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其實是有鄙視鏈的,但這個(ge) 鄙視鏈會(hui) 隨著時間去推移的。比如留美的大於(yu) 留英的大於(yu) 留澳的大於(yu) 港新的。但有的時候,這種鄙視鏈會(hui) 翻轉過來,比如最近,因為(wei) C-19,大家都關(guan) 家裏,去國外家裏會(hui) 感覺很不安全,回來也不方便,還有天價(jia) 機票。不利好的消息不斷。這幾年把港新的門檻就炒起來了,熱度上來,就會(hui) 掀翻一些原來的風評。現在很多學生都是多國聯合申,一些成績好點的學生,不來個(ge) 三國聯合申請,都覺得自己少了點什麽(me) 。人數升級了,門檻就上去了,整體(ti) 風評就上去了。
今天我們(men) 聊下,為(wei) 什麽(me) 國內(nei) 雙非的學生更應該去英國和土澳,而不是港新。
一、同樣是水碩聯盟,英國和土澳對雙非學生相對更友好
我個(ge) 人覺得港新的火爆隻是暫時性的,過了冷卻期,港新也就回歸本色了。其實在c-19前,港校處於(yu) 低穀中的低穀,又有GD事件,很多學生老早就網課,認可度也降到塵埃裏。
當大家以為(wei) 港校要跌到留學鄙視鏈底端的時候。c-19來了,申請量又暴漲起來。網課反而是好的歸屬。大家又把港校推上了新的高度。中國人是真的懂中國的人的,他們(men) 知道如何維係學校口碑。港校就抓住了這個(ge) 機會(hui) ,把門檻調高,對國內(nei) 985和211大開方便之門,均分低點都沒關(guan) 係。但對雙非學生殺伐果斷,你均分到90也一樣,港三拒你沒毛病。
坡二也一樣,有樣學樣,把這個(ge) 維持口碑的思路拿捏得明明白白。加上申請量暴增,一時風光無二。國內(nei) 留學生都有一個(ge) 同樣的尿性,就是覺得申請難度和學校實力以及口碑是畫等號的。隻要申請的學校夠卷,那都是極好的。而且不接受辯駁。
於(yu) 是港新的畫風就迎來了一片掌聲,畢竟他們(men) 兩(liang) 對985和211十分友好的同時,對雙非就很簡單直接粗暴。然後很多學生看到雙非這麽(me) 優(you) 秀,這麽(me) 牛逼的背景也被拒了,就感覺自己壓力很大。特別是一些中部分數段的211或985學生,感覺自己不能再摸魚了,等卷起來了。於(yu) 是大多學生開始海申起來,多占個(ge) 位置,多找條出路。
但英澳不一樣,英國雖然很多學校也卡雙非,隻要985和211,但很多好學校裏麵還是有學校接受雙非強背景學生的,比如被吐槽的很猛的ucl和kcl,一樣有機會(hui) 入讀。澳洲更加好申請名校,你分數到位了,除了Melbourne難申點,八大其他七個(ge) ,你就說你要去哪一個(ge) ?但他們(men) 同樣背景去申港新,會(hui) 被虐的很慘。
二、港三坡二的bar,無論就業(ye) 還是整體(ti) 口碑,終歸是低於(yu) 英國這些傳(chuan) 統強校的
為(wei) 什麽(me) 在冷靜期的時候,英國學校的鄙視鏈是站在這些學校的頂端的,這其實是有道理的。隻不過這幾年因為(wei) 一些國內(nei) 學生的操作,把留學申請市場搞得更加欲蓋彌彰。搞得大家分辨不清具體(ti) 形勢。因為(wei) 都是網課,大家自然追求相對的性價(jia) 比之王。港新自然有一定市場。但現在都恢複線下了,理性也應該有所回歸。個(ge) 人覺得美帝的學校還是多去看看,其次才是英國這些。
這麽(me) 推薦的底層原因是,你留學選學校不是去卷一個(ge) 形勢主義(yi) ,你要去揣摩的是,學校能給你帶來的後期的符合你長期利益的東(dong) 西。比如回國後的直接就業(ye) 率,具體(ti) 認可度,受歡迎度。你看港校回國它受歡迎嗎?它有強力的就業(ye) 市場嗎?還是說你能留在港新就業(ye) 工作。
其實它依舊一樣,仍沒有那麽(me) 強的性價(jia) 比。隻是單純的被申請門檻給漲起來了。很多學生包括家長就覺得有難度的就是好的。眼窩子很淺,但又沒辦法。當然,其實英國很多學校其實也這樣,也是被炒起來的。炒完g5,炒王曼愛華,炒完王曼愛華再炒Bristol和Southampton這梯隊的學校。總有學校被推陳出新,換一個(ge) 麵孔出現在大家視線中。他們(men) 的科研能力,當地就業(ye) 率,回國就業(ye) 表現,就業(ye) 起薪是更高了嗎?其實未必。很多學生隻是短暫的市場現象給遮住了眼,看不真切了。
所以,雙非的學生,反正最終目標都是刷名校,不如選個(ge) 相對來說,回國性價(jia) 比,就業(ye) 表現相對更優(you) 的賽道尋求機會(hui) 。而且真的,不是名校的畢業(ye) 生一定就業(ye) 機會(hui) 就更好。最起碼在英國本土,以及土澳這些就不是特別看重學校。反而看重技能的會(hui) 多點。
總了個(ge) 結:留學這件事,你回歸冷靜之後,會(hui) 發現,很多所謂的競爭(zheng) 內(nei) 卷,其實都是無意義(yi) 的。我們(men) 總是被短期的市場形勢左右,我們(men) 總是跟風去做很多無意義(yi) 的事情。好像很努力在刷分,好像很雞血在申請名校,但努力和雞血過後,發現自己沒得到實質的好處。這個(ge) 好處是視野上的,也是實際就業(ye) 以及認可度上的。很多學生並沒享受到留學帶給他們(men) 的更好的改變。反而很多更焦慮更迷茫了。
留學這件事,我個(ge) 人以為(wei) ,要多學會(hui) 反向思考,要多去抓具體(ti) 的利益得失。而不是跟風,和大家爭(zheng) 一時的得失。文章最後我貼一段我一學生在朋友圈的總結,他如今混的挺好的,他的原話是:我突然發現曾經那些年的選校焦慮,不過是因為(wei) 眼界狹窄而產(chan) 生的自尋煩惱 。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