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G5藤校人文社科專業John Locke和EPQ選哪個?

人文社科領域,常見的背提項目當屬John LockeEPQ

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是獨立教育組織John Locke Institute與(yu) 牛津、普林斯頓、布朗、白金漢大學等校教授合作組織的學術項目

EPQ(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則是英國教育部和高等教育招生服務中心UCAS官方推薦的研究性學習(xi) 認證項目

2025年John Locke已經放題,現在也是創作EPQ的絕佳時間。因此,有同學發出提問:參加John Locke還是EPQ

(*課外學術背提項目非申請必須,在課內(nei) 標化成績沒有問題的情況下參加課外背提,才是對申請的錦上添花)

01、John Locke VS EPQ

人文社科學術領域所追求的核心能力——批判性思維、獨立研究、寫(xie) 作表達,在兩(liang) 者中均可培養(yang) 。選擇參加的項目,zui終還是取決(jue) 於(yu) 同學們(men) 的學術興(xing) 趣、目標、時間安排以及未來規劃

內(nei) 容設置

John Locke通過撰寫(xie) 一篇邏輯嚴(yan) 謹、觀點創新的2000字以內(nei) 的學術論文,展示批判性思維和學術寫(xie) 作能力。

EPQ則是完成一個(ge) 自主設計的課題研究,包括5000字論文或實踐項目+報告,培養(yang) 學術研究、時間管理和項目管理能力。

適合人群

John Locke適合對哲學、政治、經濟、曆史、法學、心理學、神學等具體(ti) 領域有強烈興(xing) 趣的學生。

EPQ適合希望通過UCAS加分和獨立研究經曆增強申請背景的學生,以及希望通過EPQ提前適應大學學術規範(如引用格式、研究倫(lun) 理),培養(yang) 研究技能。

時間與(yu) 精力投入

John Locke準備周期相對短,學生要擅長學術寫(xie) 作,能在短期內(nei) (通常3個(ge) 月)集中完成一篇高質量論文

以今年的John Locke官方時間線為(wei) 例:

報名開始日期:2025年4月1日

報名截止日期:2025年5月31日,必須在此日期前報名

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6月30日

延遲參賽截止日期:2025年7月7日或7月21日

EPQ持續的時間更長,學生可以投入數月時間係統性地完成課題選題、文獻綜述、方法論、論文寫(xie) 作、答辯。

學術價(jia) 值與(yu) 認可度

John Locke的論文能夠展示同學們(men) 對複雜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原創性思考

EPQ係統訓練學術研究方法,成果直接體(ti) 現研究能力,部分大學會(hui) 接受學生提交EPQ代替實現降低錄取分數的要求

目標G5藤校人文社科專(zhuan) 業(ye) ,John Locke和EPQ選哪個(ge) ?

曼大,有關(guan) EPQ的政策說明

上述兩(liang) 個(ge) 項目被海外院校普遍認可,選擇的課題領域與(yu) 申請專(zhuan) 業(ye) 相同的情況下,同樣可以將這份參與(yu) /獲獎經曆作為(wei) 素材加入到文書(shu)

綜上,同學們(men) 可以從(cong) 學術能力時間管理兩(liang) 方麵來決(jue) 定參加John Locke還是EPQ。

目標G5藤校人文社科專(zhuan) 業(ye) ,John Locke和EPQ選哪個(ge) ?

如果學術能力非常優(you) 秀,且留給課外背提項目的時間非常充裕,也可以考慮同時參與(yu) 兩(liang) 個(ge) 項目。比如用EPQ的課題作為(wei) John Locke論文的基礎,但要確保符合各自的格式要求。

02、John Locke&EPQ的備賽建議

選題策略

首先是John Locke。John Locke選題需直接圍繞當年的命題展開,一定要仔細閱讀命題,理解其核心問題,避免偏題或泛泛而談。建議具備獨特視角或創新性,避免重複已有的常見觀點;與(yu) 現實世界緊密相關(guan) ,能夠引發讀者共鳴或思考。

EPQ的選題範圍較廣,建議選擇自己真正感興(xing) 趣的課題,確保研究過程中保持動力。擬定“初選題”,評估課題的難度,如資料獲取、研究方法、時間投入,追求創新性的同時,也要避免過於(yu) 宏大或複雜的選題

邏輯框架構建

John Locke備賽可以參考曆年獲獎論文,分析其結構、論證方法和語言風格。重點關(guan) 注論文如何提出問題、展開論證、得出結論,學習(xi) 其邏輯嚴(yan) 謹性和語言精煉性。

EPQ還需要確定研究方法,明確研究步驟,如文獻綜述、數據收集、分析、結論等,確保研究過程嚴(yan) 謹。可以參考學術論文的研究方法部分,學習(xi) 如何設計問卷、訪談提綱或實驗方案;

此外還要準備工作日誌和答辯等相關(guan) 事宜。以答辯部分為(wei) 例,一定要先熟悉論文內(nei) 容,準備回答可能出現的問題,如研究意義(yi) 、方法論選擇、結論的局限性等。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全球博士申請難度分析:選擇哪個國家才最“順利”?

下一篇

全球熱門院校留位費大盤點:金額、DDL、退款政策一文搞定!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