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學科中,20分的 Essay題貫穿整個(ge) Alevel,同時也是部分考生容易失分的題型之一。由於(yu) 其綜合性與(yu) 篇幅的特點,審題不清從(cong) 而導致的答錯答偏是相對常見的;又或是題意理解無誤,但在答題思路上除了問題,導致行文邏輯缺失,觀點解釋上過於(yu) 單薄。本篇將由經濟教研部老師以往年真題中的一道經典20分大題為(wei) 切入點,引導各位把握解題思路,拿下完整分值。
題型解構
構思規範
『題幹分析』
原題題幹:Between 2007 and 2017 income inequality increased in Denmark and in Italy.Evaluate possible causes of an increase in income inequality within a developed country of your choice.
通常情況下,經濟教研部提醒考生在解答20分 Essay題時,首先應是確認關(guan) 鍵詞,也就是經濟講堂中所涵蓋的相關(guan) 考點。此題關(guan) 鍵詞為(wei) Income Inequality,答題方向也相對清晰了。接下來需要關(guan) 注題幹中的細節,其一是 Causes,其二則是 Developed Country。由此可得該題要點是評估發達國家收入不平等加劇的原因,考點對應教材第32和33章的內(nei) 容。因此作答時更多需要結合Income Inequality的定義(yi) ,並運用Gini Coefficient和 Lorenz Curve測量社會(hui) 中的不平等性,若基尼指數越大或是洛倫(lun) 茲(zi) 曲線離 45度線越遠,那麽(me) 這一經濟體(ti) 中的收入分配也就越不平等。
來源:經濟教研部 U4講義(yi) 截圖
『論述階段』
首先 Income Inequality的定義(yi) 為(wei) The unequal distribution of income between individuals。而導致 Income Inequality的點則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工資待遇差異;教育差異;社會(hui) 中最富有的1%的人的收入大幅度增加;稅率的變化;全球化;移民;政府政策的變化 (DeregulationandPrivatization);政府別的改革措施如 TradeUnionReform;社會(hui) 福利的下降。
稅率變化角度
接下來針對其中具體(ti) 觀點展開分析,幫助大家理清答題思路。首先從(cong) 稅率變化入手,在 U1和 U2的學習(xi) 中,不同類型的稅收包含間接稅,有VAT以及Specific Tax等;而另一種是直接稅,有Income Tax和Corperate Tax等。而在U4將會(hui) 更加深入地討論這兩(liang) 種稅收類型的特征。直接稅屬於(yu) 累進稅的一種 (Progressive Tax)。所謂累進稅指的是把征稅對象的數額劃分等級再規定不同等級的稅率。征稅對象數額越大的等級,稅率越高。累進稅率的特點是稅額越大,稅率越高,稅負呈累進趨勢。換言之,收入越高的群體(ti) ,需要繳納的稅額就越多,使負擔能力大者多負稅,負擔能力小者少負稅,有利於(yu) 調節納稅人的收入和財富。
另一方麵,累退稅則指的是稅率隨著收入增加而下降的一種情況,絕大部分間接稅通常都被認為(wei) 是累退的。比如前文中提到的增值稅 (VAT),是通過生產(chan) 者的稅負轉嫁最終由消費者和生產(chan) 者共同負擔的。表麵上看,增值稅一般是 17%比例稅率,但高收入者的消費占其收入的比例與(yu) 低收入者的消費占收入的比例相比,前者更小,也就是說,低收入消費者會(hui) 用更多份額的個(ge) 人收入負擔增值稅,而高收入者則較少。
來源:經濟教研部 U4大綱截圖
另一方麵,生產(chan) 者能夠轉嫁多少稅負給消費者,與(yu) 商品的需求彈性有關(guan) 。一般而言,生活必需品的稅負轉嫁更多,而奢侈品的稅負一般難以轉嫁給消費者。那麽(me) ,消費者負擔的稅率,生活必需品是大於(yu) 奢侈品的。低收入者消費的必需品更多,高收入者消費的奢侈品則更多。也就是說,高收入者負擔的稅率更低。
