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學知識:抑鬱症可能不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

@Carlotta Notaro

三十年來,人們(men) 被大量的信息所淹沒,這些信息表明,抑鬱症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即一種叫做血清素的大腦化學物質失衡。然而,最近一項新的研究顯示,其證據並不支持這種說法。

抑鬱症可能不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

雖然抑鬱症的5-羥色胺理論在20世紀60年代首次被提出,但在20世紀90年代,隨著製藥行業(ye) 努力推廣一係列新的抗抑鬱藥,即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製劑(SSRIs),該理論開始被廣泛推廣。

這一觀點也得到了美國精神病學協會(hui)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等官方機構的支持,該協會(hui) 仍然告訴公眾(zhong) 「大腦中某些化學物質的差異可能會(hui) 導致抑鬱症狀」。

在世界各地,無數的醫生在他們(men) 的私人手術和媒體(ti) 上重複著這個(ge) 信息。人們(men) 接受了他們(men) 被告知的東(dong) 西。許多人開始服用抗抑鬱藥,因為(wei) 他們(men) 認為(wei) 自己的大腦出了問題,需要用抗抑鬱藥來改善。

於(yu) 是在市場推廣的時期,抗抑鬱藥的使用急劇攀升,例如,現在英國六分之一的成年人都服用抗抑鬱藥。

抑鬱症可能不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

長期以來,某些學者,包括一些著名的精神病學家,都認為(wei) 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來支持抑鬱症是血清素異常低或不活躍的結果這一觀點。其他人繼續支持這一理論。

然而,到目前為(wei) 止,還沒有對血清素和抑鬱症的研究進行全麵的綜述,從(cong) 而得出確切的結論。

乍一看,SSRIs型抗抑鬱藥作用於(yu) 血清素係統的事實似乎支持了抑鬱症的血清素理論。SSRIs會(hui) 暫時增加大腦中血清素的可用性,但這並不一定意味著抑鬱症是由相反的效果引起的。

抑鬱症可能不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

關(guan) 於(yu) 抗抑鬱藥的效果還有其他的解釋。事實上,藥物試驗表明,在治療抑鬱症方麵,抗抑鬱藥與(yu) 安慰劑幾乎沒有區別。

此外,抗抑鬱藥似乎有一種普遍麻木情緒的效果,這可能會(hui) 影響人們(men) 的感受,盡管研究人員不知道這種效果是如何產(chan) 生的。

▎第一次全麵審查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人們(men) 對血清素係統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在此之前還沒有係統地收集。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總括性」綜述,係統地識別和整理了血清素和抑鬱症研究的每個(ge) 主要領域的現有證據綜述。

雖然之前對個(ge) 別領域進行了係統的審查,但沒有人將采用這種方法的所有不同領域的證據結合起來。

他們(men) 研究的一個(ge) 領域是比較血液或腦液中血清素及其分解產(chan) 物的水平。總的來說,這項研究沒有顯示出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之間的差異。

另一個(ge) 研究領域集中在5-羥色胺受體(ti) 上,它是與(yu) 5-羥色胺相連的神經末端的蛋白質,可以傳(chuan) 遞或抑製5-羥色胺的作用。

對最常見的5-羥色胺受體(ti) 的研究表明,抑鬱症患者和非抑鬱症患者之間沒有區別,或者抑鬱症患者的5-羥色胺活性實際上增加了——這與(yu) 5-羥色胺理論的預測相反

抑鬱症可能不是由大腦中的化學失衡引起的@Wikipedia,5-HT1B受體(ti) 作為(wei) 代謝性血清素受體(ti) 的一個(ge) 例子。以帶狀表示的晶體(ti) 結構

5-羥色胺「轉運體(ti) 」的研究,也就是幫助終止5-羥色胺作用的蛋白質(這是SSRIs作用的蛋白質)也表明,如果有的話,抑鬱症患者的5-羥色胺活性增加了

然而,這些發現可以解釋為(wei) ,這些研究中的許多參與(yu) 者已經使用或正在使用抗抑鬱藥。

研究小組還研究了是否可以通過人為(wei) 降低血清素水平來誘導誌願者抑鬱的研究。2006年和2007年的兩(liang) 項係統回顧和最近10項研究的樣本(當時進行了當前的研究)發現,降低血清素並沒有在數百名健康誌願者中產(chan) 生抑鬱狀態。

其中一項研究顯示,對於(yu) 一小部分有抑鬱症家族史的人來說,這種影響的證據非常薄弱,但這隻涉及了75名參與(yu) 者。

涉及數萬(wan) 名患者的大型研究著眼於(yu) 基因變異,包括具有製造血清素轉運體(ti) 指令的基因。他們(men) 發現,在抑鬱症患者和健康對照組之間,這種基因變體(ti) 的頻率沒有差異。

盡管一項著名的早期研究發現了血清素轉運基因和壓力生活事件之間的關(guan) 係,但更廣泛、更全麵的研究表明,這種關(guan) 係並不存在。然而,有壓力的生活狀態本身對人們(men) 隨後患上抑鬱症的風險就有很大影響。

一些包括正在服用或曾經服用過抗抑鬱藥的人的研究顯示,抗抑鬱藥實際上可能會(hui) 降低血清素的濃度或活性。

▎沒有證據支持

抑鬱症的血清素理論是研究抑鬱症起源的最具影響力和最廣泛的生物學理論之一。他們(men) 的研究表明,這種觀點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也對使用抗抑鬱藥的基礎提出了質疑

目前使用的大多數抗抑鬱藥都被認為(wei) 是通過影響血清素發揮作用的。有些還會(hui) 影響大腦化學物質去甲腎上腺素。但專(zhuan) 家們(men) 一致認為(wei) ,去甲腎上腺素與(yu) 抑鬱症有關(guan) 的證據比血清素的證據要弱。

關(guan) 於(yu) 抗抑鬱藥如何影響抑鬱症,目前還沒有其他公認的藥理機製。如果抗抑鬱藥起到安慰劑的作用,或者通過麻木情緒發揮作用,那麽(me) 它們(men) 是否利大於(yu) 弊還不清楚。

重要的是,人們(men) 要知道抑鬱症是由「化學失衡」導致的這一想法是一種假設。研究人員也不知道抗抑鬱藥產(chan) 生的血清素或其他生化變化會(hui) 對大腦產(chan) 生什麽(me) 影響。他們(men) 的結論是,不可能說服用SSRI抗抑鬱藥是值得的,甚至是完全安全的。

如果你正在服用抗抑鬱藥,不要在沒有和你的醫生商量之前就停止服用。我們(men) 需要詳細的信息,才能做出是否服用這些藥物的明智決(jue) 定。

文章資料:

https://ebm.bmj.com/content/25/4/130;

https://theconversation.com/depression-is-probably-not-caused-by-a-chemical-imbalance-in-the-brain-new-study-18667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5-HT_receptor#:%7E:text=5%2DHT%20receptors%2C%205%2D,both%20excitatory%20and%20inhibitory%20neurotransmission.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劍9寫作7分範文及解析:Test4 語言消失不重要

下一篇

在牛津大學讀書是什麽體驗?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