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wei) 什麽(me) 要做科研?
科研,對很多學生來說,起初或許隻是源於(yu) 一份純粹的好奇與(yu) 興(xing) 趣。但在科研的道路上,我們(men) 難免會(hui) 遇到各種挑戰與(yu) 困難,甚至有時會(hui) 自我懷疑。Nature雜誌曾經有一項讀者參與(yu) 的調查表明,近 2/3 的參與(yu) 者考慮過放棄科研。
為(wei) 什麽(me) 要做科研?對科研懷有濃厚興(xing) 趣或者正在備賽的同學們(men) ,這個(ge) 答案或許能成為(wei) 你們(men) 的未來迷茫時候的一盞明燈。
為(wei) 什麽(me) 要做科研?
科學家顏寧曾在采訪當中說過:
怎麽(me) 樣才讓我覺得我還是一個(ge) 我自己還挺滿意的人,就是我需要我的成就感。
我發現我做科研反而好像有一點點的這種,你說天賦也好,至少過去十幾年很順,至少我做的成果我覺得是可以讓我自己挺滿意的,我就會(hui) 覺得你看我這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做出這個(ge) 的。我是世界上第一個(ge) 做出的那種感覺,就會(hui) 讓你覺得挺踏實的,然後挺有成就感的。
當然了,有些時候做科研,你其實想不到什麽(me) 成就感,你就是想把它搞明白。
每一次實驗的成功,每一個(ge) 新發現的誕生,都是對科學家努力的最好回報。
但是科研之路從(cong) 不是一帆風順。麵對失敗和挫折,我們(men) 需要有勇氣和毅力去堅持和探索。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在科學上,每一條道路都值得嚐試,因為(wei) 即使走不通,也是對科學的一大貢獻。”
而對於(yu) 熱愛科研、渴望在科研領域有所建樹的高中生們(men) 來說,科研之路並非遙不可及。實際上,它就在我們(men) 的身邊,等待著我們(men) 去發現、去嚐試。
參加競賽,正是提前體(ti) 驗“從(cong) 0到1”的科研之路。在高中階段,同學們(men) 可以通過參加各種科學競賽,鍛煉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老師,能不能給我推薦幾個(ge) 科研競賽!
✅以下幾個(ge) 競賽就像科研預演!
▸ 真實科研流程:立項-實驗-論文-答辯,缺一不可
ISEF
(圖源於(yu) 網絡)
自1950年創立以來,ISEF已經發展成為(wei) 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中學生科學競賽。素有全球青少年科學競賽的“世界杯”之美譽,為(wei) 全球的青少年科學愛好者提供了一個(ge) 展示才華、交流思想的舞台。大獎賽亦被稱為(wei) 諾貝爾獎的搖籃,很多位諾貝爾獎得獎者在學生時期都曾參加過這個(ge) 競賽。
ISEF
適合學生:9-11年級學生
參賽形式:團隊/個(ge) 人賽(線上/線下)
核心內(nei) 容:
圍繞實驗室科研項目進行,包括實驗設計、構建、測試及答辯
考核內(nei) 容:實驗室科研及項目答辯
特點:
ISEF采用嚴(yan) 格的選拔賽製,確保每一位參賽選手都經過層層篩選,無法直接晉級總決(jue) 賽。在國內(nei) ,隻有經過中國科協選拔組成的中國國家隊,才有機會(hui) 參加ISEF全球總決(jue) 賽。選拔主要基於(yu) 英才計劃、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明天小小科學家等賽事的獲獎選手。經過激烈競爭(zheng) ,最終確定中國國家隊30位的入圍名單。
競賽時間:
全球賽:5月
附屬賽:每個(ge) 賽區時間不同,一般最晚3月截止
考試難度:五顆星
含金量:五顆星
由麻省理工學院(MIT)發起,自誕生以來便迅速成為(wei) 合成生物學領域的標誌性賽事。iGEM的參賽項目和成果經常登上《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科學期刊,其影響力遠超學術範疇,成為(wei) 全球生物科學愛好者的夢想舞台。
iGEM的獲獎經曆對於(yu) 申請藤校等頂尖學府具有極高的加分效應。這些學校非常看重學生在科研領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而iGEM正好為(wei) 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ge) 展示自我的平台。
iGEM
適合學生:9-11年級學生
參賽形式:團隊賽(線上/線下)
核心內(nei) 容:圍繞實驗室科研項目進行,包括實驗設計、構建、測試及答辯
考核內(nei) 容:
實驗室科研及項目答辯,生物學、計算機、工程、藝術設計等多學科
特點:
強調團隊合作、創新思維和科研實踐能力,分為(wei) 幹濕隊,適合不同學科的學生
競賽時間:
比賽時間貫穿全年,最終答辯通常在十月
考試難度:五顆星
含金量:五顆星
丘成桐科學獎被譽為(wei) “中國青年諾貝爾獎”,在學術界享有崇高的聲譽。其學術價(jia) 值與(yu) 國際知名賽事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Siemens Competition in Math, Science & Technology以及Intel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等並駕齊驅。
丘成桐
適合學生:9-11年級學生
參賽形式:團隊賽(線上/線下)
核心內(nei) 容:
數學、化學、物理、生物、計算機、經濟金融建模
考核內(nei) 容:
1篇研究報告(PDF文件)、學術誠信聲明、指導老師信息表、查重報告
特點:
舍棄試卷形式和標準化答案的模式,以提交研究報告的形式來參與(yu)
競賽時間:
8月初-9月中旬提交/更新研究報告
9月中旬-10月底分賽區答辯
11月初論文公示
12月初全球總決(jue) 賽,暨頒獎典禮
考試難度:五顆星
含金量:五顆星
對於(yu) 即將麵臨(lin) 大學專(zhuan) 業(ye) 選擇的高中生們(men) 來說,科研之路是否適合自己,或許仍是一個(ge) 未知數。但正是這些未知,才構成了我們(men) 探索的動力。
在做出選擇之前,鼓勵大家多去嚐試和參加不同類型的競賽和活動。在這些嚐試中,你會(hui) 逐漸發現自己的興(xing) 趣和長處,明確自己未來的方向。
無論是科研還是其他領域,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才是最重要的。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