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賽的比賽時間也越來越近了,今年的美賽的比賽時間是2月份。麵對美賽的6種不同類型的題目,很多的學生不清楚他們(men) 的區別,以及哪種題型適合自己,所以為(wei) 了方便大家能夠順利參賽,今天就來介紹下美賽中MCM和ICM的區別,以及它們(men) 都是適合於(yu) 哪些人群參加,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也稱為(wei) 世界大學生數學建模,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是一項麵向大學本科層次的一個(ge) 國際性比賽,題目類型有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MCM)和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ICM)兩(liang) 種。
The Mathematical Contest in Modeling (MCM),俗稱數學建模競賽,有三道題:problem A , problem B 和problem C。A題是連續型的題,B題是離散型的題,C題是數據處理的題,大都是會(hui) 給出大量的表格數據進行數據處理。
The Interdisciplinary Contest in Modeling (ICM):俗稱交叉學科競賽,有三道題:problem D, problem E, problem F。與(yu) mcm不同的是,題目上會(hui) 給你一些參考的數據,方便你盡快找到查數據的方向。problem D是運籌學和網絡科學等類型的題目,problem E近幾年都是關(guan) 於(yu) 環境方麵的綜合題目,problem F是政策的題目。
MCM 偏自然、理工,而ICM偏社科、人文。MCM對數學,計算機要求相對高,而ICM對邏輯,寫(xie) 作要求相對高。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共有6種題型,提示了部分題目的內(nei) 容,但如果作為(wei) 選題依據,作用非常有限。如果是為(wei) 了更好的選題,搞清楚MCM與(yu) ICM的區別,可能更有幫助。
選哪道題不是特別重要,重要的是應該“盡快”選題。競賽時間是固定的,選題的時間越長,做題的時間越少。選題多花1小時,意味著建模和寫(xie) 論文的時間就少了1小時。能獲什麽(me) 獎主要看實力,其次看運氣。準備越充分,勝算越大。如果不想碰運氣的話,建議大家可以早點動手準備吧,這樣獲獎的概率會(hui) 更大。
MCM是ABC三題,ICM是DEF三題。對6道題目類型的描述,不是嚴(yan) 格的劃分,角度和依據都不相同,其中,有一些關(guan) 鍵詞就能表現出該道題的特點。A題continuous和B題discrete是指模型的類型,C題data insights是指問題數據的特征,D題operations research/network science和E題environmental science是指問題涉及到的學科,而environmental science和F題 policy又是指問題本身的背景。這不是按照同一標準對題目進行劃分,之間有重疊。最顯然的,如果認為(wei) continuous和discrete是互補的,那麽(me) 其他4道題目應該可以分別歸入其中某一類。
其次,這些一兩(liang) 個(ge) 詞的描述過於(yu) 籠統、寬泛,無法體(ti) 現題目的具體(ti) 特征,特別是A、B、F題的描述,提供的信息非常少,說了幾乎等於(yu) 沒說。continuous、discrete把所有的模型全包括了。policy範圍也太廣,人類主宰世界,方方麵麵都可能涉及政策問題。而且F題也是2016年新增加的,隻有2016年一年的題目(難民問題),暫時還看不出來什麽(me) 規律。
而C題和D題的特征相對具體(ti) 一些。比如,針對2016年起MCM新增加的C題,COMAP(Consortium for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專(zhuan) 門發布了一份 文檔 ( 中文簡介 )說明其特征。概括起來,MCM的C題與(yu) 數據有關(guan) ,雖然稱不上大數據,但壓縮包也在100MB以上,與(yu) MCM/ICM其他題目相比,數據量算是大的(實際上以往MCM/ICM的題目很少給數據),這就要求選這一題的參賽隊要熟悉數據處理的基本方法,包括預處理、後處理等,並掌握相應的編程技能或是相關(guan) 軟件的使用方法。模型、方法方麵,可能主要集中在統計、模式識別等方向。再比如D題如果是網絡科學的問題的話,所用到模型、算法、軟件比較集中,有章可循。近幾年網絡科學是一個(ge) 熱門研究領域,算法、軟件包括可視化的軟件都很多,如果對這一領域的相關(guan) 知識和軟件都比較熟悉,選題時可以重點關(guan) 注D題。
E題環境科學,大體(ti) 上會(hui) 集中在環境汙染、資源短缺、可持續發展、生態保護等幾個(ge) 方麵。對問題的背景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但是範圍仍然很廣,模型、方法沒有明顯的特征。
所以,無法僅(jin) 僅(jin) 根據這些提示就進行選題,至多是,排除某個(ge) 題目不考慮(如,計算能力差的隊可以不選C題)。如果僅(jin) 從(cong) 選題的角度出發,搞清楚MCM競賽與(yu) ICM競賽的區別,可能更有幫助。
MCM是1985年開賽,而ICM是1999年才開始第一屆。這也是AB兩(liang) 題分別是continuous和discrete的原因,因為(wei) 開始的時候隻有MCM競賽,這樣劃分有一定道理。
