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我們(men) 聚焦在RP的題目、摘要和研究背景,下麵我來介紹很多同學都不擅長的文獻綜述的寫(xie) 作方法、方法材料等部分。
A
文獻綜述的基本寫(xie) 作思路
文獻綜述是RP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閱讀文獻並進行有效歸納,這在一定程度上體(ti) 現了學生的研究能力。接下來我將從(cong) 發現文獻、閱讀文獻、尋找gap以及組織材料四個(ge) 部分開展開論述。
01
如何發現有效文獻
搜集文獻需要學會(hui) 縮小主題範圍,這裏我推薦大家使用“TLCI”四步法:
比如,我想要了解過去五年(Time)荷蘭(lan) 澤蘭(lan) 省(Location)牡蠣(Category)酸化(Issue)的問題。
確定了以上四個(ge) 問題,便可以利用搜索引擎尋找到合適的論文了。
通常我們(men) 最常采用的搜索引擎就是穀歌學術了,如圖:
輸入你想要查找的關(guan) 鍵詞“澤蘭(lan) ”“牡蠣”“酸化”,時間輸入為(wei) 2016-2021;如果你專(zhuan) 門想查找某個(ge) PI發在某本著名期刊上的文章(在寫(xie) RP時引用目標導師的文章大大加分哦),也可以輸入相應信息進一步縮小範圍。
02
如何高效閱讀文獻
閱讀文獻分為(wei) 粗讀和精讀,如何決(jue) 定論文是粗讀還是精讀呢?大家在閱讀文獻時,要帶著以下幾個(ge) 問題:
通常,以上幾個(ge) 問題我們(men) 在閱讀文獻的題目和摘要時就可以找到所有答案,閱讀完基本可以決(jue) 定是否精讀該文獻。當你決(jue) 定精讀該文獻時,可以考慮下麵的閱讀順序:
03
如何從(cong) 文獻中發現GAP
如何從(cong) 多篇文獻中快速找到gap呢,在閱讀時需要問自己幾個(ge) 問題:
在這個(ge) 過程中,通常有一個(ge) narrow down的過程,假如你的博士課題是海洋沉積物中底棲微藻的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建模,那麽(me) 你可以分別查找“沉積物生地化循環”“生地化建模”“底棲微藻”這幾個(ge) topic下的文章,再去criticize這些文章,就能從(cong) 前人研究中發現屬於(yu) 你的gap,最後去想methodology。
04
如何組織文獻資料
一般有三種邏輯框架來組織文獻綜述:時間、主題、方法論。接下來我就依次為(wei) 同學們(men) 進行講解。
- 時間角度
時間順序就是發展順序,這是最簡單的邏輯框架。使用時應當避免簡單地按順序列出和匯總來源,而是要找出一條線。比如在海洋數值模擬和海洋生態係統動力學模型的發展中,遵循了從(cong) 一維到二維再到三維、從(cong) 純物理到包括化學過程再到考慮生態過程的發展順序,根據這樣的順序進行文獻綜述,線索清晰,一目了然:
- 主題角度
如果你的主題已經很明確,可以圍繞該主題展開不同的小節來分別論述。
例如,你在查看有關(guan) 移民健康結果不平等的文獻,分主題可能包括醫療政策、語言障礙、文化態度、法律地位和經濟準入等,分不同的主題將文獻進行分組,也是literature review中常見的一種方法。
- 方法論角度
有一些研究方法明顯受限於(yu) 方法論,如微生物領域,一種新技術的發展可能會(hui) 帶來整個(ge) 研究領域的革新,而在大部分時間,該領域的研究都是在用同一種方法去解決(jue) 不同的問題,這樣的話從(cong) 方法論的角度對該領域進行整理論述就是一個(ge) 不錯的思路。
B
方法材料的使用技巧
很多同學整理歸納不到位,導致文獻讀過跟沒讀過一樣。我建議應當利用好文獻管理軟件如Endnote/Note Express
每讀過一篇文獻,都要歸納整理,分門別類放到endnote裏,做好備注,等撰寫(xie) RP的時候直接點擊引用即可。
除此之外,要善用圖表捋順思路,在Excel中建立屬於(yu) 自己的“文獻帝國”,記錄每篇好文獻的年份、作者、研究目標、數據來源、研究方法和結論。
C
時間規劃讓你條理清晰
一張美觀又合理的時間規劃表,可以讓導師看到學生良好的組織性。時間表的規劃要盡量展現細節,列出可執行的任務,方便回頭反思和評估該任務的完成情況,同時要考慮研究的不確定性,留出足夠的機動時間,一張示例如下圖所示:
D結語
好的文獻綜述是一個(ge) 好的RP十分重要的一環,在整理複雜的文獻時我們(men) 要善於(yu) 利用圖表整理我們(men) 的思路,並且按照邏輯骨架去將不同文獻進行分類,對分類好的文獻采取不同的粗度/精讀策略。謹記,閱讀文獻時,時刻圍繞我們(men) 的“科學問題”,有針對性地閱讀,可以使效率極大提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