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時的你是否羨慕身邊的同學因為(wei) 發表一篇SCI而順利保研,國獎拿到手軟?
研究生的你是否因為(wei) 發不出SCI,無法達到畢業(ye) 要求而夜不能寐?
而讀到博士的你,可能會(hui) 問為(wei) 什麽(me) 有時候同樣是985大學的博士生, 有的博士就能發好幾篇SCI,有的博士卻連一篇核心也發不出來?
圖源:知乎
不要羨慕,也不必擔憂,跟隨小科來了解相關(guan) 知識,助力你發表人生的第一篇SCI吧!
1、什麽(me) 是SCI、SSCI、SCIE、ESCI?
學習(xi) 期間,大家總是繞不開核心期刊,在核心期刊發表文章不僅(jin) 和畢業(ye) 掛鉤,而且和獎學金、評優(you) 評先掛鉤,對於(yu) 希望尋找教職的同學來說,核心期刊的發表經曆更是不可獲取的敲門磚,那麽(me) 核心期刊常見的分類方式有哪些呢?常見的核心期刊的種類又有哪些呢?
SCI
對於(yu) 理工科的同學來說,最熟悉的莫過SCI了,SCI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的簡寫(xie) ,是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SI)的尤金·加菲爾德(Eugene Garfield)於(yu) 1957 年在美國費城創辦的引文數據庫。
SCI(科學引文索引)、EI(工程索引)、ISTP(科技會(hui) 議錄索引)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獻檢索係統,是國際公認的進行科學統計與(yu) 科學評價(jia) 的主要檢索工具,SCI收錄全世界出版的數、理、化、農(nong) 、林、醫、生命科學、天文、地理、環境、材料、工程技術等自然科學各學科的核心期刊約3500種。
ISI通過它嚴(yan) 格的選刊標準和評估程序挑選刊源,而且每年略有增減,從(cong) 而做到SCI收錄的文獻能全麵覆蓋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響力的研究成果。
SSCI
對於(yu) 人文社科類的同學來說,最熟悉的應該是SSCI,SSCI是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社會(hui) 科學引文索引)的簡寫(xie) ,SSCI是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hui) 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
SSCI涉及包括人類學、考古學、地區研究、商業(ye) 與(yu) 金融、傳(chuan) 播學、教育學、環境研究、人類工程學、政治學、心理學、倫(lun) 理學、公共管理、社會(hui) 學等在內(nei) 的多個(ge) 專(zhuan) 業(ye) 領域。例如經濟學領域的頂級期刊American Economic Review就屬於(yu) SSCI,影響因子10.144,屬於(yu) Q1區。
SCIE
介紹完了大家熟悉的SCI和SSCI,那麽(me) 大家知道什麽(me) 是SCIE和ESCI嗎?SCIE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 Expanded (SCI-EXPANDED)的縮寫(xie) ,是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即網絡版),主要是收錄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重要期刊。
目前絕大部分地方都不區分SCI和SCIE,一般可以將二者等同。期刊Science就屬於(yu) SCI,影響因子51.433,屬於(yu) Q1區。
ESCI
那麽(me) 什麽(me) 是ESCI呢,雖然ESCI和SCIE長得很像,如果不注意看可能會(hui) 將二者混淆,但是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ESCI是Emerging Source Citation Index的縮寫(xie) ,是Web of Science數據庫在2015年新增的一個(ge) 索引,可以認為(wei) ESCI 是SCI的預備隊,ESCI主要收錄擁有潛力且在學術界已經產(chan) 生一定影響力的刊物。
