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才是英國真正的好學校?

國內(nei) 學生其實喜好很單一,盲目崇拜QS排名,QS排名榜上序列越靠前,不管學校是不是真實學術和科研實力在線,還是打榜買(mai) 榜進去的,都不關(guan) 心,隻要是在那個(ge) 基準線上,就覺得是好學校。但其實衡量好學校的標準其實從(cong) 來不是排名,不管QS還是THE,亦或是US.NEWS這種的。

隻不過是各自商業(ye) 化的手段而已。你當真的那一刻,反而就輸了。好學校的意義(yi) 不隻是提供那一層學曆的包裝,更多的是讓你有機會(hui) 把路走寬,讓你後續有更多的選擇機會(hui) 。

當然,入讀過程中,讓你體(ti) 驗度很不錯隻是順帶的事情。那麽(me) 問題來了,英國真正的好學校都有哪些?都需要具備什麽(me) 特質?

一、老錢和新錢都集中想去的,精英教學

其實英國真正的好學校不是王曼愛華之流,也不是UCL這種,更不是現在人氣還不錯的Bristol這種。在英國,真正受當地學生追捧,本土reputation高的學校往往和中國學生所追求的都是反向的。

無論本科還是碩士,隻要中國學生極度追捧的,除了牛劍,其他基本都是反向的。而且入讀的專(zhuan) 業(ye) 方向也是反的,本科還好點,尤其是碩士方向,基本國內(nei) 的需求和本土學生甚至eu學生的需求都是對調的。很多本土學生繼續進修,是因為(wei) 興(xing) 趣,而不是就業(ye) 。就業(ye) 的話,他們(men) 本科就足夠了。除非需要進高校留任,這種會(hui) 繼續讀。往PhD繼續讀下去。

所以,要評判英國真正的好學校,可以去參考一個(ge) 人群的去向即可。比如本土或eu的老錢和新錢,他們(men) 都把孩子往什麽(me) 學校送。跟上他們(men) 的認知,你就能找到本土好學校的答案。

而英國的old money和new money,尤其是前者,基本主要選中的學校除了牛劍。其他就是一些很古老,很有底蘊,同時有很多特色,以及承擔了很多職能的學校。基本都和往事有關(guan) 聯,有掛靠。這些學校有杜倫(lun) ,聖安,還有前陣子提及的皇家農(nong) 業(ye) 大學,以及皇家音樂(le) 學院,皇家藝術學院這種。這種學校才是英國私立學校,和幾大公學的學生集中會(hui) 去讀的學校。基本和國內(nei) 學生的取向自動分流了。

你可以不相信這部分人的人品,但你要相信他們(men) 的眼光,以及他們(men) 這種行為(wei) 。比如皇家農(nong) 業(ye) 學院這個(ge) ,真的,如果你認知跟上,去學他們(men) 的馬術,園藝,或農(nong) 牧場管理,留英拿個(ge) 身份真的很輕鬆。這種學校容易讓部分學生,在其他不卷的賽道輕鬆找到自己的位置。而認知不夠的,往往沒得選,跟隨大眾(zhong) ,在紅海賽道淘金。

二、中國學生少,不依靠中國學生的學費

真正好的英國大學不會(hui) 依賴中國學生生源和印度生源的。現在主流的兩(liang) 大生源,如果英國任何學校都主要依靠這類生源,這個(ge) 學校往往名不副實。基本都是被營銷出來的,即使有些領域牛,但好的也是有限。

正兒(er) 八經的在英國當地好的學校,不會(hui) 依靠國際生源的,光本土的企業(ye) 的合作。來自校友的捐贈,自己本身的資源都足夠學校經營了,而且還有來自政府的撥款。所以這些學校基本是你愛來不來,他們(men) 也懶得打廣告,做營銷。比如LBS、Durham這種,你看他們(men) 需要去迎合國際學生嗎?沒有的事,每年都我行我素,沉浸在自己的學術圈子中。

而那些需要中國學生,極度依賴國際學生的學校,比如曼大、利物浦,諾丁漢,格拉斯哥,南安普頓,伯明翰,謝菲爾德,紐卡斯爾等等,有一個(ge) 算一個(ge) ,都在投其所好,都在對國際學生設置創收套路。然後用國際學生的經費去滋養(yang) 自己核心的項目。否則光是自己自足,並不能承擔他們(men) 的經費和設備維護支出。畢竟這類學校,如果都收當地學生,那就是虧(kui) 的,而這種綜合學校,越是規模大,越是虧(kui) 不起。所以需要國際學生來找補回來。

三、畢業(ye) 生不那麽(me) 在乎就業(ye) 找工作

就國內(nei) 的學生很焦慮,留學,刷學曆,就是為(wei) 了找到一份匹配的好工作。但本土的學生妹這方麵的焦慮。根據自己擅長和興(xing) 趣愛好去選擇。實在不行的,本科也就不讀了,直接就躺平等救濟也沒什麽(me) 問題。或者自己打個(ge) 短工,周四拿到工資然後high到周三。花完又開始上報,活的很自私,其實沒毛病,沒錢了再繼續工作。不像國內(nei) ,得搞錢,得搞學曆,得搞婚姻,啥都要搞,齊頭並進的搞。

扯遠了,這裏說的觀點是,有些精英學校,他們(men) 的畢業(ye) 生很多是去讀人文或社科,或法律或其他牙醫等等的。單純讀商科的很少,傳(chuan) 媒類也一樣,他們(men) 往往都讀哲學,文學,曆史,語言學,藝術等等,是提升自己鑒賞能力,思辨能力,審美能力的。而不是去學習(xi) 專(zhuan) 業(ye) 知識本身。他們(men) 出來也不需要自己去工作,駕馭別人工作的學生比例多。

所以這類學校一般比較小眾(zhong) ,也特別偏科,本身規模比較小。比如LSE其實也是當地極好的學校,出來後從(cong) 證的,搞法律的就多。這個(ge) 學校規模其實也小,而且極度偏科,畢業(ye) 生從(cong) 不擔心自己就業(ye) 問題,想就業(ye) 就就業(ye) ,不想就業(ye) 就創業(ye) 。有的是選擇可以走。而在乎找工作的,需要綁定鐵飯碗的,往往即使學校刷的再好,最終成就都有限。

自己已經給自己設限了。畢竟靠就業(ye) 換薪水,你即使再強也隻能賺小錢。而大錢需要靠掠奪,靠占有,靠侵吞其他人的勞動力或資源。需要勞心而不是勞力。

總了個(ge) 結:以上集中點到名的,在本土其實都是極好的學校,而我們(men) 國內(nei) 所盲目崇拜的學校,隻是它們(men) 市場化做的比較好。然後噱頭比較夠而已。適合留學小白,套路他們(men) 的初期。但讀完,畢業(ye) 後,或入讀後,所謂的bar和夢校,其實很多時候隻是自己認知不夠的徒勞掙紮而已。當明白這些東(dong) 西的時候,自己可能已經在另外的賽道上有所成長了。

所以好學校,其實本質上是適合和不適合的問題,適合你的就是好學校,你要混圈子的,就去集中圈子資源的。你想留英的,就側(ce) 重就業(ye) 率猛的,和極度有差異化和特色資源的學校。你想結束單身的,去那種男女比例懸殊的。總有適合你自己的哪一款。畢業(ye) 後,踏踏實實拿到自己需要的東(dong) 西,比啥都重要。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NEC/FBLA商科競賽該如何選擇和備考?

下一篇

頂尖大學麵試10大經典問題&回答技巧匯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