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夏校似乎已經成為(wei) 了美本申請的標配。
網上已經有很多關(guan) 於(yu) 夏校的信息分享,比如夏校的類型:學分/非學分,線上/線下,3周/6周,體(ti) 驗型/學術型。本文不再贅述上述信息,而是聚焦於(yu) 回應一個(ge) 學生和家長最關(guan) 切的問題:什麽(me) 樣的夏校會(hui) 對未來的美本申請有幫助呢?
90%的學生和家長會(hui) 回答:含金量越高的夏校對申請的幫助越大。
似乎參加高含金量夏校這個(ge) 行動(Action)直接可以導致對申請有較大幫助這個(ge) 結果(Consequence),因果關(guan) 係被簡化為(wei) 了A=C。
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A=C思維模式在生活中十分常見:
讀MBA課程(A)=高管職位(C)
購買(mai) 高端相機(A)=拍出專(zhuan) 業(ye) 作品(C)
辦理健身卡(A)=獲得好身材(C)
……
參加高含量夏校(A)=對申請有較大幫助(C)
它們(men) 的共同特點是忽略了核心變量B(Bridge)。其實真實的路徑是:A-B-C。 A通向C,最重要的是橋梁(Bridge)。
對於(yu) 夏校來說,B (bridge)=個(ge) 人充分利用好夏校資源的能力,也就是個(ge) 人的“主動性”。
或者說,夏校對於(yu) 大學申請的幫助程度,並不取決(jue) 於(yu) 所謂“含金量”,而是取決(jue) 於(yu) 申請者主動探索並利用好夏校資源的能力。
從(cong) “含金量”和對大學申請有幫助的角度來說,大家通常認為(wei) :
學分優(you) 於(yu) 非學分;線下夏校優(you) 於(yu) 線上;6周夏校優(you) 於(yu) 3周;學術類夏校優(you) 於(yu) 探索類…
其實並非總是如此,而是要根據申請者具體(ti) 的背景和需求來判斷。
我來舉(ju) 個(ge) 例子:
一位同學來自AP國際課程,未來想讀經濟專(zhuan) 業(ye) ,已經考完AP宏觀經濟和微觀經濟,均是5分。
我來提供2個(ge) 方案,大家來看看哪個(ge) 方案更好。
方案一:參加康奈爾夏校:學分類,6周,選擇ECON 1110 Introductory Microeconomics 課程, 讀完之後會(hui) 拿到康奈爾官方成績單。
方案二:參加布朗大學夏校(summer@brown):非學分類,2周,選擇Economics of Wellbeing課程,讀完之後隻能拿到結業(ye) 證書(shu) 。
從(cong) 所謂“含金量”的角度,似乎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方案一。又是學分,又是6周,又和未來專(zhuan) 業(ye) 直接相關(guan) ,又能拿到官方成績單…
但我其實會(hui) 建議方案二。理由如下:
a)AP宏觀和微觀已經5分,而康奈爾的ECON 1110 內(nei) 容和AP微觀經濟重合度較高,沒必要再讀一次。大學比較在意申請者是否能夠突破思維邊界,挑戰自我,而不是在熟悉的領域反複證明自己;
b)布朗夏校Economics of Wellbeing 課程,既有經濟的部分,又涉及到了心理健康,貧窮,不平等等主題,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
c)相較於(yu) 單一學科,布朗夏校課程涉及的跨學科內(nei) 容會(hui) 幫助學校在文書(shu) 創作和麵試環節,有更多獨特的視角去表達
那麽(me) 什麽(me) 算是充分利用好夏校資源呢?我來提供一個(ge) 案例,可能會(hui) 更好理解。
小A同學從(cong) 小有個(ge) 電影夢,所以在決(jue) 定大學專(zhuan) 業(ye) 的時候,果斷選擇電影。然而,由於(yu) 周邊家人親(qin) 戚等等無人從(cong) 事影視行業(ye) ,並沒有相關(guan) 資源。我們(men) 建議他在11年級暑假,參加紐約大學夏校。
理由如下:
a)讀電影專(zhuan) 業(ye) ,紐大Tisch藝術學院是最佳選擇之一
b)紐大比較在意申請者的興(xing) 趣,提前去讀夏校是展示對於(yu) 學校興(xing) 趣的一種方式,可以增加錄取率
c)紐大夏校課程結構為(wei) :2門學術課+1門寫(xie) 作課,共6周,可以學到比較多的東(dong) 西
令人欣喜的是,小A在夏校收獲很多,甚至超越了期待。
我們(men) 看下小A在紐大夏校的收獲:
1)順利完成2門學分課程,且兩(liang) 門成績均為(wei) A (拿到了紐大官方成績單)
2)拿到了2門夏校課程教授的推薦信 (在後續大學申請中,作為(wei) 額外推薦信遞交)
3)在寫(xie) 作課中表現優(you) 異,作業(ye) 被發表在了紐大校刊上 (成為(wei) 了申請表上的一個(ge) “獎項”)
4)借用紐大Tisch學院的設備,拍攝了個(ge) 人短片 (成為(wei) 申請作品集的一部分)
5)邀請紐大夏校期間的室友,作為(wei) 個(ge) 人短片的男主角
功不唐捐,在新生申請階段,小A拿到了紐大Tisch藝術學院的錄取。在新生見麵會(hui) 上,他了解到,自己是唯一一個(ge) 沒有任何家庭資源和背景的“草根導演”。
夏校選擇一定要從(cong) 自身情況出發,從(cong) 申請全局的角度來看夏校對於(yu) 整個(ge) 申請的意義(yi) 和作用是什麽(me) 。有人參加夏校是為(wei) 了彌補學術上某個(ge) 短板;有人是為(wei) 了和學校建立聯係,體(ti) 現忠誠度;有人是為(wei) 了接觸高端的實驗室設備…
並不存在“參加高含金量夏校就對申請有幫助”這種統一的答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