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基計劃自2020年實施以來,是教育部審核批準的特殊類型招生項目,在全國範圍選拔優(you) 才。聚焦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招生專(zhuan) 業(ye) 多為(wei) 基礎學科,入校後單獨編班,本碩博聯合培養(yang) 。目前已經成為(wei) 清華、北大等重點985大學的重要招生方式。
學長今天整理了近期後台收集到比較多的關(guan) 於(yu) 強基計劃相關(guan) 的問題。幫助高中和初中年級同學家長了解強基計劃,抓住低分上名校機會(hui) 。
那報考強基計劃有什麽(me) 好處呢?
強基計劃對考生進入名校、高校選拔優(you) 秀生源、國家培養(yang) 人才都有著積極重要的作用:
①緩解高考裸分壓力,增加進入名校的機會(hui) 。強基計劃的試點院校都是985重點高校,院校層次高,統計分析近幾年高校強基計劃分數線,一般會(hui) 比統招線低5-30分不等。
如:今年四川省的劉同學,高考684分、校測90.64分,成功被清華大學強基計劃錄取(2023年清華在川統招錄取線698分)降低整整14分。
②強基校測考核直麵高校專(zhuan) 家,增加考生的閱曆的同時還能提升自身素質
③強基招生和培養(yang) 一體(ti) 化,可便於(yu) 考生提前生涯規劃。
各校強基計劃培養(yang) 模式各不相同,多數是有“本碩連讀”和“本碩博連讀”的培養(yang) 方式的——意味著,考上本科3年後,你的同齡人又開始埋頭準備考研,你隻需要完成“強基班”內(nei) 的要求即可“保研。”當然,學生也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並不是說報了強基計劃就一定要讀到博士畢業(ye) 。
如:大連理工大學,強基計劃分別製定“3+1”本科、“3+1+2”本碩銜接、“3+1+4”本博銜接的培養(yang) 方案,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規劃選擇直接畢業(ye) 、還是本碩連讀、或者本博連讀。
如:北京理工大學,強基計劃本科期間階段考核後退出的學生原則上限於(yu) 到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zhuan) 業(ye) 對應的普通班。
我們(men) 把強基班的孩子從(cong) 本科升到碩士的階段稱為(wei) “轉段”。這裏有組數據:2020年北京大學首屆強基計劃共錄取842人,其中醫學部基礎醫學錄取33人。推算本部共錄取809人(842-33=809)。
3年後的今天,根據上述數據粗略計算,本部強基計劃轉段比例超過74%,與(yu) 之前統計的多數高校轉段比例約在50%-80%左右相比,已是非常高的比例了。
另外,北京大學公布2020級強基轉段名單隻有姓名沒有學院,故未詳細列出。不過依照北京大學人才培養(yang) 特點及對強基計劃培養(yang) 的定位,強基轉段的選擇應該是多元的,開放的。
注:
1、轉段中不全是2020年強基計劃錄取同學,有部分退出,參加補錄的同學。
2、北大基礎醫學強基計劃招生33人,目前沒有轉段公示,因基礎醫學為(wei) 8年製培養(yang) ,可能轉段是在明年進行。
④讓少數競賽銀牌及以上的考生破格入圍,不占非破格招生計劃,為(wei) 拔尖人才創造了機會(hui) 。
⑤與(yu) 其他特殊招生方式相比,強基計劃報名基本沒有限製。隻要是高考成績超過一本線的考生都可以試試報名強基計劃,這就給了普通考生更多機會(hui) 參與(yu) 競爭(zheng) 。
💻強基計劃招生對象為(wei) :
第一類: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
相關(guan) 學科領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現的考生,尤其是在奧林匹克學科競賽中有過相關(guan) 獎項的同學。
第二類:高考成績優(you) 異的考生。
鑒於(yu) 強基計劃的綜合分數是包含了“校測”部分,普遍比高考試題難,有可能達到競賽難度,校測部分也往往是競賽生們(men) 和普通高考生拉開差距的重要階段。
所以對於(yu) 競賽生們(men) 來講,強基計劃也可作為(wei) 競賽“兜底”的一種升學方式;對於(yu) 沒有競賽獎項的考生們(men) 想要被強基計劃錄取就要在平日裏做好拓展學習(xi) 、競賽學習(xi) 為(wei) 校測夯實基礎。
在強基計劃招生對象中共分為(wei) 兩(liang) 類,有競賽生為(wei) 第一類考生;沒有競賽獎項,可以作為(wei) 第二類考生報考強基計劃。
高考結束後距離校測隻有不到20天的時間,所以我們(men) 建議:如果有計劃給高考加一層“保險”或者有計劃走強基計劃的方向,一定要早做打算!千萬(wan) 不要臨(lin) 時抱佛腳。
一般學員會(hui) 提前一年兩(liang) 年把高中課內(nei) 知識解決(jue) ,留出更多時間放在競賽內(nei) 容的學習(xi) 上,拿競賽和一些特招項目的真題如:攀登計劃、卓越計劃、領軍(jun) 計劃、少年班等來做額外練習(xi) 。
💻強基計劃的學費多少?
高校強基計劃專(zhuan) 業(ye) 學費跟高考統招錄取學生的學費是一樣的,部分學校還有專(zhuan) 門的獎學金傾(qing) 斜。
💻強基計劃有哪些專(zhuan) 業(ye) 招生?
