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專(zhuan) 業(ye) 一向是亞(ya) 裔學生的強項,老人們(men) 也常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在之前的文章裏我們(men) 介紹過了許多關(guan) 於(yu) 數學的競賽,如袋鼠數學競賽、奧林匹克數學競賽、AMC數學競賽等。那麽(me) 今天筆者就要為(wei) 大家介紹另一項亞(ya) 裔學生極其突出的競賽: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
計算機奧林匹克的全稱是USA Computing Olympiad,簡稱USACO。最早舉(ju) 辦於(yu) 1993年,是一項麵向美國中學生的信息學競賽。一般來說USACO在每年的12,1,2,3,4月份會(hui) 組織月賽,一月一次,其中4月份是公開賽。每一場月賽都會(hui) 有4組構成,分別是銅(Bronze)、銀(Silver)、金(Gold)、鉑金(Platinum),難度依次遞增。進入更高一組一般有兩(liang) 種方式:在10月份的資格賽中取得較好的成績,或者在某一次月賽中取得該組領先的地位。一般來說選手不會(hui) 被降組。
通常情況下一次比賽的時間為(wei) 3~4小時,選手需要完成3~4道題目。選手可以在該次月賽指定的時間範圍(通常是4天)中的任何一個(ge) 時間打開題目,並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完成比賽並提交。細心的朋友們(men) 也許會(hui) 想到:是否我們(men) 可以先用一個(ge) 帳戶打開題目閱讀,等一切就緒、胸有成竹之後再使用另一個(ge) 帳戶完成題目提交呢,這樣子就繞過了時間的限製。很遺憾,這樣的行為(wei) 被明確定義(yi) 為(wei) 作弊。另外,在比賽結束之前泄露、發布題目被認為(wei) 是不妥當的。
月賽的題目與(yu) IOI(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試題類型大致相同,絕大多數為(wei) 傳(chuan) 統試題。也就是參賽選手要為(wei) 每一道題目編寫(xie) 一個(ge) 程序,並在比賽結束之前提交。隨後大賽的主辦方將采用若幹組測試數據對程序進行測試。但也有少數情況下出現過提交答案類型試題,即在比賽中參賽選手將獲得各組測試數據,他們(men) 要提交的是相應的計算結果,而非程序本身。這就意味著選手除了可以通過編寫(xie) 程序外,也可以通過手工計算或者兩(liang) 者結合甚至盲猜來完成這類題目。
月賽結束後的1~2天內(nei) ,選手可以通過電子郵件收到自己程序的評測結果。同時在比賽相應的頁麵上,可以找到測試數據、題解、所有參賽選手的程序代碼、所有參賽選手的成績總表以及對比賽的簡要分析、統計與(yu) 總結。
作為(wei) 一項影響力巨大的競賽,優(you) 異的USACO成績是名校的敲門磚。尤其在現在這個(ge) 時代,CS(計算機科學)已經是著名的霸王專(zhuan) 業(ye) ,每年申請CS專(zhuan) 業(ye) 的學生數不勝數,而想要在其中脫穎而出,一份優(you) 秀的USACO成績毫無疑問會(hui) 極大地吸引招生官的注意。當然,也正因為(wei) 它的價(jia) 值,近年來參加USACO競賽的學生以每年 30% 的速度快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發起和主辦方都為(wei) 美國,但是USACO已經成長為(wei) 全球性的競賽,每年有70多個(ge) 國家的選手參加USACO競賽。美國考生占全部參賽選手的50%左右,中國大陸的選手占20%以上,其餘(yu) 的選手來自70多個(ge) 國家。由於(yu) 華人學生在計算機科目上出色的天賦,參加USACO競賽的選手大約有60% 以上是美國和世界各地的華人學生。無論是為(wei) 了給大學申請加分或是鍛煉自身的計算機能力,參加USACO對於(yu) 華人學生來說都是十分必要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