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獎人都知道但不外傳的競賽組隊秘籍

“剛上大一,社恐一枚,不知道如何找人一起組隊打比賽”

“在找隊友時,應該注意哪些點?”

“挑選什麽(me) 樣的隊友,才更容易獲獎?”

作為(wei) 手握多項國獎的過來人,老師告訴你究竟該如何挑選隊友,才能大幅提升獲獎幾率。

01、先剖析比賽,再考慮找隊友

在決(jue) 定投身一項比賽前,有三步關(guan) 鍵分析必不可少:剖析賽事的獲獎規律(往屆獲獎作品的技術運用/評委構成情況/材料提交特點),梳理自身能力的優(you) 勢與(yu) 短板(專(zhuan) 業(ye) 技能以及潛在資源),最後才是精準匹配最佳隊友。1.分析賽事獲獎規律在參與(yu) 任何團隊競賽之前,首先要做的不是急著找人,而是要充分認識比賽和自身。

先去研究學校近五年在該賽事上的獲獎情況,要是有不少學長老師都斬獲佳績,那就表明學校在這項比賽上具備一定優(you) 勢與(yu) 經驗,如此一來,你獲獎的可能性也會(hui) 相應提高。

例如國創賽官網會(hui) 公示較為(wei) 詳細的獲獎項目名單,包括學校、負責人、參賽成員、指導教師等。不僅(jin) 能了解獲獎難度,還能順藤摸瓜找到本校資源。

國獎人都知道但不外傳(chuan) 的競賽組隊秘籍

圖源:https://cy.ncss.cn/information/2c93f4c691983c5b0194264b1880207b

其次,要充分獲得往屆獲獎作品的信息,重點研究:

(1)選題方向與(yu) 熱點關(guan) 聯性:如鄉(xiang) 村振興(xing) 、碳中和等政策導向型主題。

(2)技術工具使用頻率:如CAD、Python、Tableau。

(3)成果呈現形式差異:側(ce) 重論文、實物模型還是商業(ye) 計劃書(shu) 。若某大賽連續三年獲獎作品均包含“專(zhuan) 利申報”環節,則技術成果轉化能力可能是評委隱性考核點。

(4)評委構成與(yu) 評分權重拆解查閱評委背景(學術型教授/企業(ye) 高管/政府專(zhuan) 家),針對性地調整展示策略:

①學術派評委:關(guan) 注理論創新與(yu) 學科交叉,注重方法論嚴(yan) 謹性,需突出文獻綜述與(yu) 數據驗證。‌

②產(chan) 業(ye) 派/企業(ye) 評委:他們(men) 更在意項目的可行性與(yu) 落地性,重點關(guan) 注成果轉化的路徑,比如項目與(yu) 企業(ye) 的合作模式、商業(ye) 模式畫布等。‌

③政府評委:重視社會(hui) 效益量化指標、政策契合度。‌

2.拆解個(ge) 人能力優(you) 劣勢,硬技能與(yu) 隱性資源雙線評估

(1)顯性硬技能清單

①技術類:編程能力(Python/R)、數據分析(SPSS/Stata)、設計工具(PS/PPT)。

文書(shu) 類:學術寫(xie) 作(文獻引用規範)、商業(ye) 計劃書(shu) 撰寫(xie) 、可視化排版。

(2)隱性資源矩陣

①校內(nei) 資源:導師實驗室設備使用權、圖書(shu) 館數據庫權限、校友企業(ye) 合作渠道。

②人際網絡:往屆獲獎者經驗谘詢,如通過導師實驗室成員/學生組織等。比如有團隊通過學生會(hui) 聯係到評委助理,獲取往屆答辯高頻問題清單。

3.匹配隊友最優(you) 解比賽所需的能力資源-個(ge) 人優(you) 勢=隊友所需的能力資源。比如某挑戰杯金獎隊長通過分析近三年30份特等獎商業(ye) 計劃書(shu) ,發現整合區塊鏈技術的項目獲獎率提升47%,於(yu) 是鎖定計科院區塊鏈實驗室成員+經管院商業(ye) 分析專(zhuan) 長的組合。