強基計劃開放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曆史、哲學、漢語言文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招生,部分學校開放信息與(yu) 計算科學、基礎醫學專(zhuan) 業(ye) 、理論與(yu) 應用力學、工程力學、核工程與(yu) 核技術、生物醫學科學、飛行器動力與(yu) 工程、航空航天類、智能無人係統技術專(zhuan) 業(ye) 等。
💻多元化的培養(yang) 方案
還是拿北大數學類舉(ju) 例:=>數學Ⅰ類
①數學類I的專(zhuan) 業(ye) 實際上與(yu) 北大數院的本科生專(zhuan) 業(ye) 相同。
對於(yu) 學生來說實際上選擇權更多了,不會(hui) 因為(wei) 進入強基計劃而鎖定在某一數學方向。
②數學I類的學生在保研前均可改換方向,在滿足多個(ge) 方向畢業(ye) 要求時可選擇其中一個(ge) 方向畢業(ye) 。
該條規定也與(yu) 北大數院原本的本科培養(yang) 計劃相同,保證了足夠大的自由度。
事實上,往年甚至有不少同時“體(ti) 驗”過概率、統計、金融數學等多個(ge) 方向的學生。
=>數學Ⅱ類
①數學類II的學生進入北大信科,由數院和信科聯合培養(yang) ,並且鼓勵數學類II的學生申請圖靈班。
②數學類II的學生轉段方向包括信息與(yu) 計算科學、計算機軟件與(yu) 理論、智能科學與(yu) 技術、軟件工程等數學及其交叉學科方向。
💻強基計劃轉專(zhuan) 業(ye) 的相關(guan) 問題
原則上,強基計劃本科階段不允許轉專(zhuan) 業(ye) 。但部分高校在招生簡章中對轉專(zhuan) 業(ye) 政策進行了適當調整,允許在強基計劃專(zhuan) 業(ye) 內(nei) 進行轉專(zhuan) 業(ye) 。
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強基計劃本科階段轉專(zhuan) 業(ye) 範圍原則上限於(yu) 本校強基計劃招生專(zhuan) 業(ye) 之內(nei) 。如:南京大學,強基計劃本科階段轉專(zhuan) 業(ye) 範圍原則上限於(yu) 南大強基招生專(zhuan) 業(ye) 之內(nei) ,具體(ti) 按照各專(zhuan) 業(ye) 動態進出方案實施。
強基生在碩博階段轉專(zhuan) 業(ye) 從(cong) 目前公布的第一批強基計劃碩博轉段政策中了解到:部分學校允許強基學生碩士和博士階段選擇交叉學科繼續深造。
如:武漢大學,強基計劃本研銜接轉段可申請跨學科交叉培養(yang) ,申請理學類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或申請網絡空間安全、人工智能、關(guan) 鍵軟件、基礎醫學、公共衛生專(zhuan) 業(ye) 。
學長整理了複旦大學強基計劃本研銜接轉段有以下專(zhuan) 業(ye) 方向:
除了轉段轉專(zhuan) 業(ye) 需要具體(ti) 參考各大高校的具體(ti) 培養(yang) 政策,雙學位輔修,也得拿具體(ti) 學校具體(ti) 來看:在強基計劃覆蓋的39所985高校當中,部分高校學生在學有餘(yu) 力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輔修雙學位。也有部分高校學生原則上不允許輔修雙學位。
如:北京大學,為(wei) 強基學生搭建與(yu) 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戰略平台,製訂特殊政策鼓勵學生跨學科、跨專(zhuan) 業(ye) 、跨階段選修和跨學校選修,提高學生的學科交融能力。
如:廈門大學,強基計劃學生應當聚焦本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和研究,原則上不修讀輔修專(zhuan) 業(ye) 。
💻關(guan) 於(yu) 競賽生的優(you) 勢
目前來看多數高校對於(yu) 競賽生的優(you) 勢大致以“學科競賽銀牌”獎項作為(wei) 分界點。
破格入圍:目前來看多數高校給出的破格入圍條件為(wei) 五大學科競賽銀牌及以上獎項,滿足獎項要求的考生在報考強基計劃時按照破格考生申請報名。
非破格入圍:可以根據高考成績選擇感興(xing) 趣的高校和專(zhuan) 業(ye) ,在校測時發揮學科能力特長優(you) 勢。以曆年題型和錄取情況來看,有競賽經曆或者有競賽學習(xi) 經曆的同學確實更容易在校測中脫穎而出。
此外,2022年上交大、中科大等高校明確認可競賽省一獎項作為(wei) 報名材料上傳(chuan) ;中科大更在宣講中指出獎項等級在麵試中占有分值,獎項越高,優(you) 勢越大。
學科競賽獎項在強基中的優(you) 勢被進一步凸顯。曆史數據上我們(men) 也不難看出,競賽生在強基計劃中不管是初審、校測乃至麵試上的優(you) 勢都是相當明顯的。
因為(wei) 競賽的孩子們(men) 學的深、難度高、強度大且接收的信息量(不管是對學科的理解還是鑽研精神)往往會(hui) 高於(yu) 普通高考生。而且!大部分高校不要求考生獲獎學科與(yu) 報考專(zhuan) 業(ye) 完全一致,按簡章要求報考即可。但基於(yu) 學科特長和興(xing) 趣愛好考慮,建議報考時奧賽獲獎學科和專(zhuan) 業(ye) 做一定匹配。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