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到底為(wei) 什麽(me) 不提分?
很多家長看到孩子的托福分數不改變,往往風風火火的開始找各種原因:尋找名師、更換機構、給孩子製定計劃、比較各種學習(xi) 方法、要求老師更新教學計劃。重點關(guan) 注孩子們(men) 的日常時間管理、手機管理,每天都把自己弄得筋疲力盡。
可是,我們(men) 往往容易忽略掉最簡單的一種可能性:學了這麽(me) 長時間都沒有改變,最大的問題可能是因為(wei) 孩子的懶?
如果不懶,那些總背不下來的單詞,肯定有辦法記住。幾個(ge) 搞不懂的長難句,多看幾遍,分析結構,實在看不懂就讀個(ge) 100遍,自然也能搞定了。
實際上,哪怕是每天堅持晨讀背誦一篇文章,背到個(ge) 滾瓜爛熟,三個(ge) 月下來,分數也能有所提升。簡單地說,提分的方法有幾百種,不提分的孩子個(ge) 個(ge) 都覺得沒有用。父母也總忙著分析,弄得自己好像很忙很負責,可是與(yu) 其手忙腳亂(luan) 找原因,還不如好好承認自己懶。斯科特派克說,“從(cong) 古至今,我們(men) 人類莫不是懶惰者。”懶惰是一種原罪,它與(yu) 生俱來,人人都有。它的危害持續,廣泛,大部分沒有成就沒有改變的原因都是因為(wei) 懶。世界上的每一種文明,組織,藝術作品,都是刻意創造出來的結果。放任不管,大自然不會(hui) 憑空創造出一個(ge) 書(shu) 桌,一個(ge) 溫暖的餐廳,一個(ge) 舒適的家。
哪怕是自然長成的食物,也都需要經曆采摘、消化的過程才能變成適合的熱量來源。呆坐在教室,既不會(hui) 背下今天單詞,也不會(hui) 突然看懂幾個(ge) 長難句。希望躺平,樂(le) 享其成,都和「創造」相衝(chong) 突。可是,有很多孩子都期待能夠不付出就搞定托福。
2. 為(wei) 什麽(me)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決(jue) 心?
過去的八年,我帶過無數次晨讀。晨讀的時候,往往是看到懶惰最清楚的時刻。八點半的校區,很多孩子的眼神依舊迷離,無精打采。這樣的早晨,在被窩裏睡覺,往往更加符合人性。但也是在這樣的晨讀現場,能清楚地看到懶惰的力量,也能看到對抗懶惰的能量。有些孩子無精打采,有些孩子卻充滿活力,有些孩子眼神回避,有些孩子卻麵帶微笑跟你互動。
一篇晨讀內(nei) 容,有的孩子30分鍾就能背完,也有的孩子需要一上午。我經常告訴孩子說,在這個(ge) 2000多萬(wan) 人口的城市,很少有人像你們(men) 這樣,早上八點半就開始晨讀。一想到我們(men) 比別人多背誦了一個(ge) 英文段落,就會(hui) 覺得今天過得更充實。這些話能激勵一些孩子,他們(men) 點頭微笑,表示認同,也有一些孩子無動於(yu) 衷。為(wei) 什麽(me) ,不同的人對抗懶惰的動力是不同的?
3. 你的孩子有成長意願嗎?
如果能夠意識到懶惰是如此常見,幾乎人人都有,我們(men) 就做好了準備和懶惰做鬥爭(zheng) 。這種鬥爭(zheng) 是每天的功課,他的核心來源是:成長意願。有成長意願的孩子願意為(wei) 多背20個(ge) 單詞而開心,有成長意願的孩子願意早起,掀開溫暖的被窩。有成長意願的孩子能夠接受他人的批評,反思自己的不足,進而去追尋更好的人生。
沒有成長意願的孩子早就放棄了努力,不管家長給自己報什麽(me) 樣的班,找多麽(me) 有耐心的老師。麵對無數次的提醒,沒有成長意願的孩子在內(nei) 心早就已經下定結論:這些努力都沒有意義(yi) 。成長意願來自什麽(me) 地方?這可能是我們(men) 最難回答的問題。同樣的家庭,同樣的父母,有些孩子擁有相對高的成長意義(yi) ,有些孩子則沒有。有些孩子曾經經曆挫折,出身困苦,可是卻沒有受其困擾,反而積極向上,追求卓越。
有些孩子家庭富裕,備受父母關(guan) 愛,可是孩子卻無精打采,對成長心生抗拒。作為(wei) 一個(ge) 20多年的老師,以及所有睿途老師的觀察,有一些有限的經驗想分享。
1. 自主的孩子有成長意願,被控製的孩子沒有成長意願。
2. 被過多滿足的孩子沒有成長意願,有缺憾的孩子反而有成長意願。
3. 自己為(wei) 自己負責的孩子有成長意願,父母替孩子負責的孩子沒有成長意願。
無論如何,懶惰是與(yu) 生俱來、是人人都有的人性弱點。不管父母做得多好,你的孩子依舊每天都需要和懶惰對抗。承認懶惰,才是對抗懶惰的開始,否則我們(men) 都還沒有做好開始成長的準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