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導師有通訊了還不知足還非要搶學生一作?

“導師搶一作”是困擾廣大研究生同學的普遍問題,《泰晤士高等教育》一項對364 名來自各個(ge) 國家學者的調查顯示,約有三分之二的作者在發表論文的署名環節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網絡上也有大量相關(guan) 報道。

為(wei) 什麽(me) 導師有通訊了還不知足,還非要搶學生一作?為(wei) 什麽(me) 導師有通訊了還不知足,還非要搶學生一作?

圖源:知乎

一篇論文從(cong) 構思、撰寫(xie) 、投稿、修改到最終發表,經曆了複雜且漫長的過程。如果一篇論文有不止一位作者,當論文處於(yu) 被接收待發表狀態時,往往麵臨(lin) 著署名的問題。

在巨大的發文壓力下,作者們(men) 一般會(hui) 比較重視署名先後順序的問題。如果署名順序安排不當,很有可能會(hui) 導致人際關(guan) 係緊張甚至是合作關(guan) 係破裂,因此需要特別重視。

1現狀分析你被搶過一作嗎?

大多數情況下,研究生都是在導師的指導下完成論文,導師在論文中提供了觀點、思路、撰寫(xie) 、經費支持、投稿指點等幫助,部分論文甚至主要由導師完成,學生隻承擔資料收集和數據分析等基礎性任務,這種情況下導師的確是論文的主要貢獻者,是實質上的“第一作者”,也理應按照署名要求將導師列為(wei) 第一作者。

部分導師因為(wei) 忙於(yu) 校內(nei) 外各類事務,或是責任心、指導能力不足,平日裏多采取“放養(yang) ”的培養(yang) 方式,對於(yu) 學生的學術指導較為(wei) 有限,學生多通過自我摸索的方式進行科研。

但當學生有了研究成果處於(yu) 待發表階段時,導師可能會(hui) 明示或暗示學生讓出第一作者,學生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隻能被迫接受,此時是否應該將導師列為(wei) 第一作者就有待商榷。

更不理想的情況是,導師沒有直接參與(yu) 論文寫(xie) 作或提供必要指導,但在論文完成時則要求學生把第一作者讓給與(yu) 論文關(guan) 係不大、甚至未對論文做出實際貢獻的人——這種行為(wei) 是不符合學術倫(lun) 理要求的。

遺憾的是,此類情況仍然時有發生,甚至淪為(wei) 一種“非正式規則”。師生署名的爭(zheng) 議多產(chan) 生於(yu) 這種情況,此時將導師列為(wei) 第一作者不能為(wei) 大多數同學所接受,亦不符合學術倫(lun) 理,應當堅決(jue) 摒棄。

2分析原因為(wei) 什麽(me) 導師要搶一作?

近年來,盡管國家提出了“不唯論文、不唯帽子、不唯職稱、不唯學曆、不唯獎項”的“破五唯”導向,但不可否認,論文仍然是高校教師在高校生存和發展的“硬通貨”,教師的職稱評定、基金申請、稱號評定過程中論文占據了較為(wei) 重要的位置。

然而即使身為(wei) 高校教師,受到刊物版麵的限製,發表論文依然困難重重。大量“青椒”麵臨(lin) “非升即走”的巨大壓力,但短期內(nei) 難以發表夠一定數量的文章,因此將發文壓力轉嫁到自己指導的學生身上。

一般來說,第一作者是論文最主要的貢獻者,因此在各類職稱和獎勵評定時被視為(wei) 重要標準。目前我國職稱和各類獎勵評定時仍然強調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這種規定遏製了“掛名”、“搭便車”等現象,但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灌水、搶署名等新問題,導致研究生對於(yu) “第一作者”的爭(zheng) 奪愈發激烈。

很多期刊為(wei) 了確保轉載引用率,僅(jin) 接受具有一定學術聲望的研究者投稿,這一現象在很多文科類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尤其明顯。這些刊物往往會(hui) 要求第一作者必須具有博士學位,這對許多在讀研究生同學並不友好。因此,研究生們(men) 為(wei) 了發表,通常將導師列為(wei) 第一作者,試圖通過導師的學術影響力提高論文被接收的概率

此外,不同作者對於(yu) 論文的貢獻程度難以評判,這給論文署名帶來了一定困難。每位作者所處立場不同,對於(yu) 論文貢獻的判斷標準也會(hui) 不同。比如,導師提供了方向、思路、設備、資源,學生是開展實驗、撰寫(xie) 論文的實際操作者,導師和學生都有可能認為(wei) 自己是論文的最主要貢獻者,都想在署名時爭(zheng) 取更靠前的位置。

不可否認,在中國目前的師生關(guan) 係中,導師對於(yu) 學生能否畢業(ye) 、能否按時畢業(ye) 仍然具有較大的決(jue) 定權。這就導致導師對於(yu) 學生發表論文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導師不按照實際貢獻署名的行動成本非常低。學生們(men) 為(wei) 了畢業(ye) 不敢反抗,隻能選擇忍氣吞聲,從(cong) 而導致這種不合理的現象愈演愈烈。

3署名原則一作到底怎麽(me) 算?

