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AMC數學競賽有用嗎?應該如何準備?

邀請學員學生:David
高中:實驗中學國際部
錄取院校:牛津大學 數學係4年項目
主要榮譽:
美國數學競賽AMC12 Top1%
美國數學邀請賽AIME Top5%
普林斯頓數學競賽PUMaC全球第五名(個(ge) 人獎)

規劃師眼中的他:
熱愛數學的他
“我從(cong) 初二就認識了David,那會(hui) 兒(er) 他就表現出了對理論數學的熱愛。記得高一暑假參加完哈佛夏校的數學課程之後,他在夏校總結中說過這麽(me) 一句話:以後如果有人問我Why do you do pure math when applied math are more popular and useful? 我會(hui) 回答: Because I like it,since pure mathis ‘pure’math. ”這得是對純數有多大的熱愛,他才能如此堅定。而且,那會(hui) 兒(er) 他才高一。1月12日牛津大學放榜,當爸爸告訴我David被牛津大學4年的數學本碩項目錄取時,我特別替他高興(xing) ,因為(wei) 他終於(yu) 圓了他的數學夢。”

在他拿到牛津大學數學係的錄取之後,我邀請他分享了AMC競賽和他學習(xi) 數學的故事。

來自David的分享:
為(wei) 什麽(me) 參加AMC?
對於(yu) 大多數人來講,參加美國數學比賽的目標大概就分兩(liang) 種。第一種是想要通過AMC晉級AIME(一般是數學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申請者),想要豐(feng) 富自己的學術獎項。另一種就是純搞數學競賽的,想要達到usamo的cut-off,證明自己的數學水平。我屬於(yu) 後者。

如何準備AMC?
如果你的目標是衝(chong) 刺AIME的選手,我的建議是把《美國數學競賽指南》的第一本裏涉及的所有知識點吃透。這係列的4本書(shu) 是之前上課時老師推薦的。圖書(shu) 的設計還是非常友好的,其中第一冊(ce) 是基礎知識,第二冊(ce) 是答案,然後三四冊(ce) 是習(xi) 題。所以把第一本看透,就基本能保證AMC10或12的基礎分拿到了。因為(wei) AMC比賽75min時間很緊,可以隻做前20題,然後後麵直接空著得7.5分。這樣基本穩晉級AIME。當然最最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分配,10-20題的難度真的不一定,不要卡太久在一個(ge) 題。

如果你的目標是晉級usamo的選手,我認為(wei) 各位應該對AMC&AIME的知識點都非常熟練了。所以,後期的練習(xi) 還是以考試技巧為(wei) 主。AMC比賽的技巧性很高,因為(wei) 它是選擇題,有許多種分析選項的方法(取極限情況,近似,卡範圍等等),很多高手在做題的時候(尤其最後5題),能夠在不花太多時間的情況下做出正確答案。

美國數學AMC小技巧

我的小技巧是,在麵對最後5題時,如果你做了1道題,就建議剩下四個(ge) 題空著,如果做了2個(ge) 及以上,可以考慮靠數感猜一下。但是總而言之,對於(yu) AMC的準備主要還是做題的過程中多練速度,以及碰到新問題的能力。所以,各位在平時做題的時候,除了保證題目做對,也需要注意做題方法的訓練。

另外,我認為(wei) AMC10/12的晉級賽AIME挑戰性還是很大的。

個(ge) 人的經驗認為(wei) ,一般前10題中有一道特別坑或者難的,但除了那道題一般都是可做且計算量是“正常人類”的範疇。我印象裏每年都有一個(ge) 概率或者組合特別容易算錯,但是前10題錯一個(ge) 的話也無傷(shang) 大雅。在使用1-1.5小時(正常考試3小時)左右做完前10題後,對於(yu) 後五題,我真的認為(wei) 沒有什麽(me) 技巧,就是硬碰硬。

對於(yu) 一般人的實力(比如我),有時候跟狀態也有關(guan) 係。碰到擅長的題就能做出好多,但是一旦數論組合占主導,我就容易翻車。我的經驗是,這五個(ge) 裏一般至少有一個(ge) 是“可做的”,就是說可以15min內(nei) 做出來的。我們(men) 需要做的是在前10題搞定的情況下,先把那道題做出來,再挑1-2個(ge) 自己擅長領域的題死磕(如果你前麵做的快,你會(hui) 有茫茫多時間死磕)。對於(yu) 想衝(chong) 高分(10以上)的人來講,一道題做30min真的不虧(kui) 。當然這一切的前提是前十題的準確率,如果保證不了準確率的話,回去檢查也是好的選擇。當然最後的最後,AIME雖然是填空題,也千萬(wan) 別空著,題目裏出現的數,自己組合下寫(xie) 個(ge) 數也比空著好。

數學競賽的苦與(yu) 甜

我從(cong) 小學就開始參加各種各樣的數學競賽。最開始我也不知道我為(wei) 啥要參加,就是覺得比較好玩,但後來我發現其實競賽是一個(ge) 自己給自己設立挑戰的過程。在學課內(nei) 知識的時候, 我們(men) 也許會(hui) 過度關(guan) 注一些細節,因為(wei) 考試的時候格式錯誤也許都會(hui) 導致失分,但是真正在數學比賽中,我們(men) 會(hui) 遇到各種各樣有挑戰性的數學問題,然後我們(men) 隻有在深入學習(xi) 一些概念之後才能使用各種思路去嚐試攻破它。其實數學比賽本質上是無意義(yi) 的。

它不同於(yu) 科研,雖然探討的問題都很具有挑戰性,但是所有題都基本是初等數學的範圍之內(nei) ,且都已經有了答案。而它的挑戰性卻使他變得非常有趣,因為(wei) 我們(men) 在挑戰的過程中會(hui) 發現許多概念之間的聯係與(yu) 本質,其中很多內(nei) 容會(hui) 讓我們(men) 感到震驚。我印象比較深的就是第一次接觸複數這個(ge) 概念其實是初中時候聽說i^2=-1,但後來我發現複數的乘法可以表示幾何上的旋轉,單位根可以解決(jue) 一些組合數求和的問題時,我真心地感覺到數學統一的美感及趣味。

比賽本質上就是要去享受解決(jue) 難題的過程,如果我們(men) 能做到拋下包袱(雖然很難做到),我相信大多數時候都能發揮得更好。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如何參加國際生物競賽?

下一篇

物理碗、英國初級物理奧賽、BPhO、PUPC都是什麽?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