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英本申請太卷了。上月牛津劍橋放榜時,就聽說好幾個(ge) A-Level拿4A*牛劍苗子,今年一腳踏空,要麽(me) 沒拿到麵邀,要麽(me) 止步最後。
臥底媽媽群才知道,現在無論是牛劍還是G5,都不止是A-level娃在卷。IB、AP娃,甚至體(ti) 製內(nei) 尖子生也在混戰。
多誇張呢?
社交平台上有牛娃同時拿到杜克和牛津的offer,卻不知該怎麽(me) 選。還有孩子手握13門AP全5分,申請美本T30學校,ED全被defer,卻拿到UCL錄取。
如今,有遠見的家庭都學會(hui) “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ge) 籃子裏”,也讓英本賽道變成混戰聚集地。
英美雙申這麽(me) 容易?孩子一直走英式體(ti) 係,會(hui) 被踩踏嗎?我們(men) 采訪了今年“雙申”的悠悠同學,以及熟諳英本美本雙體(ti) 係的機構王老師。
從(cong) 親(qin) 曆者眼中,我們(men) 看到一版更真實的英美雙申“現形記”。
為(wei) 什麽(me) 頂尖學霸開始“用腳投票”?
悠悠到11年級才決(jue) 定走英美雙申,她選的是一條更難走的路——從(cong) A-level體(ti) 係,向美國大學發起衝(chong) 擊。
最忙的時候,“每天睜眼就是SAT模考和A-Level大考,淩晨兩(liang) 點還在改文書(shu) ,感覺自己像個(ge) 機器。”她不敢掉以輕心,賽道太擠,一不留神就兩(liang) 手皆空。
賽道另一邊,從(cong) 美本體(ti) 係湧進的人更多。
“的確有一批申請美國的孩子,擠到英國賽道裏來。”
曾在美本機構深耕的王老師從(cong) 兩(liang) 三年前就看到這一風向。
起初是因為(wei) 疫情後,美國政治環境改變,對亞(ya) 裔越來越不友好,不少爸媽心生顧慮。
這兩(liang) 年,雙軌選擇的原因則更多:美國大學學費衝(chong) 破9萬(wan) 美元大關(guan) ,四年費用算下來,不如去英國讀三年來得劃算。
更別說現在信息差越來越小,尤其在IB體(ti) 係苦苦掙紮,但偏科尤為(wei) 厲害的“跛腿學霸”,越來越懂得揚長避短。
英國成為(wei) “戰略緩衝(chong) ”的最佳選擇。
可怕的是,參賽選手還不止這一批。一小撮體(ti) 製內(nei) 牛娃也想試試「雙軌平衡木」,尤其是競賽生。
以牛劍申請為(wei) 例,體(ti) 製內(nei) 競賽生的基本打法大多是這樣:高二寒假開始準備A-level理科四門,5-6月完成實考,如果申請數學專(zhuan) 業(ye) ,提前考完STEP,高三申請時就能憑借實考成績和STEP獲得麵試資。
隻要語言不拉垮,運氣的東(dong) 風就會(hui) 徐徐吹來。
社交平台上還有更為(wei) 誇張的例子。有網友爆料,已在國內(nei) 985上大一牛娃,也在重申牛劍,難怪整個(ge) 申請季卷到魔幻。
英國大學怎麽(me) 就這麽(me) 香?深耕英美留學近5年,王老師觀察到兩(liang) 點致命吸引力:
牛劍G5大學名聲響亮、教育質量高,無論是從(cong) QS排名出發還是考慮到之後就業(ye) ,對中產(chan) 家庭而言都是很有吸引力的升學選項;加上英國本科教育評價(jia) 體(ti) 係和國內(nei) 更為(wei) 接近,想追逐夢校,可操作性更強。
以悠悠為(wei) 例,她初中就讀於(yu) 體(ti) 製內(nei) 學校,因偏科而轉軌。得益於(yu) 體(ti) 製內(nei) 基礎打得牢,A-level課程對她而言難度並不大。
相反,申請美國大學才令她頭痛,她需要考SAT,還要準備大量活動和文書(shu) ,壓力巨大。
於(yu) 是奔著分散風險的目的,很多像悠悠這樣的孩子在混戰中浮潛——邊崩潰,邊熬著。
英國名校,想放水很難
都說英國高等教育「水」,但從(cong) 申請池的「大浪」來看,想放水都難。
王老師分享了兩(liang) 個(ge) 對比鮮明的數據:
· 疫情前,在美國讀本科的中國學生人數高峰時達到近15萬(wan) 人,而現在隻有不到9萬(wan) 人,降幅明顯;
· 與(yu) 此同時,英國本科申請人數卻大幅增長,從(cong) 2014年的12000多人,直接在2023年飆升至33000多人,暴漲近180%。