一般來說,在論文上署名的作者需要參加主要研究工作是論文的主要貢獻者,了解論文的基本情況,能夠答複對於(yu) 論文的各種意見和評價(jia) ,且能對發表的論文承擔責任等。如果未參與(yu) 論文研究或隻是參與(yu) 了論文的少量工作,如收集資料、訪談調研、調整格式、提出建議、資助條件等,一般不應納入作者的範疇。

論文的署名順序應秉持貢獻原則,對論文的貢獻越大排序應越靠前,而不應受到職務、職稱、學曆等因素的限製。

第一作者通常是論文的執筆者以及主要參加者,對於(yu) 論文的內(nei) 容負有全部責任。

通訊作者主要負責論文投稿的溝通和聯絡,以及回應讀者的問題。通訊作者一般是課題的負責人,承擔著論文可靠性的責任,要求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因此通常由指導老師或輔導專(zhuan) 家擔任。

部分刊物接受共同第一作者,即不止一位對於(yu) 論文有同等重要貢獻的第一作者。共同一作常見於(yu) 國外刊物,部分影響因子高的期刊甚至允許同時有4-5個(ge) 共同第一作者。

論文的署名還應遵循知情原則。署名必須經過作者本人同意,原則上不允許在作者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署名。如果已經投稿的論文署名或作者信息需要變更,需要由第一作者同意,並向刊物提出變更申請,刊物同意後方可修改。

4如何解決(jue) 被搶一作怎麽(me) 辦?

是否向導師爭(zheng) 取第一作者主要取決(jue) 於(yu) 文章的用途

如果這篇文章對於(yu) 自己的重要程度比較高,如正處在申請或者畢業(ye) 的關(guan) 鍵節點,且自己為(wei) 文章付出了較多心血,一定要勇敢提出自己的想法,以避免不滿足報名資格而錯失機會(hui)

但在國內(nei) 很多情況下導師一作、學生二作通常被視作與(yu) 學生一作具有同等效力,且學生希望論文盡快刊出,在這種情況下論文投稿時導師一作能夠提高發表的概率,此時導師一作不失為(wei) 一個(ge) 好的選擇。

可以與(yu) 導師商量列為(wei) 共同一作

共同一作是指對論文有同等重要貢獻的多位作者,一般不超過3。當然,共同一作仍然不可避免作者有先後順序的問題,作者可能為(wei) 了爭(zheng) 取共同一作中的優(you) 先順序而再次引發爭(zheng) 端。此外,不同學校對共同一作的認可程度不一樣,共同一作中的第二人或第三人未必能與(yu) 第一人享受同等待遇。

可以與(yu) 導師協商將導師列為(wei) 通訊作者

通訊作者是指負責投稿聯絡與(yu) 溝通的作者,一般位列所有作者的最後一位,在一些高校的認定標準中通訊作者甚至與(yu) 第一作者甚至具有同等效力

因此可以請導師擔任通訊作者,以體(ti) 現導師對於(yu) 論文的指導和幫助,留出第一作者的位置由同學本人擔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師生爭(zheng) 奪第一作者的問題。

可以與(yu) 導師協商輪流擔任第一作者

在巨大的發文壓力下,對於(yu) 導師和學生而言論文都是剛需,導師評職稱、申項目需要論文,學生申博士、找工作也需要論文,二者的利益似乎難以達成一致。

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導師和學生合作多發文章,輪流擔任第一作者,盡可能在增加成果數量的同時減少署名衝(chong) 突。

寫(xie) 在最後

最後,以上解決(jue) 辦法的有效實施都建立在與(yu) 導師有效溝通的基礎上,當對論文署名有爭(zheng) 議時第一時間需要與(yu) 導師進行溝通,與(yu) 導師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協商解決(jue) 問題的方案,以盡可能爭(zheng) 取導師的理解。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SIC中學生投資挑戰賽2025年S13賽季報名啟動!附SIC商賽培訓課程

下一篇

數據大曝光:中國學生G5申錄數據解析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