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men) 來聊,推薦信如何影響美本錄取。
(除了杜克,麻省理工也有很詳細的推薦信寫(xie) 作說明)
許多家長當年都是靠高考成績進入大學的,他們(men) 報大學誌願時,根本不需要高中老師的推薦信。
在錄取時用高考成績一刀切,能最大限度保障錄取的公平公正公開。這種做法符合咱們(men) 國家的具體(ti) 情況。
但是,美國本科名校錄取走的是精英路線(中性詞),具體(ti) 來說,他們(men) 會(hui) 綜合地,全麵地評估每一位申請者(他們(men) 管這種評估方法叫 holistic review)。
在這個(ge) 評估方法裏,推薦信是名校招生辦很仰仗的一個(ge) 信息來源。
2.
推薦信是文書(shu) 很好的補充。
一位申請者的文書(shu) 就算故事情節再真實,也難免有王婆賣瓜自賣自誇的成分。
這時,招生官就需要第三方評價(jia) (也就是推薦信),來交叉驗證「申請表和文書(shu) 展示的個(ge) 人形象」的真實性。
而且,推薦者對申請者的描述,也可以讓申請者的個(ge) 人形象變得更立體(ti) ,更有助於(yu) 招生官判斷,這個(ge) 申請者是否適合自己的大學。
杜克大學本科招生官就說過,推薦者(比如老師或 counselor)對學生的描述是自帶「校園場景信息」的。
(教師除了要提交推薦信,還要填寫(xie) 推薦表,該表要求老師把申請者放到整個(ge) 年級裏與(yu) 其他學生比較。)
自帶校園場景信息是什麽(me) 意思呢?
就是,招生官可以通過推薦信知道,這個(ge) 申請者在學校裏比起其他學生,在各個(ge) 方麵是否更優(you) 秀。
申請者在文書(shu) 裏可能會(hui) 展示出自己的領導力,但推薦者的表格和推薦信,會(hui) 體(ti) 現出,這個(ge) 學生的領導力,在整個(ge) 學校是,是否能排進前 10% 。
好,現在大家知道,推薦信對錄取影響很大。接下來,我們(men) 來聊聊,挑選推薦人(通常是你老師)時有什麽(me) 講究。
3.
在人選上,杜克大學招生辦推薦申請者盡可能找 11 年級和 12 年級的老師。
你可能想問,為(wei) 什麽(me) 呢?因為(wei) ,越近期教你的老師,越有資格評價(jia) 現在的你是什麽(me) 樣的。
大學招生辦最想知道的也是「你現在是個(ge) 怎樣的人」。
判斷你到了大學會(hui) 是怎樣的人,最可靠的依據就是你高三時是一個(ge) 怎樣的學生。
“越近期越有說服力”這個(ge) 道理,同樣也適用文書(shu) 寫(xie) 作。如果你文書(shu) 故事大講特講你小學和初中的經曆,那你就是在申請一封拒信。
話說回來,那 10 年級的老師就“沒資格”做推薦人了嗎?
倒也不是。隻要你找的 10 年級老師,她/他現在依舊有跟你保持聯係,有觀察你學習(xi) 和工作能力的機會(hui) 就可以了。
比如,這位 10 年級的老師現在有在當任你所在的 student club 的 advisor ,或者你正在為(wei) 她/他的某門課擔任助教。
對了對了,選哪幾位老師寫(xie) 推薦信時,你還需要注意一件事:如果你有比較明確的申請專(zhuan) 業(ye) (比如化學),那你盡量找到一位化學老師給你寫(xie) 推薦信。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