國獎人都知道但不外傳(chuan) 的競賽組隊秘籍

圖:個(ge) 人能力雷達圖

02、如何挑選隊友,要注意哪些

1.目標共振度要通過深入交流,切實明確對方對於(yu) 項目成果的期望是否與(yu) 自己一致,例如保研加分、獎項背書(shu) 或資源積累。一定要避免挑選那種隻是抱著“體(ti) 驗一下”心態/興(xing) 趣導向的隊友,這類人僅(jin) 僅(jin) 想利用項目豐(feng) 富簡曆,卻並不願意真正投入精力。

2.技能互補鐵三角模型組隊失敗常常是因為(wei) 過度追求“六邊形戰士”,導致縱向深度人才缺乏。

真正有效的組隊往往這樣構成——2-3名專(zhuan) 注於(yu) 技術領域的專(zhuan) 業(ye) 人才+1-2名具備跨學科視野的複合型人才+1名能夠鏈接多種資源(如實驗室資源、導師資源等)的樞紐人物。‌可以結合賽事需求按“核心能力三角”分工。

如建模競賽需“算法設計+編程實現+論文撰寫(xie) ”三類專(zhuan) 長;創新創業(ye) 項目則需“技術研發+商業(ye) 設計+路演答辯”。

具體(ti) 而言:

(1)技術核心人員(負責代碼編寫(xie) 、實驗操作、設計工作等):這類人員承擔著項目核心成果的輸出任務,在組隊時,一定要讓其提供過往的作品,以此來驗證他們(men) 的專(zhuan) 業(ye) 能力。

(2)文書(shu) 核心人員(擅長邏輯梳理、文筆撰寫(xie) 、排版設計):其職責是將技術成果轉化為(wei) 能夠吸引評委目光的報告,理想的人選最好有學術論文或商業(ye) 計劃書(shu) 的撰寫(xie) 經曆。

(3)社交核心人員(善於(yu) 答辯溝通、對外聯絡、整合資源):這類人員需要具備出色的路演控場能力,能夠積極爭(zheng) 取導師的支持資源,或者與(yu) 企業(ye) 達成合作獲取關(guan) 鍵數據。可以考慮聯係有學生會(hui) 工作經曆、辯論隊經驗的同學,他們(men) 往往在溝通和應變方麵更具優(you) 勢。

要注意的是,驗證隊友的能力不能僅(jin) 憑口頭承諾,一定要落到實處。比如,可以要求對方提供過往的作品集(像編程代碼、設計稿件、獲獎證明等),或者設置模擬任務(例如在限定時間內(nei) 完成數據分析、製作PPT等),通過實際操作來檢驗他們(men) 的實戰水平。

3.投入時間充沛,警惕“全才陷阱”那些在各個(ge) 技能點都表現優(you) 異的“全才”,由於(yu) 精力有限,很可能在每個(ge) 項目上的投入時間都相對分散,要慎重考慮。

一般在組隊時,主要選擇在某一專(zhuan) 項領域能力突出,而其他方麵也能維持基本水平的專(zhuan) 項人才。“每周可投入時間”是篩選隊友時極為(wei) 關(guan) 鍵的鑒別指標,能夠有效避免遇到那種同時參與(yu) 多個(ge) 項目、無法全身心投入的“海王”型隊友。

組隊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換課表,提前明確每周能夠投入到項目中的時間,以此確保每位隊友都能同步且充足地投入時間和精力。

4.性格兼容度借助MBTI人格類型,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預判合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

例如,ENTJ型人格的人往往具有較強的領導能力,適合擔任隊長,與(yu) 擅長理性分析的INTP型技術大神搭配,常常能夠優(you) 勢互補,合作順暢;然而,如果兩(liang) 名ESTJ型的較強控製型人格在一起,就比較容易因為(wei) 意見不合而產(chan) 生激烈衝(chong) 突。

國獎人都知道但不外傳(chuan) 的競賽組隊秘籍

圖:MBTI中適合搭配創業(ye) 的組合

5.賽製允許的話,可以考慮跨校組隊在省賽及以上級別的賽事中,跨校組隊的隊伍獲獎率通常要高於(yu) 同校組隊。

這是因為(wei) 跨校組隊能夠整合來自不同學校的優(you) 質資源,增強了團隊的資源整合能力和創新基礎條件。

03、去哪兒(er) 找到靠譜隊友:四種思路

(一)依據獲獎名單反向探尋仔細查閱賽事官網或學校官網近三年的競賽公示名單,從(cong) 中找到獲獎的學長老師。主動聯係他們(men) ,誠懇地請其推薦“潛力新人”。這些被學長老師看中的新人,在競賽圈內(nei) 往往是被大家提前關(guan) 注和鎖定的對象,他們(men) 具備較強的潛力和能力,很有可能成為(wei) 優(you) 秀的隊友。

