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語法-你以為的語感 不過是出題人設下的陷阱

SAT考試的語法部分常被考生視為(wei) “玄學”,認為(wei) 憑借語感就能輕鬆應對。但現實是,出題者早已在題目中布下重重陷阱,那些看似正確的"語感",往往正是導致失分的關(guan) 鍵。

在SAT語法真題中,時態tense,尤其是主句從(cong) 句的時態一致性,是最常見的考點之一。例如2019年5月亞(ya) 洲卷中的一道題:"While researching the article, the journalist discovered that the company (has been/had been) under investigation for years." 許多考生會(hui) 不假思索地選擇"has been",認為(wei) 這是現在完成時,表示動作在過去就已完成了。但實際上,因為(wei) 主句使用了過去時"discovered",而從(cong) 句動作發生在主句動作之前,是“過去的過去”,所以必須使用過去完成時"had been"。

主謂一致subject-verb agreement是包括英語在內(nei) 的眾(zhong) 多語言中一個(ge) 重要的語法規則,所以也是每年SAT必考的考點。2021年3月北美卷中出現這樣一題:"The collection of rare coins, along with several valuable stamps, (was/were) displayed at the museum." 不少考生首先會(hui) 看到"rare coins",又或者被插入語"several valuable stamps"迷惑,誤以為(wei) 主語是複數。實際上,真正的主語是單數名詞"collection",謂語動詞應該使用"was"。

代詞指代不清pronoun reference問題更是ETS偏愛的考點。2020年10月亞(ya) 太卷中有一道題:"When Sarah and Emily went shopping, she bought a new dress." 這個(ge) 句子看似通順,但"she"指代不明,可能指Sarah或Emily中的任何一個(ge) ,這就產(chan) 生歧義(yi) 了。正確的表達應該是:"When Sarah and Emily went shopping, Sarah bought a new dress." 代詞本來就是為(wei) 了省事兒(er) 而存在,不想重複之前說過的某個(ge) 名詞(先行詞antecedent),所以用一個(ge) 代詞來代替。但如果碰到這樣指代不清的時候,就不應該偷懶了,而是把之前的名詞再重複一遍。

平行結構parallelism,也就是中文裏的排比結構,嚴(yan) 格來說不算是語法問題,而是涉及句型造句,所以這個(ge) 考點常常被考生忽視。2018年12月北美卷中的有這個(ge) 一句:"The professor asked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taking notes, and that they should write a summary." 這個(ge) 句子從(cong) 語法角度來說沒什麽(me) 問題,to read the article是不定式,taking notes是動名詞,that引導的是名詞性從(cong) 句,它們(men) 都是名詞性的,理論上都是可以作為(wei) 動詞賓語的。但是這三個(ge) 並列的元素違反了排比結構各個(ge) 元素一定要對稱的原則,它們(men) 的形式並不統一。所以正確表達應該是:"The professor asked the students to read the article, take notes, and write a summary." 這裏的take note和write a summary與(yu) to read the article一樣,都是不定式,它們(men) 不過省略掉了to。

懸掛修飾語dangling modifier是一個(ge) 即使美國學生也常犯的語法錯誤,屬於(yu) 比較隱蔽的“高級”語法錯誤,英語寫(xie) 作能力很強的同學有時也會(hui) 犯。所以,SAT也是對這種知識點“情有獨鍾”的。

2019年10月亞(ya) 太卷中有這麽(me) 一道題目:"Running down the street,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caught my attention." 這個(ge) 句子就存在懸掛修飾語的問題,"running down the street"這個(ge) 動作是誰發出的?明顯應該是“我”,但是句子中出現了“I”嗎?並沒有,句子的主語是"the flower",所以"running down the street"這個(ge) 修飾語就“懸掛”在空中了,在句中找不到它的修飾對象。正確表達應該是:"Running down the street, I noticed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比較結構譬如than, as的使用錯誤也是屢見不鮮的。2020年3月亞(ya) 太卷中有這麽(me) 一道題目:"The population of New York is larger than Chicago." 這個(ge) 句子就是典型的比較對象不一致錯誤。但我們(men) 用than或者as來比較兩(liang) 個(ge) 對象時,要保證它們(men) 是完全對稱的。

這句話就是將"population"與(yu) "Chicago"來進行比較了,而不是紐約的人口對應芝加哥的人口。所以正確表達應該是:"The population of New York is larger than that of Chicago." 這裏的that是指代population,the population of Chicago。

麵對這些精心設計的語法陷阱,僅(jin) 靠語感是顯然不夠的。考生需要建立起係統的語法知識體(ti) 係,理解每個(ge) 語法規則背後的邏輯,並通過大量真題練習(xi) 培養(yang) 敏銳的語法意識。

隻有這樣,才能在SAT語法部分遊刃有餘(yu) ,避免掉入出題者設下的陷阱。因為(wei) SAT與(yu) 托福考試不同,它考查的不僅(jin) 是語言能力,更是邏輯思維能力和細節把控能力。

隻有打破對語感的盲目依賴,真正理解語法規則的本質,才能在考試中取得理想成績。上麵提到的這些常見考點,都是我們(men) 的語法課程裏詳細講述的,歡迎感興(xing) 趣的同學和家長們(men) 與(yu) 我們(men) 聯係!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Physics Bowl物理碗競賽考試內容、競賽規則、備考攻略一文詳解!

下一篇

山東財經大學0.5/1+1專本升碩國際留學招生簡章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