在本科申請上,尤其是牛劍和G5學校,想輕鬆入學已絕非易事。
"英國本科早已不是'隨便考個(ge) A就能申'的時代。"王老師評價(jia) 道。
來看看幾所頭部學校的要求:
牛津大學
AAA是牛津最低A-level標準,但47%被錄取的學生達到3A*,數學專(zhuan) 業(ye) 麵試通過率約18%。
LSE倫(lun) 敦政經
今年三個(ge) 熱門專(zhuan) 業(ye) (數據科學、精算學、數學統計與(yu) 商業(ye) )要求,直接從(cong) AAA上調至A*AA,尤其是對數學要求,由原來A直接提高到A*。
UCL倫(lun) 敦大學學院
2025年開始不接受A- level重考的專(zhuan) 業(ye) 新增至6個(ge) ,包括醫學院、數院、統院、法學院、工程院(電子電氣工程專(zhuan) 業(ye) )。
那些迷信申請英國水校可以保底的孩子,可能在激烈競爭(zheng) 裏被踩成炮灰。
即便是賽道裏跑在最前的尖子生,也不敢掉以輕心。
去年,機構有一位天才型選手Jerry,15歲就拿下了牛津數學係的offer。但當他複盤申請季經曆時,他坦言自己差點被雅思逼瘋——學校官方在他備考時,突然將語言成績要求從(cong) 7分提到7.5分。
除此之外,他不僅(jin) 要在A-Level考試中取得數學、高數、物理 A*A*A的優(you) 異成績,還需要參加 MAT和STEP等難度較高的筆試。
其中,STEP比MAT更具挑戰性,對知識的遷移應用能力要求極高,他提前五、六個(ge) 月就開始準備,最終才取得了STEP 2/3 均為(wei) S的好成績。
牛津麵試就更不用提了。麵試一上來,Jerry就被考官「逼著」做題。如果不是他同期備考另外三場考試,前期鋪墊了高強度訓練,麵試時答題思路不會(hui) 那麽(me) 順暢。
稍有卡殼,結局可能在分分鍾改變。
這樣高壓高強度,再加上美國大學申請,僅(jin) 僅(jin) 是時間管理,就能把人磨成“絞肉機”。
如果規劃得早,那麽(me) 還能爭(zheng) 取一些先發優(you) 勢。我們(men) 假設一位在IB體(ti) 係上10年級的理科生,如果想要兩(liang) 手抓,一邊衝(chong) 擊康奈爾,一邊拿G5保底,那麽(me) 他的時間規劃可能是這樣的:
10年級下學期
-確定主攻專(zhuan) 業(ye) 方向,優(you) 化IB課程選課(如數學HL+科學HL)
-開始準備托福/雅思,目標當年10月前達到要求
11年級上學期
-完成SAT/ACT考試取得較理想分數(美國方向),首戰劍橋STEP(英國方向)
-參與(yu) 科研/競賽,積累高含金量經曆
11年級下學期
-撰寫(xie) IB IA和EE拓展論文(美國方向);備戰AS五月大考(英國方向)
-考慮推薦信老師人選,準備推薦信
11年級暑假
-參加康奈爾/Cornell Tech夏校等高含金量夏校或牛劍G5集訓營項目
12年級申請季
-9月底10月初完成牛劍完成UCAS申請,11-12月提交UCAS常規申請
-11月提交康奈爾ED申請
這樣盡管IB難度高,但尚且能平衡。如果到11年級才臨(lin) 時決(jue) 定申請英國,孩子的時間表立馬變得密不透風:
11年級上學期
-完成SAT/ACT(康奈爾)或劍橋STEP/MAT(G5)
-確定主攻專(zhuan) 業(ye) 方向,優(you) 化IB成績(如數學HL+科學HL)
11年級下學期
-撰寫(xie) IB EE(匹配目標專(zhuan) 業(ye) )
-推薦信老師人選,準備推薦信
11年級暑假
-完成語言考試(托福105+/雅思7.5+)
-參加高質量夏校或G5相關(guan) 項目
-收集科研/競賽成果,強化背景
12年級申請季
-9月底10月初完成牛劍完成UCAS申請,11-12月提交UCAS常規申請
-11月提交康奈爾ED申請
“英本申請核心關(guan) 注學術,而美本側(ce) 重學術、語言標準化、活動以及個(ge) 人綜合能力等全麵審查。這意味著英美雙申的學生需要同時滿足兩(liang) 種不同的申請要求,時間和精力的分配成為(wei) 巨大難題。”王老師評論道。
這還不是挑戰的全部。英本申請本身難度就決(jue) 定了孩子在學業(ye) 規劃、選校和選專(zhuan) 業(ye) 上就需要精準定位,提前鋪墊。
“未來三年,英本申請將呈現兩(liang) 極化——牛劍更看重學術天賦,而QS前100院校側(ce) 重‘匹配度’。普娃想突圍,必須早定位、強執行。”
如何花最少的力氣,“卷”進夢校?
