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牛劍的申請向來“玄學”,有些人各個(ge) 方麵都很好,最後遺憾收到拒信;有些人覺得自己表現得很差,最後反而收到錄取。
在申請路上看到過很多遺憾,也收獲了很多喜悅,我們(men) 想說,申請中的不確定因素有很多,沒有收到offer並不代表你不優(you) 秀,不要因為(wei) 被拒絕而懷疑自己的能力。我們(men) 也看到很多學生對於(yu) 頂尖大學的執著,被拒後決(jue) 定重申最後收獲錄取。
其實,不隻是你們(men) ,現任牛津的招生官,甚至也有兩(liang) 次分別被牛津和劍橋拒絕的經曆:他17歲被劍橋拒絕,在布裏斯托大學讀完本科後,申請牛津碩士再次被拒,第三次申請牛津才成功。
經曆了不斷被拒的他,現在已經是牛津大學Jesus學院的招生官,今天Blue想分享他的申請經曆,希望能給同學和家長們(men) 帶來一些新的想法。
Dr Matthew Williams
布裏斯托大學本科,牛津大學碩士、博士
在牛津的7所學院任過講師Wadham和Univ學院的政治學組織導師牛津大學Jesus學院招生官
我經曆了被劍橋拒絕一次和被牛津拒絕兩(liang) 次,第三次申請牛津才被錄取。被拒絕這件事聽起來讓人感到羞愧,但是為(wei) 什麽(me) 要因為(wei) 這件事感到羞愧呢?這是成長過程中大家必須要學會(hui) 去麵對的事情。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怎麽(me) 從(cong) 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被拒”。
其實每年大概都會(hui) 有80%的申請者最終會(hui) 收到拒信,從(cong) 招生官的角度來講,我們(men) 大概會(hui) 花20小時來決(jue) 定是否要接受一位學生,確保錄取過程盡量公平。我也相信有甚至四倍於(yu) 被錄取的學生,都可以勝任牛津的課程,但是因為(wei) 牛津市政府的限製而不能招收更多學生。
雖然我們(men) 不是抽獎一樣來選學生,但是學生在整個(ge) 申請過程中的確有運氣的成分,比如說你被問到的問題就是自己擅長的,這種細小的差距就可能導致最終的錄取結果不一樣。
從(cong) 本質上講“It does not matter”
被拒絕這件事不會(hui) 改變你是一個(ge) 什麽(me) 樣的人;你不會(hui) 突然失去能力,你的智力也不會(hui) 因此下降。其實被拒絕也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行,你差一點就被Oxford錄取了,這件事本身就說明了你是一個(ge) 足夠優(you) 秀的人。
有些人被拒絕可能是不適合Oxford的教學環境,小班教學可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其他大學更需要自律的教學模式可能會(hui) 對你更有益。“牛津/劍橋是最好的大學”這句話需要放在一定語境中去思考,應該要考慮它是不是對你來說最好的。
對於(yu) 大學來說,它不在乎你之前是否被拒絕過,也不會(hui) 因為(wei) 曾經拒絕過你就認為(wei) 你不夠優(you) 秀,你總是可以再次申請,我自己就是;對於(yu) 個(ge) 人來說,你的成功不取決(jue) 於(yu) 被牛劍錄取,被世俗認為(wei) 好的大學錄取和取得成功沒有明顯的因果關(guan) 係。
被拒絕這件事不會(hui) 從(cong) 本質上改變你
有些學生會(hui) 說:“不就是沒被錄取嘛,我嚐試過就好了。”有些學生會(hui) 生氣、沮喪(sang) 、鑽牛角尖,為(wei) 什麽(me) 呢?
牛劍的聲望確實會(hui) 讓很多自尊心強的人把它們(men) 當作自己的“精神鎧甲”,在一個(ge) 偉(wei) 大的地方會(hui) 讓他們(men) 個(ge) 人也感覺良好。但其實大學的品牌不應該是你的勳章和戰利品,而是一個(ge) 教會(hui) 你“宇宙之美”的地方。
我理解很多人需要通過申請到好大學來證明自己,尤其是很多年輕人會(hui) 在周圍人的期待下帶著巨大的壓力去做這件事;但也有很多人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他們(men) 會(hui) 不停告訴自己,“我隻有申請到xx大學才能說明我是個(ge) 有價(jia) 值的人”。
但是,被拒絕這件事不會(hui) 從(cong) 本質上改變你,它隻會(hui) 在你允許的情況下,從(cong) 心理上擊垮你。
這是人生旅途中必經的道路
“我完全可以在另一所大學去發揮能力、學習(xi) 知識、拓展思維、成長為(wei) 一個(ge) 更好的人,然後證明當初招生官做了個(ge) 不明智的決(jue) 定。”然後,你可以再次申請,如果這些頂尖大學足夠幸運的話,他們(men) 才能得到你。
學會(hui) 麵對拒絕是非常重要的一課,你的生活可能會(hui) 被成噸的拒絕填滿,而這些不能說明你不夠優(you) 秀。因為(wei) 所有成功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接到過很多拒絕,這是人生旅途中必經的道路。不要因為(wei) 害怕被拒絕而不去做出嚐試。
我從(cong) 不認為(wei) 被拒絕是人生的“失敗”,隻有當你這麽(me) 認為(wei) 的時候,它才是。你需要謹慎地審視這件事對你心理狀態的影響,並嚐試不要被它絆住腳步。不要讓你的大腦為(wei) 你創造一個(ge) 錯誤的現實。
“You can move on from it, grow from it and make the most out of it.”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