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寫類似“knowledge point” 這樣的表達

能明白這是想說“知識點”,但是寫(xie) 下來的時候會(hui) 不會(hui) 有一絲(si) 遲疑:英文有這樣的表達嗎?

如果有,那麽(me) 我們(men) 可以去搜索下

不要寫(xie) 類似“knowledge point” 這樣的表達

你會(hui) 發現最多是個(ge) 專(zhuan) 有名詞,並不是我們(men) 想要的那個(ge) 意思。那就意味著如果我們(men) 用的時候,別人就會(hui) 不明白,文章的易讀性就會(hui) 比較差。

以上是我們(men) 在實際表達,特別是寫(xie) 的時候,確定是否表達清楚了的一種比較好的驗證方式。

而如果在我們(men) 不是要實操的場景下,但是想提高我們(men) 表達的所謂“地道性”,下麵有另外一個(ge) 比較高效的方式:

在英文輸出的時候,我們(men) 大抵會(hui) 經曆一個(ge) 從(cong) 中文到英文的轉化。

特別是我們(men) 對於(yu) 某個(ge) 信息的輸入本身是中文的時候,當要英文輸出這個(ge) 信息的時候,我們(men) 腦海中最先形成的會(hui) 是中文的思路,然後再用英文表達出來。

當然當我們(men) 某個(ge) 信息的輸入就是英文的時候,比如教科書(shu) 裏麵的一些學科概念,在需要英文輸出這個(ge) 信息的時候,自然就不見的要通過中文這個(ge) 過程的,除非你在理解教科書(shu) 內(nei) 容的時候調用了中文(一般來說不建議這個(ge) “中文的轉換”過程,因為(wei) 沒有必要)

而我們(men) 這裏說的表達的地道性自然不包括這種英文輸入到英文輸出的過程,一般來說,這個(ge) 的地道性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那麽(me) 我們(men) 的地道性要解決(jue) 的主要就是原來是中文的思路到英文輸出時候的問題。

在這個(ge) 過程中,我們(men) 首先要特別注意的是對於(yu) 表達的“敬畏之情”。就是不要假設所有的中文表達都會(hui) 有英文的對應,當不確定的時候,可以去Google 看一下,會(hui) 有會(hui) 有類似的表達的索引(就是開篇說的方法),如果沒有的話,大抵就是不地道的表達了,就是常說的中式英文了。

另外一個(ge) 更從(cong) 能力層麵去保證地道性的方式是模仿英文原始文字,一般是雜誌期刊這些(當然如果是寫(xie) 論文的,就直接模仿自己研究領域的頂尖期刊表達就好)。

具體(ti) 如何有意識的模範呢?

分為(wei) 3步:

#1 把原始英文(比如雜誌期刊的一段文字)翻譯為(wei) 中文 (因為(wei) 我們(men) 假定了未來使用的時候有個(ge) 中文構思的情況,所以需要這個(ge) 步驟建立這個(ge) “構思”。)

#2 在不看原始英文的情況下,把中文,用自己的表達再翻譯回英文形式(這個(ge) 過程中也可以回想下原始英文是怎麽(me) 表達的)

#3 比對下自己的英文和原始英文,這之間的差異,就是我們(men) 可以提高的地道性的地方。

長此以往,相信會(hui) 有很大的進步

視頻示範

不要寫(xie) 類似“knowledge point” 這樣的表達

覺得有用的,不妨可以試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2023UKChO競賽出現新考點?

下一篇

主編群發了一封郵件 讓大家不要用這些老套的表達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