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中國學生都相似?如何擺脫機械式的申請背景

任何時候,任何國家,獨特的人永遠是人群中最出挑的那個(ge) 。如果說名校錄取有訣竅的話,最大的秘訣可能就是:獨特性。

01、70%高度相似

中國學生履曆,呈現驚人相似度

中國學生“太相似了”。良好的教育背景,驚人的英語分數,大型機構的實習(xi) 經驗,以及一份進入大型國際機構或者知名企業(ye) 的希冀。

和一位美國朋友聊天,他曾在《大西洋月刊》擔任中國頻道的編輯,也是我在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念研究生時的同學。他正在籌劃一係列和中國在美留學生有關(guan) 的報道。這個(ge) 來自加利福尼亞(ya) 的男孩,曾在昆明和連雲(yun) 港等地生活了數年,現在試圖從(cong) 一種比較微妙的文化角度來描述留學生群體(ti) :

  • 他們在美國是否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
  • 是否會感到難以突破文化瓶頸的沮喪?
  • 畢業回國後,他們的海外經曆是優勢,還是重新融入本土文化的門檻?

作為(wei) 一名曾經的留學生,我一直認為(wei) 中國留學生生活在一個(ge) “次群體(ti) ”(subcommunity)裏。這個(ge) 次群體(ti) 最顯著的特征是什麽(me) ?我的答案是:“總體(ti) 上非常有計劃、有目的性”。我朋友的答案是:“太嚴(yan) 肅”。

我在美國接觸到的中國留學生,70%的簡曆高度相似:良好的教育背景,驚人的英語分數,大型機構的實習(xi) 經驗,以及一份進入大型國際機構或者知名企業(ye) 的希冀。

應該說,在資源高度稀缺、競爭(zheng) 非常激烈的中國,能夠在20歲出頭交出這樣一份簡曆的,都是同輩中的佼佼者。稀缺而狹窄的向上流動通道,決(jue) 定了挑戰者必須步步為(wei) 營,小心翼翼地對待每一次選擇。

 

02、機械化的將生活分解成任務

高度計劃性,導致高度相似度

中國的年輕精英們(men) 已經習(xi) 慣早做打算、標齊目標、直奔主題。剩下的從(cong) 腳下到目標的路徑不再是生活,而是通道。

來自中國的家庭都會(hui) 經曆這個(ge) 過程:剛出生就要挑好幼兒(er) 園;小升初、初升高、高考,無一不是戰役。因為(wei) 優(you) 質教育和職業(ye) 資源稀缺,走錯一步的成本太大,中國的年輕精英們(men) 已經習(xi) 慣早做打算、標齊目標、直奔主題。

機械化地將生活分解成任務,在中國的主流文化中或許會(hui) 被肯定,甚至鼓勵。但若被放到另一個(ge) 主流格調很不同的文化中,這種機械與(yu) 嚴(yan) 肅則容易使人格格不入。高度計劃性帶來的嚴(yan) 肅亦會(hui) 彌漫到一個(ge) 人生活的其他方麵,譬如日常事務的處理、人與(yu) 人的溝通,甚至會(hui) 招致來自頂尖大學招生官的吐槽:中國學生“太相似了”。

艾琳·麥克裏格特是波士頓大學教育學碩士,長期擔任美國高校招生谘詢協會(hui) 會(hui) 員。對於(yu) 中國申請者,她曾有一段非常經典的論述——

“我和美國多所大學的招生官都是朋友,我們(men) 都認為(wei) ,審核來自中國的申請是個(ge) 有挑戰的工作。

這些學生太相似了,都有非常高的分數,想申請類似的專(zhuan) 業(ye) ,比如工程、計算機、醫學。對中國學生來說,最大的挑戰是讓自己變得與(yu) 眾(zhong) 不同,想方設法從(cong) 眾(zhong) 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

這就要求學生去探索什麽(me) 是真正對你有意義(yi) 的事,而不是你以為(wei) 你應該去做的事,或者其他人期望你做的事。”

當然,我的樣本有限,觀察到的行為(wei) 差異也並非以種族和文化背景為(wei) 清晰的分割線。但這種總體(ti) 性的狀況仍讓人感到憂慮:中國傳(chuan) 統教育係統訓練出來的尖子生,大多謹小慎微,短期的得失心重,目標性又強,生活節奏非常緊張。這也導致中國學生極強的應試能力,讓海外名校對中國遞交申請資料的學生增加了警覺。

美國大學招生官看重的是:在入學後,你可以給大學帶來什麽(me) ?你是否有自己獨特的個(ge) 性?而這往往是中國學生最欠缺的。

 

03、“不走尋常路的人”

有更多拓展職業(ye) 和生活的可能性

不同的教育體(ti) 製,不同的文化風格,造就了當下我們(men) 不一樣的靈魂展現。

在我看來,中國次文化中的目的驅動和嚴(yan) 肅性不失為(wei) 一種寶貴的品質,但也是束縛許多人拓展職業(ye) 和生活的可能性、擁抱其他樂(le) 趣的終極障礙。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個(ge) 存在的問題,不同的教育體(ti) 製,不同的文化風格,造就了當下我們(men) 不一樣的靈魂展現。

不過在這個(ge) 越來越追求個(ge) 性化的時代,主頁君也見到過很多“不走尋常路”的孩子,平常生活中的話癆在實驗室可能就是專(zhuan) 心致誌一言不發的科研瘋子,平日愛搖滾愛電音的狂熱boy進了廚房可能就是打造美式的烹飪大師。

在任何時候,任何國家,獨特的人永遠是人群中最出挑的那個(ge) ,美國招生也一樣。申請是一個(ge) 搭建申請故事的過程,而不是單純地獲取分數和各式各樣的活動經曆。

美本申請是一個(ge) 複雜又充滿挑戰的過程。在這過程中,強行模仿隻會(hui) 弄巧成拙。經驗豐(feng) 富的招生官們(men) 閱文無數,對這種套路也了如指掌,他們(men) 希望看到那些真實的、獨特的、原創的故事,並且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我反思來更全麵、更真實地展現自己的成長經曆。

招生官想了解的是學生的激情所在,真正的興(xing) 趣往往不會(hui) 在高年級突然出現,並且真正有價(jia) 值的課外活動質量遠遠勝於(yu) 數量,一段在你興(xing) 趣領域付出大量時間和精力加以深入研究的獨特活動經曆更能幫助你在頂尖大學中脫穎而出。

老師建議大家在9、10年級多加探索,充分利用校內(nei) 外資源找到自己的興(xing) 趣所在。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1年中國考生AP成績詳細分析報告!

下一篇

麻省理工學院MIT怎麽樣?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