需要注意的是,ESCI收錄的文章也可以在Web of Science中檢索到,因此並不是在Web of Science中可以檢索到的都是SCI。
因此大家在發文章之前一定要了解目標期刊的類型,以免論文發表後才發現自己發的根本不是SCI。
2、SCI的用處
在學術科研領域工作和學習(xi) 的小夥(huo) 伴一定都對SCI的用處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 對於本科生來說,一篇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推免名額;
- 對於碩士生來說,一篇高影響因子的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國家獎學金;
- 對於博士研究生來說,兩篇SCI可能就意味著畢業;
- 對於準備尋找教職的博士生來說,幾篇高影響因子SCI可能就意味著拿到了獲得教職的鑰匙;
- 對於學術青椒來說,幾篇高影響因子SCI可能就意味著副教授的職稱
對於(yu) 本科生來說,一篇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可以獲得推免名額。在很多學校的推免細則中都有一條明確指出,如果本科期間以第一作者發表一篇SCI就可以獲得推免的單列名額,因此績點不夠、學分來湊就成為(wei) 了很多本科生推免期間彎道超車的法寶,此外,手握一篇SCI在推免麵試中也更有可能獲得評委老師的青睞,甚至有可能直接被大牛選中,進入夢寐以求的課題組。
對於(yu) 碩士生來說,一篇高影響因子的SCI一作可能就意味著國家獎學金。
在很多學校的國家獎學金評定細則中都會(hui) 對各類期刊賦上相應的分值,以人文社科為(wei) 例,很多學校規定“發表一篇核心期刊目錄裏的SSCI記8分,普通SSCI記4分,核心期刊目錄裏的CSSCI記4分,普通CSSCI記2分,北大核心記1分,普通期刊記0.5”,由此可見,SSCI在評分方麵具有很大的優(you) 勢。例如,清華大學某學院的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評定實施方案中對論文加分標準做了明確規定規定:
圖源:網絡
對於(yu) 博士研究生來說,兩(liang) 篇SCI可能就意味著畢業(ye) 。很多學校的博士畢業(ye) 都有發文要求,一般是在核心期刊以第一作者(或者導師第一作者,學生第二作者)發表兩(liang) 篇論文,一些學校還規定,發表一篇SSCI也符合畢業(ye) 發文要求,很多同學延畢往往不是因為(wei) “大論文(學位論文)”,而是卡在了“小論文”,因此早發、多發論文顯得尤為(wei) 重要。例如,根據《北京大學關(guan) 於(yu) 博士研究生培養(yang) 工作的若幹規定》中明確指出:
圖源:網絡
對於(yu) 準備尋找教職的博士生來說,幾篇高影響因子SCI可能就意味著拿到了獲得教職的鑰匙。
在高校招聘時往往比較看重應聘者的學曆背景和科研經曆,學曆背景主要指的是畢業(ye) 的院校,而科研背景主要指的是學術論文發表、科研項目參與(yu) 、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麵的情況,由於(yu) 博士基本沒有機會(hui) 作為(wei) 主要負責人承擔國家級的基金項目,因此SCI往往是大家求職過程中最拿得出手的科研經曆,所以大家一定要早發、多發論文。
3、SCI論文產(chan) 出流程
那麽(me) 一篇SCI的產(chan) 出流程包括哪些呢?如果想發表一篇SCI該從(cong) 什麽(me) 地方開始準備呢?本文將從(cong) 選題、搜集數據和材料、選定目標期刊、寫(xie) 作、修改潤色和投稿六個(ge) 方麵為(wei) 大家詳細解讀SCI論文的產(chan) 出流程。
選題
一個(ge) 好的選題論文就成功了一半,如果大家平時關(guan) 注自己研究領域內(nei) 的多本核心期刊,就會(hui) 發現很多期刊在選題方麵是有所偏好的,並且很多期刊都會(hui) 更加願意刊發本領域內(nei) 的最新議題。