(二)借助線上課題組群與(yu) 線下實驗室渠道

1.許多優(you) 質隊友往往隱藏在導師的科研項目群中你可以主動向導師申請,以“幫助博士處理數據”等理由,爭(zheng) 取加入這些科研項目群。進群後,默默觀察群內(nei) 同學的表現,留意那些思維活躍、做事認真負責的同學,他們(men) 極有可能成為(wei) 你競賽組隊的理想人選。

2.直接線下前往與(yu) 目標競賽相關(guan) 的實驗室在實驗室中,重點觀察操作設備最為(wei) 熟練的學生,這類學生通常具備紮實的專(zhuan) 業(ye) 技術基礎。與(yu) 他們(men) 搭訕時,若你攜帶自製的項目思維導圖/初步計劃書(shu) ,能更清晰地展現你的思路和準備,大大提升組隊成功率。‌

(三)目標篩選法

1.優(you) 先選擇保研意向的同學組隊對於(yu) 有保研需求的同學而言,競賽獲獎至關(guan) 重要,尤其是國家級及以上獎項,對保研加分作用顯著。因此,當你自身目標是保研時,在挑選隊友階段,應優(you) 先考慮同樣有保研計劃的同學。因為(wei) 這類同學對競賽獲獎有著強烈的渴望,為(wei) 了達成目標,他們(men) 在比賽過程中更願意投入大量精力,比如通宵修改方案、反複排練答辯環節等,這些吃得苦中苦的經曆是競賽獲獎的必經之路。

2.開展長期目標匹配度測試在組隊之前,務必詢問潛在隊友以下三個(ge) 關(guan) 鍵問題:“你近期的規劃是什麽(me) ?”“這個(ge) 競賽獎項對你的重要程度如何?”“你每周能夠接受投入多少時間在競賽項目上?”

通過這些問題,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和態度,有效避免與(yu) 那些僅(jin) 僅(jin) 抱著體(ti) 驗心態參與(yu) 競賽的“體(ti) 驗型選手”組隊,確保團隊成員在長期目標和投入精力上達成共識。‌

04、建立競賽團隊防崩機製

(一)設立試用期考核條款在組隊伊始,團隊成員共同約定前兩(liang) 周為(wei) 試用期。在此期間,明確每個(ge) 成員的分工任務,並製定嚴(yan) 格的時間節點。若有成員未能按時完成所分配的任務,便自動退出團隊。

這一措施能夠在組隊初期及時識別並解決(jue) 潛在問題,有效避免後期在競賽關(guan) 鍵時段因成員能力不足或態度不端而產(chan) 生糾紛。

(二)實施AB角備份製度對於(yu) 團隊中的關(guan) 鍵崗位,如負責路演的主答辯手、承擔核心技術攻堅的關(guan) 鍵人員等,設置雙人AB崗。即為(wei) 主崗位配備一位能力相當的B角成員(例如主答辯+副答辯)。

這樣一來,當A角成員因突發狀況(如生病、意外事件等)無法履行職責時,B角成員能夠迅速頂上,確保團隊工作不受影響。

寫(xie) 在最後:毫不誇張的說,一個(ge) 團隊能獲得什麽(me) 樣的獎項,或許在組隊時就已經基本成定局了。團隊成員匯聚而成的綜合能力是決(jue) 定比賽結果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一個(ge) 匯聚了多元專(zhuan) 業(ye) 背景、互補技能優(you) 勢以及積極協作精神成員的團隊,在麵對比賽中的重重挑戰與(yu) 複雜任務時,往往能夠憑借全方位的能力儲(chu) 備,冷靜分析、精準施策,高效地突破難關(guan) ;反之,若團隊成員能力短板明顯、缺乏協同配合,即便賽程中偶爾閃現亮點,也極有可能在關(guan) 鍵節點因能力局限而折戟沉沙。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尋找隊友、挑選隊友這個(ge) 步驟。想掌握更多競賽、科研、論文寫(xie) 作的一手資訊點下方關(guan) 注我們(men) 哦~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告別內卷!又新增一所取消GPA的大學!

下一篇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 (TUM)博士申請攻略及PhD導師簡介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