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wei) 機構的研究計劃指導老師,我最近指導一位申請社科專(zhuan) 業(ye) 的同學寫(xie) 作RP(Research Proposal),供他套磁和申請英國名校的博士項目。這份RP獲得英國top校導師的肯定,特別誇讚了方法論的部分:“The methodology is particularly strong where you include very concrete details……”
學弟學妹們(men) 一定會(hui) 好奇,什麽(me) 樣的methodology會(hui) 被老師單獨提出來表揚,展現出良好的第一印象?這篇RP采用的是質性研究方法,這位同學的初稿講述了大量的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定義(yi) 和優(you) 勢,卻對具體(ti) 的方法設計一帶而過。
然而,社科類文書(shu) 的方法論,最重要的作用在於(yu) 展現研究的可操作性、創新點、以及是否能夠回應研究問題,而非對方法論的理論進行文獻綜述。在我的指導下,這位同學補充了具體(ti) 的內(nei) 容,包括研究的具體(ti) 情境,如何招募研究對象,如何設計、收集、分類研究數據,在田野地點打算做什麽(me) ,已有的實踐基礎有什麽(me) 等等。這些內(nei) 容充實了整篇RP,使得研究具有可實現性,有成功完成的可能性。
導師在決(jue) 定是否要指導你的研究時,考慮的是自己能不能成功帶出這位博士生,因此這樣的methodology是非常有說服力。
01何為(wei) 質性研究方法論
與(yu) 理工科不同,社會(hui) 科學的方法論注重實證、與(yu) 真實社會(hui) 相關(guan) 的方法設計。
一般來說可以分為(wei) 量化研究(Quantitative methods)與(yu)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methods)兩(liang) 種設計。量化研究的方法優(you) 勢有很多,包括可以對超大量樣本進行調研,使用可測量、可普遍推廣的模型和框架,關(guan) 注整體(ti) 的情況。質性研究的方法則可以深入探索某一話題或群體(ti) ,研究不同因素而非單一變量互動的結果,收集無法量化的結構性因素。
選擇何種研究設計,需要學弟學妹們(men) 們(men) 從(cong) 自己的研究問題出發,兼顧所學專(zhuan) 業(ye) 的學科訓練要求。比如,同樣是社會(hui) 學專(zhuan) 業(ye) ,有些院校推崇量化方法論,形成一種風氣,有些院校則注重質性方法論,平衡多種研究思路。
學弟學妹們(men) 需要從(cong) 自己的研究目的出發,問問自己究竟是希望研究總體(ti) 的情況還是特別的情況,希望從(cong) 一個(ge) 單獨變量來發現某個(ge) 現象的社會(hui) 意義(yi) ,還是從(cong) 多個(ge) 因素的互動中開放地探討社會(hui) 問題的多個(ge) 層次。
構建研究計劃的思路一定是從(cong) 問題出發,最後回到如何通過一定方法來回應這些研究問題。
本文特別關(guan) 注質性方法論。在質性的思路下,具體(ti) 的研究方法可以非常豐(feng) 富多樣,一篇RP中可以使用一個(ge) 方法,也可以使用多個(ge) 方法。這裏舉(ju) 幾個(ge) 數據收集(data collection)的方法,因篇幅有限,數據分析的方法(data analysis)暫且不表。比較常見的數據收集方法有:
- (半)結構化采訪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 觀察observation
- 參與式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個案研究case study
- 民族誌ethnography
- 等等……
同時還有許多輔助性的研究技巧,使用這些方法可以體(ti) 現出自己創意性的方法論思考、對研究問題的深入洞察,以及與(yu) 研究對象的參與(yu) 式互動的計劃,包括:
- Writing diaries,要求研究對象對每天的日常行為寫日記,研究ta們的自述和相關的行為;
- Mapping,對研究的地點、場景進行繪製,一方麵方便研究者初入田野的時候快速了解本地的空間、社群分布情況,另一方麵洞察人與空間的互動產生的意義等待;
- Walking interview,和研究對象一起遊覽某個地方,邊走邊聊,獲得ta們的自述,自然地激發ta們的記憶和話題,收集空間的視覺數據等等;
- 等等……
02Methodology如何下筆
這裏以參與(yu) 式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為(wei) 例,簡單說說在RP的方法論章節應該如何進行寫(xie) 作,呈現具有說服力的文書(shu) 。
- 重述研究問題,並說明參與式觀察是找到答案的有用的方法。結合參與式觀察的方法論優點,簡單說為什麽有助於本研究找到答案;
- 本研究進行參與式觀察的具體研究場景是什麽,比如是在一個社區裏或是一個公司裏;
- 在這個場景裏,研究者打算怎麽參與、怎麽觀察,比如通過在社區裏做誌願者與社區的研究對象互動等等;
- 如何招募研究對象,比如通過recruitment,熟人介紹,滾雪球等等;
- 如何設計、收集、分類研究數據,比如通過記筆記、錄音、關鍵詞分類等等;
- 已有的實踐基礎有什麽,比如已經有熟人可以帶自己進入田野,或已經在此地做過研究等等;
- 簡單陳述倫理審議,比如是否會對受訪者產生何種程度的傷害,對此本研究如何進行規避。
在一篇RP中,許多學弟學妹往往花費大量篇幅進行文獻綜述,而忽視了方法論的重要性。這裏不是說方法論最重要,或者需要花最多篇幅,而是說:方法論作為(wei) 整體(ti) 的一個(ge) 部分,是需要回應研究問題和研究目的,同時提供這份研究的可操作性、可實現性的證明,提高研究計劃的說服力。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