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Locke 論文比賽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高中生論文比賽之一,為(wei) 全球頂尖文科、社科方向學生提供了高水平競技的平台。今年,比賽主辦方共收到了來自80個(ge) 不同國家的2740份參賽作品。比賽的35位評審來自牛津、劍橋、普林斯頓、哈佛和芝加哥大學。往年獲獎者更被普林斯頓、哈佛、耶魯、斯坦福、牛津、劍橋等世界名校錄取。
W同學在2020年的John Locke論文比賽中獲得了特高嘉獎(Very High Commendation,全球法律類別第4-26名)。現在就讓我們(men) 來聽聽她在機構一年多的學習(xi) 經曆和比賽經驗吧!
Q1. 你在機構參加過哪些課程?
A: 我參加過閱讀思辨課、寫(xie) 作提高課、The New York Times Review Contest、The New York Times Summer Reading Contest和John Locke Essay Competition。
Q2. 這些課程主要學了什麽(me) ?讓你有哪些收獲?
A: 這些課都是提升思辨能力和一些寫(xie) 作方式和技巧方麵的課。其中,閱讀思辨課和寫(xie) 作提升課對我的幫助特別大。
比如,思辨課上T老師帶我讀了很多的學術文獻,這些對於(yu) 我拓展思維特別有幫助,因為(wei) 在這之前我並沒有什麽(me) 閱讀文獻的經曆,思辨課讓我學到了真正的學術論文應該是怎麽(me) 樣的,學者們(men) 一般是如何思考一個(ge) 問題並且如何論證他們(men) 的觀點的。
而像寫(xie) 作提高課,The New York Times Summer Reading Contest這種課更著重於(yu) 分析文章的結構和寫(xie) 作技巧,T會(hui) 教授我文章的不同構造以及什麽(me) 樣的結構能讓文章看起來富有邏輯性,寫(xie) 作的框架和如何用論據支持自己的論點。
Q3. 學習(xi) 過程中有哪些出乎意料或者難忘的事情?
A: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學術興(xing) 趣是在閱讀思辨課上,在閱讀文獻並且和T探討的過程中,我發現自己對Gender Studies(性別研究)的興(xing) 趣,這個(ge) 也是比較出乎我意料的。
一開始我隻覺得我對social phenomenon(社會(hui) 現象)感興(xing) 趣,但是並不知道我的著重興(xing) 趣點,但是在閱讀過文獻並且和T探討過後,我發現Gender Studies這塊是最能engage me(吸引我)的,所以我John Locke論文比賽選的題材也是關(guan) 於(yu) 這一方麵的。
Q4. 你在參加John Locke的比賽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與(yu) 挑戰?你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
A: 讀文獻,思路構架,如何讓文章變得coherent(流暢)and strong(有力)都是我遇到過的問題。
讀文獻方麵是我一開始讀不懂,抓不住重心,但是T老師引導我一點點研讀,慢慢我就學會(hui) 了如何抓住重心,比如先讀introduction(開頭)和conclusion(結尾)看看文獻內(nei) 容和你講要寫(xie) 的文章內(nei) 容是不是相符,如果有關(guan) 聯但是關(guan) 聯不是特別大,就可以適當引用,不需要讀body paragraph(主體(ti) 段落),但是如果發現關(guan) 聯特別大, 就可以嚐試讀一下body paragraph並且可以根據這個(ge) 文章citation裏麵的文章來找相關(guan) 的文獻等等。
Q5. 機構在這個(ge) 過程中與(yu) 你的互動是什麽(me) 樣的?為(wei) 你提供了哪些幫助/支持?
A: T老師會(hui) 給我每個(ge) 任務都設好deadline(作業(ye) 截止日期),讓我有時間的緊迫感,在規定的時間內(nei) 完成。當然有時候我太懶了,所以老是miss deadline,這個(ge) 時候T就會(hui) 來催我。
在我來機構之前,我沒有列outline(大綱)的習(xi) 慣,但是T老師是個(ge) 特別注重outline的人,一開始我很不習(xi) 慣列outline,但是在寫(xie) John Locke文章的時候,我意識到了outline的重要性,如果有了一個(ge) 邏輯性強並且非常詳細的outline,當真正寫(xie) 起論文來,是非常快速的。
T老師在給我feedback和幫我修改文章這一塊給了我特別多的幫助,因為(wei) 我有時候寫(xie) 出來的文章比較沒有邏輯性並且有時候也不是特別strong(有力的),因為(wei) 我沒有找到特別solid(詳實的)證據去支撐我的觀點,這個(ge) 時候T就會(hui) 幫我指出來一些需要更改的地方,並且幫我用一些比較地道的語言來表達我想要表達的內(nei) 容。
Q6. 你對想要明年參加John Locke比賽,或者希望提升綜合學術能力的學弟學妹們(men) 有哪些建議?
A: (John Locke比賽)要早開始準備,在著手寫(xie) 之前一定要對每個(ge) 自己感興(xing) 趣的題目都做足夠研究,然後再選一個(ge) 自己最有把握並且最感興(xing) 趣的話題來寫(xie) ,這樣寫(xie) 起文章的時候不會(hui) 很枯燥。
閱讀文獻是寫(xie) 論文的基礎,隻有腦子裏有足夠學者的思想才能開始著手寫(xie) 文章,要不然思維會(hui) 比較天馬行空得不到證據的支持。
多閱讀學術文獻,因為(wei) 在閱讀過一些學術文獻之後才會(hui) 發現學術文章和平常寫(xie) 的一些小文章是有非常大的差距的,甚至一開始我剛讀學術文獻的時候,都無法理解文章的內(nei) 容。
(還有)要習(xi) 慣用學術論文的框架和formal(正式)的文字來闡述你的觀點,讓你的文章看上去並不像一個(ge) 毫無根據的文章,而是經過嚴(yan) 謹的邏輯論述和solid證據支持的。
老師寄語
我是在19年接觸到W同學的,到現在一年多的時間。在課堂上,W同學對社會(hui) 議題和哲學理論表現出極高的熱情,哪怕對於(yu) 某個(ge) 話題了解不深,也能順著老師的指引深入思考下去,並時刻保持樂(le) 觀積極的心態。從(cong) 缺乏係統性學術訓練,到在國際學術寫(xie) 作比賽中獲獎,作為(wei) 導師,著實為(wei) 她在這一年間取得的進步和成績感到開心。
學術思維說來並不複雜:在接收到繁雜的信息時,辨認哪些是事實,哪些是觀點,挖出觀點背後邏輯論證的框架,並為(wei) 觀點找到可信的證據。一篇學術文章,即是重新整理和提煉這一思維過程,此過程的深淺(或有無),直接決(jue) 定一篇學術文章的好壞。
由此可見,係統性的學術訓練不是在培養(yang) “書(shu) 呆子”,而是在培養(yang) 會(hui) 對自己看見、聽見的事情保持審慎的態度,理性地決(jue) 定相信什麽(me) 的學生。這樣的一種能力,在我們(men) 今天的社會(hui) 尤為(wei) 珍貴。
在機構,我們(men) 在訓練學生的學術思維之餘(yu) ,還致力於(yu) 於(yu) 幫助學生建立對自己學術能力的信心。隻要找對了方法,我們(men) 相信每個(ge) 孩子都能夠在學術上入門,找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並且在未來的學習(xi) 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好。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