崇拜和貧富分化,讓現代社會(hui) 把職場的殘酷競爭(zheng) 提前推到了中小學,甚至幼稚園裏。
很多家長沒有意識到,在中國上北大清華也許很難,在北美上哈佛耶魯也很難,但是上一個(ge) 也還不錯的普通大學並沒有那麽(me) 難。華裔家長千萬(wan) 不要被社會(hui) 和媒體(ti) 所渲染的錯誤觀念所迷惑:孩子必須要站在塔尖上,否則就得死,你就什麽(me) 都不是。這個(ge) 社會(hui) 沒有給人做一個(ge) 普通人的權力,沒有給普通人足夠的尊重,大家都仰望著成功人士的成功故事,極少去稱頌做一個(ge) 普通人也有的幸福。
所以我們(men) 經常告誡家長們(men) ,考不考名校,一定要依據孩子的資質和他(她)自己的意願去定奪,家長是無法替孩子做主的。培養(yang) 孩子的成熟度和社會(hui) 責任感,讓他(她)們(men) 懂得為(wei) 自己的未來負責任,才應該是基礎教育裏最重要的環節。
表一 八所常春藤盟校以往三十年申請錄取數據的變化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