MCM和ICM兩(liang) 者名稱不同,題目的風格有較大的差異。一般MCM競賽題目較具體(ti) ,表述簡潔,要求明確,ICM競賽題目更開放,問題更“大”,更宏觀,篇幅較長,往往是全球範圍內(nei) 共同關(guan) 心的問題,因此一般不依賴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生活習(xi) 慣。而MCM的題目中則有相當一部分是以美國生活為(wei) 背景,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參賽者不熟悉。這一點在後麵還會(hui) 講到。
兩(liang) 者雖然均由COMAP主辦,但是COMAP隻負責宣傳(chuan) 、報名、出版等公共事務,而命題、評審等工作均由各自的組委會(hui) 負責,兩(liang) 個(ge) 競賽從(cong) 主席到評委都不相同,隻有個(ge) 別專(zhuan) 家兩(liang) 個(ge) 競賽的活動都參加。根據最新的 2017 MCM/ICM Flyer ,兩(liang) 者組委會(hui) 的構成不完全相同。MCM設Contest Director、Executive Director、Associate Director、Founding Director和Advisory Board。ICM設Contest Director、Executive Director、Associate Director和Head Judges。以上職務中兩(liang) 者隻有Executive Director是相同的,均為(wei) COMAP總裁Solomon A. Garfunkel先生,其他沒有重疊。據此推斷,兩(liang) 個(ge) 競賽的命題、評審等工作應該是各自獨立進行,因此兩(liang) 者在題目風格、評審尺度、取獎比例等方麵均有差別。
兩(liang) 個(ge) 競賽參賽隊數和構成不同,獎項比例也不一樣。根據COMAP公布的報告,2016年MCM有7421支隊伍參賽,其中美國參賽隊389支,其他7032支隊伍主要來自中國,評出Outstanding 13個(ge) (約0.18%),Finalist 22個(ge) (約0.3%),Meritorious 594個(ge) (約8%),Honorable Mention 2604個(ge) (約35%);而2016年ICM有5025支隊伍參賽,其中美國參賽隊91支,評出各獎項的個(ge) 數分別為(wei) 14、15、935、2287,相應比例約為(wei) 0.28%、0.30%、18.6%、45.5%。簡單的說有這麽(me) 幾個(ge) 特點,MCM/ICM競賽主要是中國的參賽隊,美國的隊伍主要參加MCM,而ICM的評獎比例更高一些。有人整理了2012年之前的競賽數據,並做了詳細地分析,有興(xing) 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這篇文章: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數據及評閱分析 。
同樣根據上麵這篇文章中的數據,兩(liang) 個(ge) 競賽每年的取獎比例並不是一個(ge) 固定的數值,有一定的波動。有可能是確定一個(ge) 大致的比例,再根據當年論文的質量,確定獲獎論文。兩(liang) 個(ge) 競賽也可能因為(wei) 組委會(hui) 成員不同,具體(ti) 的操作方式也不一樣。
近幾年ICM競賽要求論文正文部分不超過20頁,而MCM沒有類似要求。這對母語非英語的參賽者來說,有一定影響。
總體(ti) 概括來說,MCM和ICM的區別可以概括為(wei) 以下幾點:
1、題型不同。
ABC題是MCM,DEF是ICM,選不同的題參加不同的競賽。
2、組委會(hui) 不同。
兩(liang) 者組委會(hui) 幾乎沒有重疊。
3、題目風格不同。
差異比較大,參見上述問題的鏈接。
4、中國參賽隊占比不同。
ICM中中國隊相對更多一些,雖然MCM的中國隊也很多。
5、獲獎比例不同。
除了O和F不好比,ICM的M和H比例更高一些。
MCM 偏自然、理工,而ICM偏社科、人文。MCM對數學,計算機要求相對高,而ICM對邏輯,寫(xie) 作要求相對高。
相同點主要體(ti) 現在形式上,對參賽者而言,可以認為(wei) 是一個(ge) 競賽。相同點可以概括為(wei) :
1、競賽組織者都是COMAP。
2、競賽時間完全相同
3、報名係統、報名費、交卷方式完全相同。
綜合以上MCM和ICM異同點和相同點,賽前可以根據題目的特點,有針對性的做一些準備工作,根據自己隊伍的實際情況,大致確定參加哪一個(ge) 競賽即可。
建議是如果自己隊伍的整體(ti) 實力是非常強大的,主要是為(wei) 了衝(chong) 擊一等獎(M)及以上的獎項時,就得有自己十分擅長的題目,對於(yu) 這個(ge) 非常擅長的題目呢,提前準備一些常用的模型和算法以及程序,比賽時直接使用,這樣可以大量的省時間,有一點覺得時非常必須的,就是賽前一定要看大量的優(you) 秀論文,從(cong) 當中提取出好的方法,看看自己能否運用,概括一下文中的優(you) 點,以及思考為(wei) 什麽(me) 這個(ge) 論文可以獲得高檔次獎項,自己能不能可以往這個(ge) 方向做,當思考想清楚這些的時候,自己再寫(xie) 論文,就可以做到和優(you) 秀論文相似的效果和排版樣式,這對於(yu) 拿到大獎時非常有幫助的。 在本文中詳細介紹了MCM和ICM的異同,6中題型的差異,以及它們(men) 都是適合什麽(me) 樣的人群去參加。美賽時間愈來愈近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準備充分,自信勇敢的參加比賽,預祝大家都能夠取得好成績。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