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STEM寫作競賽為何高含金量?

不少同學以為(wei) 寫(xie) 作競賽是文科生的專(zhuan) 屬,其實不然。從(cong) 生物學的長腿蜘蛛,到地質學的礦物勘探,又或是天文學的土星內(nei) 核......這些關(guan) 於(yu) STEM的思考,都可以拿來參加《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

為(wei) 了鼓勵全世界的初高中生探索和思考STEM議題,紐約時報連續第三年舉(ju) 辦STEM寫(xie) 作競賽,打破了隻有文科生才能參加的偏見。來看看這個(ge) “不走尋常路”的理工科寫(xie) 作競賽,到底為(wei) 何含金量如此之高?

STEM寫(xie) 作競賽為(wei) 何高含金量?

1. 知名度高,助力美本名校申請作為(wei) 全球寫(xie) 作競賽的王牌,《紐約時報》寫(xie) 作競賽係列一向備受矚目,含金量極高。獲獎作品可以刊登在紐約時報官網,曆來都有獲獎者因此進入藤校,對申請美本名校有極大助力。

比如2020年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比賽(Personal Narrative Essay)獲獎率僅(jin) 有0.4%。能夠入圍決(jue) 賽就是對於(yu) 學生學術能力的肯定,更是進入美本Top30的王牌。

NYT STEM寫(xie) 作競賽雖然舉(ju) 辦不久,但同樣競爭(zheng) 激烈:第一屆參賽1618人,獲獎44人,獲獎率2.7%;第二屆參賽3741人,獲獎62人,獲獎率1.66%。

一年一度《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29/learning/star-polymers-space-origami-and-singing-finches-the-winners-of-our-2nd-annual-stem-writing-contest.html

2. 適合理工科學生參加的文科競賽

STEM寫(xie) 作競賽對於(yu) 專(zhuan) 業(ye) 無限製,無論是文科生想展示特長和愛好,還是理科生想豐(feng) 富申請背景,都可以參加。而且對於(yu) STEM學生來說更為(wei) 友好,是展示自己個(ge) 性和多元化的機會(hui) 。理工科也可以很有趣,講的故事同樣可以深入淺出、妙趣橫生,這樣也可以打破理工科學生Nerd的刻板印象,豐(feng) 富申請“人設”。

3. 提升寫(xie) 作水平,豐(feng) 富文書(shu) 素材

寫(xie) 作可以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想寫(xie) 好並不容易,需要有大量的閱讀基礎和善於(yu) 發現的能力。極具挑戰,又其樂(le) 無窮。在備戰STEM寫(xie) 作競賽的過程中,不僅(jin) 可以提升寫(xie) 作能力,同樣對未來豐(feng) 富文書(shu) 素材、提升英語成績都會(hui) 有所幫助。

STEM寫(xie) 作競賽簡介

STEM寫(xie) 作競賽(STEM Writing Contest)、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大賽(Personal Narrative Essay Contest)、夏季讀寫(xie) 競賽(Summer Reading Contest),是《紐約時報》麵向全球中學生舉(ju) 辦的學術閱讀寫(xie) 作賽事,也是寫(xie) 作競賽領域的三大王牌

雖然STEM寫(xie) 作競賽隻是第四年,但背靠《紐約時報》,快速成為(wei) 全球寫(xie) 作競賽中最受矚目的賽事之一。不僅(jin) 大學認可度高,含金量也極高。參賽者可以選擇一個(ge) 感興(xing) 趣的STEM議題或概念,用不超過500字的篇幅,用深入淺出的語言,向大眾(zhong) 讀者解釋自己所選擇的主題,比如:月球軌道的擺動、加州山火、睡眠如何影響考試成績等。選擇領域很廣,生物、物理、心理學、計算機科學、代數或微積分都可。整體(ti) 而言,隻要對理工科感興(xing) 趣,平時善於(yu) 觀察、細心發現生活中科學現象的同學,都可以嚐試參加。

如何參賽?