例如在新冠疫情爆發後,很多期刊都開始圍繞新冠疫情開辟特刊,很多特刊的發表周期也會(hui) 相對較短,這時如果你抓住時機,將熱點議題和你的研究方向相結合,那麽(me) 將事半功倍。
如果大家想尋找特刊,可以先挑選目標期刊,然後在官網裏尋找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Topics,然後尋找和你研究方向的契合的特刊即可。
圖源:期刊網站
搜集數據和材料、實驗
論文產(chan) 出的第二步就是圍繞選題搜集數據和相關(guan) 材料,如果涉及到實驗可能還得製定實驗計劃表,如果是人文社科類的論文則可以通過各類統計年鑒、大型社會(hui) 調查數據庫、各地統計局官網、問卷等形式獲取數據。
下麵三張圖分別是:中國經濟社會(hui) 大數據研究平台、國家統計官網和中國綜合社會(hui) 調查的網站。
選定目標期刊
大家在論文寫(xie) 作的過程中往往會(hui) 忽視對於(yu) 目標期刊的選擇,之所以要強調這一點是因為(wei) 不同期刊在主題偏好、發表周期、論文要求、格式要求等方麵天差地別。
在發表周期方麵,SCI的發表周期短則1-2個(ge) 月,長則1-2年,如果著急畢業(ye) ,而又不小心選擇了發表周期長的期刊,將很有可能打亂(luan) 畢業(ye) 計劃;對於(yu) 格式要求,不同期刊對於(yu) 摘要字數、參考文獻格式、論文謀篇布局都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先寫(xie) 論文,不考慮格式要求,等到投稿前再重新調整論文結構就會(hui) 費時費力,因此一定要先選擇合適的目標期刊,隻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
例如:愛思維爾的選刊工具
網址:https://journalfinder.elsevier.com/
Springer Journal Suggester
網址:https://journalsuggester.springer.com/
SJR(ScientificJournal Rankings)
網址:https://www.scimagojr.com/index.php
寫(xie) 作
論文的寫(xie) 作一定要注意合理安排文章結構,如果目標期刊有結構要求,一定要嚴(yan) 格遵循。此外,可以在合適的情況下引用目標期刊上刊發的文獻,這樣可以給主編帶來一種作者長期關(guan) 注本刊物研究內(nei) 容的感覺,有可能會(hui) 對文章有所加分。此外,也可以引用一些潛在審稿人的或者本領域的高被引文章。
修改潤色
很多同學第一次發表SCI最長問到的問題就是語言問題,因為(wei) 缺乏英文寫(xie) 作的基礎和經驗,很多同學都覺得英文論文無從(cong) 下筆,也有的同學英文論文投稿後被編輯以語言問題為(wei) 由拒稿。
為(wei) 了解決(jue) 這個(ge) 問題,如果大家對自己文章的語言方麵沒有把握,可以找專(zhuan) 業(ye) 的潤色機構,請native speaker幫忙校對語言問題,一般潤色機構都會(hui) 出具潤色證明,在投稿時當做附件一並上傳(chuan) ,就可以大大減少因語言問題被拒稿的概率。
愛思唯爾就提供潤色服務,此外AJE等機構也提供專(zhuan) 業(ye) 潤色服務,有的潤色服務是無限次的,可以保證每一次修改都可以潤色。並且潤色費也是常見的科研經費支出,大概率可以找導師報銷。
投稿
最後一步就是投稿,SCI期刊基本都有自己的投稿係統,大家第一次投稿一定要找到正確的官網,第一次注冊(ce) 時填寫(xie) 好個(ge) 人信息,建議使用學校的郵箱注冊(ce) 。
如果係統要求上傳(chuan) 原始數據等也一定要按照要求提交避免因技術審查造成的退稿。大家選定期刊登錄後點擊“SUBMIT A MANUSCRIPT”,然後按照後續要求上傳(chuan) 文件即可。
期刊投稿界麵投稿後,還要麵對漫長的等待和改稿......
- 和審稿人溝通有什麽技巧?
- 如果審稿人給的意見難以修改,甚至無法修改,又要如何處理呢?
寫(xie) 論文就是升級打怪,總會(hui) 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機構推出SCI/SSCI/EI源刊核心論文項目,幫助科研小白掃除核刊論文路上的一切障礙。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