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香港考評局宣布,接納深圳香港培僑(qiao) 書(shu) 院龍華信義(yi) 學校和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中六(高三)學生,參加2024年的香港DSE考試,也即是香港的高考。
目前香港教育局正在與(yu) 內(nei) 地相關(guan) 部門溝通明年的考場安排,結果出爐後會(hui) 在適當時機向外界公布。
如果一切順利,這將是DSE考試首次在香港以外地區進行,意義(yi) 十分重大。
此舉(ju) 一來方便了在內(nei) 地的考生參加DSE考試,二來增加了香港高考的人才選拔麵,三來擴大香港高考的社會(hui) 影響力。
看到這裏肯定有很多人想問:內(nei) 地學生也能參考香港高考?
是的,可以參加。
香港的DSE考試,對全球考生開放,但考生會(hui) 被分為(wei) 兩(liang) 大類:學校考生和自修生。
如果你在香港的中學就讀,那麽(me) 不需要自己報名,學校會(hui) 統一替你安排,讓你以學校考生身份參加考試。
如果你不是香港的中六應屆生,那麽(me) 隻需要滿足下列三項條件之一,即可以自修生的身份報名參加考試。
學校考生和自修生的區別主要有兩(liang) 個(ge) :
1、學校考生的校內(nei) 成績也會(hui) 折算進最終DSE分數裏麵,比重大概20%。而自修生就100%單純按DSE考試成績來計算最終分數。
2、學校考生的報考費由香港特區政府代為(wei) 繳納,所以不用自己掏錢。而自修生則需要自己繳納報名費和報考科目的考試費。
2024年DSE自修生報名費為(wei) 550元;語文科目(即英國語文、中國語文及其他語言科目)為(wei) 718元/科;其他選修科目為(wei) 480元/科。
考生如報考六科,那麽(me) 費用將為(wei) 550元(報名費)+718元(中國語文)+718元(英國語文)+480元(數學)+480元(公社科)+480元(選修1)+480元(選修2),共計3906元。
所以即便是沒有香港身份的內(nei) 地考生,照樣可以像內(nei) 地的港籍考生一樣,以自修生的身份去報考香港高考。
考試的時候,除了要自己掏錢和無法折算校內(nei) 成績外,自修生和學校考生考的卷子都是一樣的。甚至你可以用簡體(ti) 字作答,打分時都一視同仁。
但是在錄取時,有沒有香港身份就顯現出差別。
因為(wei) DSE考試成績出來後,可以用於(yu) 三類高校的錄取。
第一類是香港本地大學,在18周歲以前獲得香港身份的算本地生,可以參加大學聯招(JUPAS),難度簡單且學費便宜。
而沒有香港身份或者18歲以後才取得香港身份的算非本地生,隻能通過非聯招(Non-JUPAS)途徑申請香港的大學,難度大且學費貴三四倍。
第二類是132所內(nei) 地高校,持有回鄉(xiang) 證的可以申請,沒有回鄉(xiang) 證的不能申請。
第三類是300多所海外高校(含台灣地區和澳門地區),具體(ti) 情況各不相同。
由此可見,想要享受香港高考的福利,是不是在香港讀高中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香港身份。
所以沒有香港身份的內(nei) 地學生,很少會(hui) 選擇去報考香港DSE考試,因為(wei) 基本上無利可圖,還不如直接參加內(nei) 地高考。
因此這也給我們(men) 提了一個(ge) 醒,如果是為(wei) 了子女考DSE而去申請香港身份的,一定要在子女18周歲以前申請,這樣拿到香港身份後子女才來得及以本地生的身份參加香港高考。
而為(wei) 了充分享受香港身份在高考上的福利,則最好要在子女10周歲以前申請香港身份,這樣整套流程走下來,才能夠保證在子女18周歲以前拿到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並憑此申請內(nei) 地的回鄉(xiang) 證,從(cong) 而獲得以DSE成績申請內(nei) 地高校的資格和參加港澳台華僑(qiao) 生聯考的資格。
所以切記切記,拿香港身份一定要趁早,越早越好。
年紀大了,不僅(jin) 小孩享受不到高考的福利,而且自己年紀也是影響獲批概率的因素之一。
現在香港開始允許內(nei) 地的港人子弟學校的應屆生,也可以學校考生的身份參加DSE考試,說明港府越來越照顧在內(nei) 地生活的香港人。
以前很多人申請了香港身份後,自己的事業(ye) 重心仍然在內(nei) 地,走不開必須留在內(nei) 地生活。
這樣一來,要麽(me) 就得讓老婆孩子留在香港,然後被迫兩(liang) 地分居。要麽(me) 把老婆孩子帶在身邊,孩子又享受不到香港教育的福利。
現在內(nei) 地的港人子弟學校應屆生也能以學校考生身份參加DSE考試,就可以極大照顧到這部分生活在內(nei) 地的香港居民。
這其實也反映出一個(ge) 大趨勢,那就是內(nei) 地和香港的聯係越來越緊密,越來越多內(nei) 地人申請香港身份成為(wei) 常態,越來越多港人生活在內(nei) 地也將成為(wei) 常態。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