因此,通過以上分析可得,若社會(hui) 中 DirectTax (IncomeTax, Corperate Tax) Rates下降,IndirectTax (VAT, Specific Tax) Rates上升,那麽(me) 稅收就會(hui) 變得更加 Regressive,意味著低收入群體(ti) 要繳納的稅會(hui) 變得更多,Income Inequality會(hui) 加劇。
最富有的 1%角度
再比如說,對於(yu) 社會(hui) 中最富有的 1%的人的收入大幅度增加這個(ge) 觀點的拓展。一般來說,富人手上掌握著一個(ge) 經濟體(ti) 當中較多的資源,各類生產(chan) 要素,如 Capital,Labour,Land這些相對更容易積聚的。隨著經濟增長越快,富人的收入也會(hui) 增長的更快,因為(wei) 他們(men) 能夠通過投資去獲取更高的收入,可通過自己手上的資產(chan) 更快速的去積累財富,如滾雪球一般,財富會(hui) 越來越大。
來源:經濟U4論述環節評分細則截圖
但低收入群體(ti) 則不然,他們(men) 收入的上升速度遠遠要低於(yu) 富人,尤其對於(yu) 那些擁有固定工資的人來說。如果經濟發展的同時,還伴隨一定程度的通貨膨脹,那麽(me) 他們(men) 的狀況就會(hui) 變得更糟糕。不僅(jin) 麵臨(lin) 實際工資下降的問題,甚至還有可能失業(ye) ,從(cong) 而加劇一個(ge) 經濟體(ti) 當中 Income Inequality的問題。
以上觀點就不一一描述,大致思路的展開方式可作參考。需要注意的是,在描述相關(guan) 原因時,還需帶入經濟課堂上或集訓期間積累的具體(ti) 案例展開解釋,題幹中一般也會(hui) 有相應的國家案例,亦可直接就題幹中的示例展開論述。比如題幹中提到丹麥和意大利,同樣可以直接帶入作答。以上KAA部分差不多解釋到 5個(ge) 原因即可,但單純觀點則在內(nei) 容上會(hui) 不足,因此一般需根據該觀點加以論述,可直接以解釋形式完成,也可通過舉(ju) 例完成。日常集訓時對知識點的儲(chu) 備十分關(guan) 鍵,這都將是答題的依據和得分要點,切不可等到在考場上再為(wei) 卡殼和思路堵塞而苦惱。
『評估環節』
前麵部分屬於(yu) 論述環節,接下來是 Evaluation。需要注意的是,此處評估環節一定要圍繞著造成的原因展開評估,需抱著懷疑的眼光去質疑前麵所寫(xie) 那些論點是否真的能夠造成 Income Inequality,以下幾點值得思考:
來源:經濟U4評估環節評分細則截圖
首先,可從(cong) 時間的角度討論,一般分為(wei) Short Run和 Long Run。在這些經濟體(ti) 中經曆的 Income Inequality可能隻是短期內(nei) 的,長期的不平等性可能會(hui) 隨著政府政策的調整而發生變化。比如前麵所寫(xie) 內(nei) 容中提到的稅率變化,政府為(wei) 保證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可選擇提高直接稅的稅率而降低間接稅的稅率,讓稅收變得更 Progressive,這樣就能夠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再者,政府也可通過調整 Welfare System,給予相應的 Welfare Payments,給低收入群體(ti) 提供更多的福利保障。還有比如像教育差異問題而導致的收入差異可通過政府去提供相應的培訓或者是增加低收入群體(ti) 接受教育或再教育的機會(hui) 而得到緩解。Low-Income Workers或 Unskilled Workers則可通過這些機製去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技能,從(cong) 而獲取更高的收入,減少因為(wei) 教育上的差異或技能不足而導致的 Income Inequality。
以上就是本篇針對經濟 U4中 Essay大題解題思路的分享,完整得分還需注意搭配真題與(yu) 規範熟悉演練,真正內(nei) 化才能在考場上更加從(cong) 容。預祝各位在即將到來的一月賽季能夠發揮出最佳狀態,繼續縮短自己與(yu) 夢想的距離。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