邀請學員
學生:不知道該叫什麽(me) 的同學
高中:北京某公立高中國際部
錄取院校:牛津大學心理學
主要競賽經曆:
NSDA現役個(ge) 人積分榜前十
NSDA (全國中學生演講與(yu) 辯論聯賽)北京賽區最佳辯手
第七屆NSDA全國總決(jue) 賽 八強
第三屆TOC (全國冠軍(jun) 賽) 八強
辯論是和“夥(huo) 伴們(men) ”相互學習(xi) 的過程
我是在八年級時開始接觸辯論的。這起源於(yu) 一次辯論試聽課。在那個(ge) 課堂裏,我才發現同學多是著名高中高一的辯手,而自己隻有八年級,英文水平差了一截。那時候,我就覺得那幫學長學姐特別厲害,我就想繼續學,變得和他們(men) 一樣強。
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我們(men) 學校的一位學長。當年我開始辯論的時候,他已經高三。他對辯論純粹的熱愛始終感染著、激勵著我永不言棄。這種全情投入的勇氣特別難能可貴。他也傳(chuan) 遞給我一種重要的辯論精神——擁有“大局觀”。所謂“大局觀”,就是通過預測對手的打法,進而加大對賽況的整體(ti) 把握。這是辯論中一個(ge) 非常實用的技巧。我在後來的辯論賽中一直都在尋找他所說的’大局觀’精神,也慢慢去試著去提升這一點,形成自己的辯論風格。他對我另一方麵的影響是讓我意識到了辯手之間交流的重要性。感謝辯論前輩們(men) 、榜樣們(men) 傳(chuan) 授的辯論經驗,我也會(hui) 盡我的力量去輔導一些新人。在我帶辯論社團的經曆中,最重要的心得也就是讓新手們(men) 邁出第一步,不畏懼美式辯論看似高大的門檻,真正參與(yu) 到辯論中,才會(hui) 發現其實這並沒有想象的那麽(me) 難。
除了前輩們(men) 的帶領,搭檔也很重要。因為(wei) 辯論是兩(liang) 個(ge) 人協作的比賽。每位辯手挑選搭檔的方法都不同。有的對於(yu) 辯位有固定要求:常打一辯的可能不適應二辯;有的則愛與(yu) 不同的人組隊,即使是陌生辯手也躍躍欲試。我和搭檔的磨合也是一波三折。我和第一位搭檔的配合不是很好。因為(wei) 我們(men) 的想法和性格很相似,經常出現誰也不服誰的情況。這就影響了整個(ge) 比賽的準備。所以,我嚐試著尋找能夠真正配合的搭檔。幸運的是,我的第二任搭檔就是如此。我常常會(hui) 總結我們(men) 隊伍的長處和短處分別是什麽(me) 。兩(liang) 人需要相互照應,最大程度揚長避短。
很多未接觸過辯論的同學對辯論有各種各樣的擔心。其實,辯論是一種“生態”。這個(ge) 生態裏麵有很多各種各樣的人。通過參加辯論我接觸到了一群有思想,有夢想的朋友們(men) 。與(yu) 其他辯手的不斷相處讓我更加的成熟,也在辯論的過程中找到了歸屬感。這些友誼無論是在辯論中還是在生活中都遠比我所獲得的獎項要重要。
享受“辯論比賽的輸贏”
NSDA體(ti) 係中能夠參加的比賽非常多:春秋季的地區賽、寒假的TOC、暑假的國賽。除此之外還有不同國家的比賽。每參加一場比賽,都會(hui) 麵臨(lin) 比賽名次的洗禮。所以,積極麵對比賽結果很重要。成績固然重要,但每一場比賽的準備,對賽場臨(lin) 時情況的處理,從(cong) 對手身上持續學習(xi) 的能力帶給我了更寶貴的成長,我也能看到自己在技術與(yu) 心態上的成熟與(yu) 進步,變得愈發淡定從(cong) 容。
辯論作為(wei) 團隊合作、學術研究和自我表達的有機結合體(ti) ,給予了我莫大的精神支撐、能力、信心和源源不斷的驚喜。輸贏之間、正反之間,我需要摸索出怎樣把零散的證據串成有證可循的故事。
去年的國賽,我迎來了整個(ge) 辯論生涯中,壓力最大的一場辯論。當時我的對手實力很強勁,雖然在之前的全美總決(jue) 賽裏我僥(jiao) 幸贏了他。但是,他對贏得比賽的執著和實力依舊讓我承受了不小的壓力。最終我們(men) 還是輸了比賽。比賽時,我們(men) 發揮得不錯,沒什麽(me) 失誤。我們(men) 都很享受這場比賽,享受和強大對手辯論的過程,為(wei) 自己打了一場精彩的比賽而開心,這也夠了。
和其他競賽一年隻有一次不同,美辯的NSDA賽製裏安排了豐(feng) 富的比賽機會(hui) 。如此豐(feng) 富的比賽機會(hui) 也給予了參賽者們(men) 在“比賽中自我提升”的經曆。新手們(men) 大可不必為(wei) 每一場的輸贏有執念。辯論是一項隻要投入了便會(hui) 有回報的賽事活動。這種回報可能來自賽場的拚搏,也可能來自場下的準備。
所以,
你若是想提高口語水平,辯論是不錯的選擇;
你若是想提高批判性分析的能力,辯論是不錯的選擇;
你若是想擁有“奇葩說”式的口才,辯論也是不錯的選擇;你若是想取得名校入場券,辯論更是不錯的選擇。
辯論與(yu) 我的申請
我很感謝參加辯論的經曆。正如喬(qiao) 布斯在演講中提到的“connect the dots”一樣,辯論連接起了我高中大部分活動。每個(ge) 賽季辯論的話題都會(hui) 變化,這要求我對要關(guan) 注生活。
從(cong) 高一開始,我便一直堅持公益——去年兩(liang) 三月份,正值中國疫情稍有控製,而海外疫情極速爆發,我聯係了一群北京各地的小夥(huo) 伴,聯係各種醫院、製造商,為(wei) 美國的一個(ge) 醫院批量捐贈口罩和護目鏡。不僅(jin) 如此,我還是福利院裏照顧腦癱兒(er) 童的誌願者。由於(yu) 我曾在兒(er) 時罹患腦積水,離腦癱僅(jin) “半步之遙”,所以我家長一直教導我要心懷感恩,也要回報社會(hui) ,行公益之事。“我父母支持所有我自己想幹的事情。他們(men) 不是特別功利的人,相反很信努力,很信夢想。”享受興(xing) 趣、忠於(yu) 自己的他背後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我打辯論的這些年,不論辯論作為(wei) 課外活動消耗了多少時間,不論最後的名次排名是否理想,父母都是背後有力的“後盾”,給予他追求自我、快樂(le) 安全的成長環境。
同時,辯論比賽中正反觀點的對立性也讓我從(cong) 對大腦思考模式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這也讓我認知學產(chan) 生了興(xing) 趣。這也鋪墊了我後續心理學的研究。我涉獵了一些生命科學的科研內(nei) 容;高一下學期,我組織校內(nei) 社團的同學去菲律賓的4所學校做了中國文化的講座。
對辯題的準備擴大了我的知識麵。這也讓我對大學學習(xi) 和將來的工作機會(hui) 充滿了期待。心理學、生物學、政治學甚至是法學都是我感興(xing) 趣,希望探索的領域。我希望在大學能夠突破限製,充分擁抱各種可能性。
我慶幸我的高中三年有辯論比賽和比賽中的朋友們(men) 陪伴。是他們(men) 帶領我邁入我的下一個(ge) 成長階段。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