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北京中考改革,終於(yu) 塵埃落定。目前最新政策主要有以下兩(liang) 個(ge) 方麵:
計分的科目由10門減至6門,包括語數外、物理、道德與(yu) 法治、體(ti) 育6門,成績用於(yu) 畢業(ye) 和升學。
道德與(yu) 法治(以下簡稱道法)科目實行開卷考試。
看了這個(ge) 政策,很多家長喜憂參半,考試科目減少了,上高中是不是更容易了?其實不然,一起來看看這個(ge) 政策對學生有哪些影響。
中考改革,看似減負實則增負
除了6門計分科目外,還有曆史、地理、生物、化學四門科目,雖然不計入中考成績,但也需要考試,而且必須在及格線以上才能拿到畢業(ye) 證。也就是說,10個(ge) 科目都要考試,成績也照樣用。本質上並沒有減輕學生的負擔。
對偏文科的學生不友好,給擅長理科的學生開“綠燈”
此次改革物理成為(wei) 必考的科目,足以看出國家對理科的重視。但物理和數學一樣,需要非常強大的邏輯思維能力,對偏文科的學生來說,可能連題目都看不懂,更別說答題了。另外,取消“小四門”,學霸就有更多時間去專(zhuan) 攻主科。相比隻能靠“小四門”拉開差距的普通學生,偏理科的學生更能在中考中脫穎而出。
考試科目減少,難度增大
減少考試科目,一方麵給學生釋放更多的自主時間,另一方麵也提高了6門考試難度,比如數學考得更深了。其次,道法開卷也不等於(yu) 考試更簡單,因為(wei) 開卷考試更看重的是分析和深度表達的能力,這些在書(shu) 上未必能找得到答案。過去那些靠背誦拿分的同學,會(hui) 覺得考試變難了。
每一次改革都沒有辦法去衡量是否是絕對的公平,家長與(yu) 其過分焦慮還不如為(wei) 孩子選擇另外一個(ge) 賽道,讀國際學校,逃離內(nei) 卷,輕鬆上名校。
國際學校有哪些優(you) 勢
國際學校課程選擇豐(feng) 富,擺脫一考定終生
國際學校可以選擇的課程體(ti) 係有很多,例如IB、A-level和DSE等,這些課程考試機會(hui) 多,平均每年考試機會(hui) 在2-3次。這種考試方式給了學生很大的容錯空間和高分機會(hui) ,優(you) 勢非常大。
國際體(ti) 係是體(ti) 製內(nei) 偏科生的捷徑,更容易申請到名校
體(ti) 製內(nei) 的學校主要分為(wei) 文理科,課程比較固定,選擇餘(yu) 地小。而國際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更加靈活,覆蓋也更全麵。例如有:語言、人文社科、自然科學、藝術、體(ti) 育等多個(ge) 領域,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xing) 趣或擅長選擇喜歡的課程修讀,這樣不僅(jin) 能提高自己的學術能力,還能更好地在考試中拿到高分,申請好大學。
培養(yang) 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和創新思維,注重學生全麵發展
體(ti) 製內(nei) 的教學模式更偏向應試教育,而國際學校課程更注重學生的全麵成長,相比起體(ti) 製內(nei) 的學生在刷題考試上花費大量的時間,國際學校的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參加豐(feng) 富的社團活動,例如:演講、音樂(le) 、體(ti) 育等活動,這些更有利於(yu) 學生的全麵發展,
北京作為(wei) 全國教育重鎮,是各地教育改革的風向標,這次率先大刀闊斧地改革,其他地區或早或晚一定也會(hui) 跟上改革的步伐。
其次,改革信號已經很明確了,就是從(cong) 重視成績變成提倡學生全麵發展。但改革才剛開始,不確定性因素很多,未來走向不好說。而最早注重學生全麵教育和綜合素質培養(yang) 的是國際學校,在這方麵國際學校做的更好也更成熟。
未來體(ti) 製內(nei) 學校在招收學生標準上隻會(hui) 越來越卷,競爭(zheng) 越來越大。而近些年來內(nei) 地也開設了不少優(you) 質的國際學校,例如:深國交、貝賽思、培僑(qiao) 等,這些都是一位難求的學校。建議家長們(men) 在變化落地前盡早規劃好孩子的教育路線,早做決(jue) 定早安心。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