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的川賽(全稱2023 Hybrid Regeneron Sichuan Science Fair)落下帷幕,今年依然是選拔了5個(ge) 項目晉級ISEF全球總決(jue) 賽。作為(wei) 國內(nei) 學生通往ISEF決(jue) 賽的一條“捷徑”,川賽在這幾年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
(圖片來源於(yu) 川賽ISEF)
雖然相比去年,今年的參賽總數(38個(ge) )較往年還有所降低,甚至38個(ge) 項目裏,還有十幾個(ge) 項目是比較簡單的探究項目,然而剩下的將近15個(ge) 項目的競爭(zheng) 可謂非常激烈,每個(ge) 項目都拿出了非常完美的科研報告,且對過程的分析、結果的論證都達到了往年晉級全球賽的項目標準。
但競爭(zheng) 永遠是不可避免的,100分的努力之外還有120分努力的選手在,恭喜五位晉級的同學,也希望沒有晉級的同學不要因此澆滅了對科學探索的興(xing) 趣,未來之路還很長,對於(yu) 科學探究的每一份認真的態度都會(hui) 雕琢在你們(men) 的性格之上,去競取更好的成績。
今年晉級的五個(ge) 項目
Action-Aware Navigation Explore Vision Language Navigation with Action Understanding
AI項目,一種智能導航係統,在識別物體(ti) 的基礎上進行了用戶行為(wei) 的理解和學習(xi)
A Fully Automatic Self-Assembling Modular Robot System
機械電子工程課題,擁有自組合、自分裂功能的多任務機器人
Energy-Free Power Saving Device for Air Conditioners -Shanghai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Division
機械電子工程課題,用於(yu) 空調的節能裝置,通過安裝在空調外機的裝置實現
Highly biotic adaptable prosthetic arm design based on gear chain mechanism
機械電子工程課題,利用齒輪結構搭建的機械手
A novel 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ECL) biosesensing systems using photonic crystal as luminescence enhanced substrates for the ultrasensitive
生物工程課題,一種生物傳(chuan) 感器的開發,用於(yu) 檢測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病菌,如沙門氏菌和黃曲黴素
參賽大類縮減,熱門領域競爭(zheng) 激烈
川賽最終的晉級名單包括1個(ge) AI項目,3個(ge) 機械電子工程課題,1個(ge) 生物工程課題,這五個(ge) 課題基本上也是今年川賽參賽的主要類別。我們(men) 進行了簡單統計,今年川賽的38個(ge) 課題中,有8個(ge) AI課題,14個(ge) 生物學課題,12個(ge) 機械電子課題,另外還有4個(ge) 屬於(yu) 社會(hui) 科學的課題。相比於(yu) 去年還有一些動物學的課題,今年的參賽類別就縮減為(wei) 了目前最為(wei) 大熱的四類。
我們(men) 再看每個(ge) 類別的競爭(zheng) 激烈程度。在8個(ge) AI項目中,真正有完整研究過程呈現的項目僅(jin) 有3個(ge) ;在機械電子工程課題中,有完整研究過程的項目有8個(ge) ;生物學課題中,這個(ge) 數字也是3個(ge) 。所以,一個(ge) 擁有完整探究過程的項目在川賽上的晉級概率可以達到35%左右,當然,雖然這是一個(ge) 看似很高的數字,但你最後麵臨(lin) 的競爭(zheng) 往往就是那一兩(liang) 個(ge) 超高水平的同學,往往,這一兩(liang) 個(ge) 同學可能也是整個(ge) 大陸範圍內(nei) 科創做得首屈一指的級別了。
我們(men) 比較了今年川賽晉級的項目和往年入選科協冬令營的項目,基本上都是同一級別的,甚至這幾個(ge) 川賽晉級項目在國家隊裏都屬於(yu) 頂尖課題。所以說到底,川賽隻是讓同學們(men) 能更快地站到決(jue) 賽舞台上,而在舞台上得多少分,那可真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了。