參賽方式

麵向:全球13-19歲的初中生或高中生遞交方式:

學生本人遞交:美國/英國13-19歲學生,或全球16-19歲學生,可自主遞交

家長代交:非美國/英國13-15歲學生,必須由家長代交

遞交通道詳見:https://www.nytimes.com/2023/01/04/learning/our-4th-annual-stem-writing-contest.html#link-5ba013c5

具體(ti) 要求

命題:選擇關(guan) 於(yu) 科學、技術、工程、數學或健康領域的議題

字數:不超過500字

須知:每名學生隻能遞交一篇

遞交截止時間:2023年1月8日 - 2023年2月15日

參賽指南

1. 選擇你感興(xing) 趣的STEM話題

所選話題可以是私人化的,比如你是近視,那麽(me) 可以寫(xie) 近視對於(yu) 生活的影響,或者你因此研究了腦科,如何建立更高效的學習(xi) 習(xi) 慣等。或者你在科學實驗室發現了很酷的東(dong) 西,想要向街坊鄰裏和同學展示這個(ge) 現象,以及你的發現。無論這個(ge) 發現是大眾(zhong) 皆知,還是鮮有人知,都可以成為(wei) 寫(xie) 作對象。

總之,一定要選擇你真正感興(xing) 趣的領域。最好的寫(xie) 作永遠是基於(yu) 熱愛,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寫(xie) 作模版。

2. 確保話題範圍較小,以便你能用簡短的文字概括

由於(yu) 字數限製,選題最好不要太大,以免收不住。比如血液循環係統這個(ge) 話題就太大了,但你可以寫(xie) 為(wei) 何心髒可以持續跳動。再比如,你無法在500字內(nei) 寫(xie) 完幸福學的研究,但你可以選擇其中一門研究理論進行探究。

總之,確保選題精簡,以小見大更好。從(cong) 前年的11個(ge) 獲獎作品來看,都將STEM領域和實際生活結合得很好。比如:小提琴木材原料創新、讓狗狗學習(xi) 新冠檢測、睡眠對於(yu) 大腦運作的影響等等。

一年一度《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

https://www.nytimes.com/2021/04/29/learning/star-polymers-space-origami-and-singing-finches-the-winners-of-our-2nd-annual-stem-writing-contest.html

3. 可以適當引用和參考

由於(yu) STEM寫(xie) 作競賽是和Science News合辦的,所以參賽作品必須包含一處來自NYT、Science News、或Science News For Students的引用。當然,你也可以同時包含這三個(ge) 引用源,或者加些其他的。

一年一度《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

此外,如果能采訪相關(guan) 領域的專(zhuan) 家,來支持文章論點會(hui) 更好。比如你想寫(xie) 一篇關(guan) 於(yu) 蝴蝶習(xi) 性的文章,可以谘詢當地公園的專(zhuan) 家或者園藝師等等。當然,你也可以自己做調查

比如你想寫(xie) 一篇關(guan) 於(yu) 青少年電子書(shu) 閱讀偏好的文章,可以在自己班級或者年級裏發起調查,並將這些發現運用在文章裏。盡管鼓勵合理引用,但應堅決(jue) 避免抄襲。

4. 評分標準

評委會(hui) 從(cong) 以下方麵對參賽文章進行考量,包括:

是否觀點集中、條理清晰

是否有理有據,有引用或研究做支持

分析性

語言的運用和把握

是否遵循參賽指南

關(guan) 於(yu) Knovva競賽寫(xie) 作課程

看了是否瘋狂心動?想參加紐約時報STEM寫(xie) 作競賽,為(wei) 衝(chong) 擊名校助力,但不知道從(cong) 何備戰?沒關(guan) 係,Knovva Academy多位北美資深名師,將通過競賽培訓課程係列,讓你迅速掌握競賽要領,提升背景實力。此外,課程還將有助於(yu) 批判性思維、閱讀理解能力、文字賞析能力等,將對你申請美本的背景提升錦上添花。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托福110+ 學員需要具備哪些好習慣?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