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時報寫作競賽獲獎作品分析:Block Method

值此國慶長假,正是學習(xi) 的好時候。
我將用七天的時間,來係統地與(yu) 大家聊聊如何提升自己的寫(xie) 作能力。我在本係列文章裏用到的範文,都是紐約時報各類寫(xie) 作競賽的獲獎作品。
多讀範文,多分析範文,我們(men) 離獲獎就會(hui) 更近一步。
今天是我們(men) 整個(ge) 係列的第六篇,主題是「Block Method」。

最近,我有很多學生都報名參加了「紐約時報個(ge) 人敘事寫(xie) 作競賽」。在精批作文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學生們(men) 經常出現的一個(ge) 問題 —— 描述順序混亂(luan) 。
很多學生在描寫(xie) 的時候,會(hui) 進入一個(ge) 想到什麽(me) 說什麽(me) 的狀態(意識流文學青春版)。
比如描寫(xie) 房間。先寫(xie) 下窗簾的顏色,再寫(xie) 下床的位置,再寫(xie) 下書(shu) 架的樣子……
看完之後,讀者隻有一個(ge) 感覺……
如此一來,再好的描述都“不好使”了,因為(wei) 讀者很難喜歡這樣雜亂(luan) 無章的描述邏輯。
那有什麽(me) 辦法,可以處理好描述順序呢?

今天,我將教給大家一個(ge) 非常適合用在記敘文中間部分的寫(xie) 作技巧:Block Method(分區法)。
分區法就是,將一個(ge) 場景劃分成幾個(ge) 不同的區域,分別描述。
我們(men) 今天的例子,還是去年紐約時報獲獎者 Annie 的文章 《The Bottom of a Swimming Pool》。
如果已經很熟悉故事情節的朋友們(men) 可以跳過下 2 個(ge) 段落。
我們(men) 先介紹一下故事的梗概:
作者 Annie 是個(ge) 15 歲的美國女孩,因為(wei) 外貌上的不自信和過於(yu) 內(nei) 向的性格,時不時會(hui) 受到校園霸淩,甚至是老師的不公平待遇。所以,她喜歡潛在遊泳池底,享受這種獨自一人的感覺。但,因為(wei) 另一個(ge) 女孩的主動接近,兩(liang) 個(ge) 孩子成為(wei) 了朋友。漸漸地,她不再需要在遊泳池底尋找慰藉,真正走進了水麵上的世界。

我們(men) 重點看下這三個(ge) 段落的開頭句,也就是 Topic Sentences 段落主旨句。
第二段:Through the lenses of my pink-tinted goggles, underwater was magical.
大意:透過我那被粉色渲染的遊泳鏡,水底的世界是充滿魔力的。
第三段:Even better, though, was the sound.
大意:不過,更好的是聲音。
第四段:Perhaps the best thing about the bottom of a swimming pool, though, was that at the bottom of a swimming pool, I was alone.
大意:也許水底世界對我來說,最好就是 —— 在水底世界我是獨自一人。
這三個(ge) 段落,都是 Annie 文章中對於(yu) 水底世界的描述,她很聰明地將「她所感受到的水底世界」劃成了三個(ge) 區域分別描述:
1. 她所「看」到的水底世界(視覺描述)
2. 她所「聽」到的水底世界(聽覺描述)
3. 她所「感受」到的水底世界(感覺描述)
再分成這三個(ge) 部分之後,Annie 的描述順序明顯清晰了起來。
而且,我們(men) 仔細想想,這不也正是任何人在進入「水底世界」的時候的順序嗎?
我們(men) 會(hui) 看到水下的世界,再聽水下世界裏的聲音,最後再慢慢感受水下的世界。
所以,掌握 Block Method 分區法,可以很好地幫助作者「布局文章」,也可以讓讀者清楚地知道,作者將以何種順序進行描述。
但,獲獎者,絕對不會(hui) 止步於(yu) 此。Annie 其實在 Block Method 之上,還進行了進階操作。

我們(men) 先來看下剛才的第 2 段。這是文章的第 2 段(共 8 段),屬於(yu) 文章的前半部分。
Through the lenses of my pink-tinted goggles, underwater was magical. The cracks in the tiling lining the walls, the disembodied legs kicking for stable ground, the sun overhead reduced to a few weak rays barely shattering the water’s surface — it all created such a sublime kind of picture. When it got dark, the lights on the sides of the pool would turn on, dim yellow circles to guide swimmers to the walls. They always reminded me of the glowing eyes of deadly sea dragons, able to devour anyone (even grown-up fourth-grade teachers) in one bite.
大意:透過我那被粉色渲染的遊泳鏡,水底的世界是充滿魔力的。牆壁瓷磚上的裂縫,一條條腿遊離在水底拍打著,頭頂的微弱的太陽光灑在水麵上。這所有的一切勾勒出了一個(ge) 莊嚴(yan) 肅穆的畫麵。夜色降臨(lin) ,泳池兩(liang) 側(ce) 的燈會(hui) 亮起,昏黃的小圓圈指引著遊泳者們(men) 遊向岸邊。這些燈,總能讓我聯想到致命的海底巨獸(shou) 閃閃發光的眼睛。這些巨龍能夠一口就將任何人吞噬殆盡(即便是成年的 4 年級老師)。
我們(men) 明顯的發現,Annie 在這一段裏繼續保持了很清晰的描寫(xie) 順序 —— 先寫(xie) 白天,再寫(xie) 晚上。
作為(wei) 作者 Annie,她很清楚一件事:她要描寫(xie) 的東(dong) 西很多。但是為(wei) 了避免細節的雜亂(luan) 堆砌,她選擇在 Block Method 內(nei) ,再次使用 Block Method。
最後就成了,我們(men) 看到的這個(ge) 段落:一段視覺描寫(xie) 水下世界的段落裏,分別描寫(xie) 了白天的水底和晚上的水底世界。
如此一來,讀者很容易跟著 Annie 的思路走,不容易掉隊。更何況,從(cong) 白晝到黑夜本就是自然規律,這樣的描述順序更加友好了。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紐約時報寫作競賽獲獎作品分析:Call Back

下一篇

紐約時報寫作競賽獲獎作品分析:為故事設置懸念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