相比前幾年,英本申請想要成功,關(guan) 鍵點悄然發生了變化。
以Jerry為(wei) 例,他能在15歲就拿到牛津大學的錄取,並非僅(jin) 僅(jin) 依靠天賦。
從(cong) 小對數學的熱愛讓他擁有強大的內(nei) 驅力,而他的執行力更是驚人:高一完成A-Level數學、高數、物理3A*,並拿下STEP雙S。
他還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論:“放棄功利性競賽,專(zhuan) 注筆試真題和學科思維訓練。”
我們(men) 發現,越來越多像Jerry這樣的牛娃,其“突圍”重點都在校外發生。
國際學校在應對這些挑戰時顯得力不從(cong) 心:師資參差不齊,課程設置無法覆蓋申請所需,時間安排難以協調,甚至推薦信也成了“拉扯”的戰場,讓學生在申請季陷入內(nei) 外交困的境地。
校外的學術加餐、脫產(chan) 學習(xi) 成了關(guan) 鍵。
對於(yu) 執著某一專(zhuan) 業(ye) 和學校的孩子,他們(men) 需要定製化的路徑,去年申請上UCL藥理學的Shine就是一個(ge) 典型案例。
她對醫學有著執著的追求,但由於(yu) 本科直接申請醫學難度極大,她權衡後選擇了化學專(zhuan) 業(ye) 作為(wei) 曲線救國的方式。盡管曆經波折,她最終收獲了UCL藥理學的錄取。
“申請季是一場心理戰,重要的是如何克服挑戰,而不是換一個(ge) 挑戰。”她的經曆印證了:目標堅定+路徑靈活=逆襲可能。
而對於(yu) 在校內(nei) 跟不上的孩子,精準的節奏調整更為(wei) 重要。
體(ti) 製內(nei) 轉軌的Danny,原本成績平平,卻在機構的幫助下逆襲曼大房地產(chan) 專(zhuan) 業(ye) 。他的秘訣是:“老師幫我用郵件和學校積極溝通,將AAB的con降至ABB。”
這種“精準溝通+冷門專(zhuan) 業(ye) ”的策略,為(wei) 普娃提供了另一種突圍思路。
英本申請成功的關(guan) 鍵點:
·學術基礎:A-Level成績是硬通貨,尤其是數學、高數等核心科目;
·競賽規劃:選擇與(yu) 申請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的競賽,如STEP、MAT,提升學術深度;
·時間管理:盡早明確目標,平衡備考、活動與(yu) 申請材料準備;
·專(zhuan) 業(ye) 選擇:結合興(xing) 趣、能力與(yu) 申請難度,避免盲目衝(chong) 刺熱門專(zhuan) 業(ye) 。
未來的趨勢將更加多元化。一來,體(ti) 製內(nei) 外的界限會(hui) 逐漸模糊,更多體(ti) 製內(nei) 學生將加入留學申請的隊伍。
同時,多國聯申也會(hui) 成為(wei) 常態,父母跟孩子在選擇留學方向和路徑時,需要更加謹慎地規劃。
而留學申請早已超越單純的學業(ye) 比拚,演變為(wei) 父母和孩子對認知資源的最優(you) 配置與(yu) 戰略思維的終極較量。找到孩子適合的賽道,才能花最少的力氣,實現申請季的「低耗高效」。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