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小夥(huo) 伴給老師留言,希望說一下IC和LSE。這兩(liang) 所院校其實爭(zheng) 議也挺大的,比如吐槽IC太高冷,吐槽LSE太偏科,作為(wei) G5院校,實力沒問題,就是太難申。
能申到LSE商科的大多是英本背景,同一批拿到LSE商科offer的50名學生中,隻有一兩(liang) 個(ge) 國內(nei) 本科背景,可以想象國本學生有多難申。就算是英本背景,均分的要求也不低,有的專(zhuan) 業(ye) 曼大或UCL的一等學位才勉強拿到個(ge) offer。
然後LSE最被吐槽的就是“玄學PS”了,可能一個(ge) 成績很優(you) 秀的學生,最後收到LSE拒信,原因就是對PS不滿意。一個(ge) 成績一般的學生,都要放棄LSE了,突然拿到了offer,可能就是PS寫(xie) 到招生官心裏了。所以想申LSE,文書(shu) 真的很重要,怎麽(me) 讓招生官滿意,這的確很考驗技術和經驗。
LSE的錄取也被人玩出了“玄學”,其實就是刷申請係統,在offer發出之前,通過係統中documents的變化來判斷自己是否被錄取。每年都有學生刷係統,當看到除了成績單其他都變成received,基本就是穩了。
至於(yu) 雙非學生怎麽(me) 進LSE,隻能說社科專(zhuan) 業(ye) 或冷門專(zhuan) 業(ye) 還能碰碰運氣,但雙非很少能拿到offer。985/211都難,更別說雙非了,除非成績非常好,有工作經驗及科研實習(xi) ,PS又徹底征服招生官,才可能申到。
LSE有自己的圈子,畢竟相對UCL來說算小眾(zhong) 的院校,所以對學生的要求也特別高。真正的“小而精”,有的專(zhuan) 業(ye) 比牛劍錄取率都低。近年來申LSE的國內(nei) 學生越來越多,都是被牛劍“嚇退”的,覺得LSE應該好點,結果發現這位更是重量級。
LSE不好申,IC也不會(hui) 太容易。如果說雙非學生還有機會(hui) 申一下LSE,那到了IC基本就是沒戲。不過也有雙非申到IC冷門專(zhuan) 業(ye) 的例子,那是先在英國讀了一碩,拿到一等學位再提升背景,二碩才勉強申到了IC。除非對IC情有獨鍾,不然雙非還是建議選其他院校吧。
IC也是比較傾(qing) 向於(yu) 招英本或海本的學生,而且很多專(zhuan) 業(ye) 卡list非常嚴(yan) 。IC的商科還有麵試環節,對學生的就業(ye) 能力非常關(guan) 注。也就是說,在申請IC的時候就要展現出一定的就業(ye) 技能或者工作經驗,至少要有工作規劃,所以IC的就業(ye) 率還是可以的。
這也就能理解為(wei) 什麽(me) UCL這麽(me) 卷了,牛劍不敢申,IC和LSE申不到,G5裏也就剩UCL了。等UCL也卷不動的時候,王曼愛華布裏斯托就卷起來了。基本都是從(cong) 英本和海本開始挑,最後才是國內(nei) 雙非。所以國本的學生如果實在卷不動前麵的院校,不如挑挑後麵專(zhuan) 業(ye) 性強的,回國後也很受認可。
當然,如果你的的條件足夠衝(chong) G5,還是要把握機會(hui) 衝(chong) 一波,衝(chong) 上了皆大歡喜,沒衝(chong) 上也不留遺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