不僅(jin) 如此,觀察這幾年的川賽獲獎名單,主辦方似乎一直在控製著同一學校的晉級人數,這幾年的名單始終保持著平均分配的現象。但今年,有兩(liang) 位來自上中國際部的同學晉級了ISEF,另外三個(ge) 名額被SAS浦東(dong) 、SAS浦西以及杭州BASIS的同學獲得。本身上中國際部和SAS的學生確實都是川賽上非常拔尖的同學,但集體(ti) 拔尖就意味著非常激烈的內(nei) 部競爭(zheng) 。
AI項目完成度普遍不高,頭尾差距明顯
在今年所有的AI參賽項目中,能夠有完整科研過程呈現的項目隻有3個(ge) ,其餘(yu) 大部分都有點“課堂作業(ye) ”的性質。不過科研比賽本身的出發點也是鼓勵大家進行各種程度的研究,有任何形式的探索成果都可以拿出來分享。但在激烈內(nei) 卷環境下,沒有一篇完整的科研論文,幾乎無法在川賽中脫穎而出。
但3個(ge) AI項目的完成程度都很高,三位同學分別從(cong) 視覺行為(wei) 分析、情緒音樂(le) 生成、低照度人臉識別的角度完成了三篇質量非常高的科學論文,而勝出的項目,筆者認為(wei) 其最大的優(you) 勢不僅(jin) 是對於(yu) 整體(ti) 網絡的訓練效果非常出彩,而且對於(yu) 項目的演示過程做得非常精彩,完成了研究上的閉環,將研究展現出了真正可以應用到實際生活的一麵。這一點需要大量的工程調試工作,在工作量上是領先其他選手的。
擴展一點說,隨著ChatGPT的爆火,人們(men) 對於(yu) AI的興(xing) 趣重新被點燃了。過去幾年隨著AI熱的退潮,很多行業(ye) 內(nei) 的企業(ye) 都退出了,由於(yu) 沒有可落地的操作方式。而今年,ChatGPT讓大家看到了AI落地的可行性。盡管它所使用的技術是幾年前就流行的技術,但在一個(ge) 漂亮的應用場景和海量數據的支撐下,AI可以給人類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麽(me) 帶到中學生頂尖科研比賽裏也是一樣的,未來優(you) 秀的AI項目,必然是要在應用層麵完成閉環探究的項目,而不是停留在“講一個(ge) 故事”的層麵。
這也給我們(men) 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更多挑戰,能力上需要更全麵的覆蓋,確實麵對了更大的競爭(zheng) ,但所謂“活魚逆流而上,死魚隨波追流”……
(圖片來源於(yu) 川賽ISEF閉幕式)
機械電子工程需要更全麵的實驗設計
傳(chuan) 統大類機電工程學科,在所有的科創賽事中都屬於(yu) 參賽人數最多的大類。隨著最近幾年智能製造、桌麵加工設備的普及,自己製作一個(ge) 機器人已經不是難題,所以在機器人學科的競爭(zheng) 中,如果僅(jin) 僅(jin) 隻是完成一個(ge) 實物,那在競爭(zheng) 激烈的川賽中遠遠不夠的。今年川賽機電賽道,八個(ge) 有完整論文的項目都做到了實驗設計、實驗記錄的完整記錄,且對應文章的研究主題,都有自己的創新點與(yu) 工作量,在評審最終的評分表上,這幾個(ge) 項目應該也都是非常接近的項目。
這幾年晉級isef的機電類課題,無論從(cong) 哪個(ge) 賽道上去,基本上都需要十組以上的實驗,且對實驗的邏輯、設計、操作過程評委都會(hui) 打出分數,很多答辯的交鋒點也會(hui) 是這些地方。今年晉級的三個(ge) 機電項目,在實驗上都是做到了極致,整體(ti) 工作量可能都在300個(ge) 小時以上。事實上,機電賽道有完整報告的八個(ge) 項目,可能每個(ge) 項目的同學都投入了300+個(ge) 小時,不得不說沒有晉級的六個(ge) 項目都非常可惜,放在很多科創比賽裏都是毫無疑問的一等獎作品。
總而言之,今年川賽的晉級項目都是實至名歸的,在川賽的打分原則下,能夠在多位評委手上都拿到高分的項目,其項目質量與(yu) 學生答辯能力應該都是頂級的。而激烈的競爭(zheng) 必然會(hui) 持續下去,明年要參賽的同學,就必須要做好投入300+以上科研時間的心理準備了,並且比賽還具備諸多不確定性,有很多認真做項目的同學可能在校級選拔階段就被淘汰了……
科創路漫漫,祝大家都能有好的運氣,和腳踏實地走路的決(jue) 心。
(圖片來源於(yu) 川賽ISEF閉幕式)
川賽ISEF
川賽ISEF即ISEF四川科學工程大賽,由Intel China, International Schools Consortium, and Chengdu International School聯合舉(ju) 辦,麵向在中國生活學習(xi) 的9-12年級的外籍學生,或是持有外國永久居住權的學生(如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等),由學校組織報名。最終,獲勝的隊伍有機會(hui) 獲得直通美國ISEF決(jue) 賽的機會(hui) 。
值得注意的是,組織報名參賽學校必須是隻招收國際學生的學校,國際學生入學時必須擁有外籍身份。
(圖片來源於(yu) ISEF官網)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