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規劃

所謂「背景提升」

「背景提升」作為(wei) 一個(ge) 幾乎無中生有的概念,在幾年時間內(nei) 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盡管沒人說的清楚這到底是什麽(me) )我想這背後的原因值得討論。

為(wei) 什麽(me) 說這個(ge) 詞是硬生生造出來的呢?首先,這裏的「背景」到底說的是什麽(me) ?對於(yu) 一個(ge) 高中生來說,似乎國籍、族裔、父母的教育情況等等才是背景。其次,「背景提升」這個(ge) 詞在英文中找不到對應的概念:如果說是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那麽(me) 很明顯「課外活動」是一個(ge) 更好的翻譯;如果說是  academic honors,即學術榮譽,這明顯不能包含科研和暑期項目(隻有競賽才會(hui) 有獎項,或者說榮譽)。

但是這個(ge) 生造出來的詞,如此大獲成功,確實是因為(wei) 上述「課外活動」和「學術榮譽」確實沒有滿足實際需求。課外活動中包含很多非學術性的,沒有明確價(jia) 值,或者說“很水的”活動;而學術榮譽中真正有含金量的那些大獎,即使對於(yu) 最優(you) 秀的學生也很困難。

換句話說,現在以前30大學目標的學生,確實需要介於(yu) 可能很水的「課外活動」和往往太難的「學術榮譽」之間的項目。這些被稱之為(wei) 「背景提升」的項目,確實是大學非常看重的。不過因為(wei) 我實在不喜歡「背景提升」這個(ge) 詞,所以我會(hui) 稱之為(wei) 「學術拓展」,或者幹脆像本文標題中的「競賽、科研、暑期項目」這樣展開來說。

觀點: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me) 規劃
圖1:在美國大學通用申請係統  Common Application 中,除了文書(shu) essays 之外,有專(zhuan) 門的列表可以填寫(xie) 5項榮譽 Honors和10項活動 Activities,這其中就包括了競賽、科研、暑期項目。

一定要先定學術方向

那麽(me) 如何規劃競賽、科研、暑期項目呢?首先一定要先確定自己的學術方向。有以下原因:

首先,在一個(ge) 方向上持續積累能夠取得的成就肯定超過嚐試很多不同的事情。當然,在9–10年級,我們(men) 鼓勵先做一些輕量級的嚐試,一方麵是尋找學術方向,另一方麵也是培養(yang) 綜合能力。但在嚐試之後,肯定要做出一個(ge) 決(jue) 定,否則無法聚焦時間和精力。關(guan) 於(yu) 如何找到合適的方向,請參考我之前的推文:觀點:如何找到最合適的意向專(zhuan) 業(ye)

其次,本科申請是一個(ge) 係統性的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競賽、科研、暑期項目不能單獨考慮,而是要和校內(nei) 選課、標化考試、社會(hui) 活動等本科申請中的其它要素放在一起考慮。隻有確認了學術方向,才能做出一個(ge) 麵麵俱到的規劃。

觀點: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me) 規劃
圖2:這是斯坦福大學 Stanford University在本科錄取的通用數據集 Common Data Set (CDS) 中公布的錄取標準,其中被歸為(wei) 最重要 Very important的有九項之多:高中選課難度 Rigor of secondary school record、校內(nei) 排名 Class rank、校內(nei) 成績 Academic GPA、標準化考試分數 Standardized test scores、文書(shu) Application essay、推薦信 Recommendation(s)、課外活動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才華和能力 Talent/ability、品格和個(ge) 人特質 Character/personal qualities。

但是,這裏說的學術方向和總體(ti) 規劃並不是完全固定的,而是可以調整的。另外,絕不是說隻做和學術方向完全匹配的內(nei) 容,與(yu) 之相關(guan) 的課程和項目也要參與(yu) ,隻是在輕重緩急上要有不同。另外,學術方向也是可以調整的,隻要在規劃競賽、科研、暑期項目的時候考慮到可能的調整方向,提前做好準備就可以了。

規劃思路

不同學術方向的規劃思路是非常不同的。這是因為(wei) ,並不是所有學術方向都有競賽和暑期項目的,至少不同學科的競賽和暑期項目在難度、形式、含金量等各個(ge) 方麵的情況很不一樣。另外,除了各個(ge) 學科不同之外,每個(ge) 學生的情況也是不同的:有人更加擅長刷題,有人更加擅長自主研究,有人基礎很好,有人興(xing) 趣很強。

在今天這篇文章中,我想先說一些基本原則。我之後會(hui) 逐步寫(xie) 一些各個(ge) 學術方向的規劃思路(之前已經寫(xie) 過兩(liang) 個(ge) 學科的:學科解析之數學——最基礎也最多樣、學科解析之經濟學——最熱門卻最被誤解)

原則一:AMC等理科的學科競賽不僅(jin) 需要基礎知識,而且需要應試技巧。潛台詞:大多數人不適合理科學科競賽,因為(wei) 基礎知識和應試技巧都不是能夠在一兩(liang) 年裏培養(yang) 出來的。適合全力以赴打學科競賽的學生有兩(liang) 種:體(ti) 製內(nei) 的競賽生(要求不高,初中的時候奧賽省級二等獎就夠了)和天才(比如陶哲軒)。其餘(yu) 學生可以嚐試學科競賽,但是建議不要把目標定的太高,否則容易花了很多時間但沒有收獲。

觀點: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me) 規劃
圖3:這是AMC中國官網上關(guan) 於(yu) 國際數學奧林普克 IMO 美國隊選拔流程的圖示。實際競爭(zheng) 壓力比圖片中看上去的嚴(yan) 峻得多:隻有不到5%的學生可以從(cong) 第一輪的AMC進入第二輪的AIME,其中有大約5%可以進入第三輪USAMO(全體(ti) 參賽學生的0.25%),這其中又有大約10%可以進入第四輪MOP(全體(ti) 參賽學生的0.025%),這其中最後有20%組成了美國隊(全體(ti) 參賽學生的0.005%,而就是二萬(wan) 分之一)

原則二:科研非常重要,但科研的核心價(jia) 值是間接的。潛台詞:一般廣告裏說的論文發表、教授推薦信等直接產(chan) 出的作用有限。能寫(xie) 到廣告裏的東(dong) 西,要麽(me) 不稀缺,要麽(me) 不真實,但美本申請就是一個(ge) 越稀缺越真實才越有價(jia) 值的“遊戲”。當然,我不是說論文發表和教授推薦信沒有用,但這是一個(ge) 起點。科研的真正價(jia) 值在於(yu) 以下五項間接作用,這些加在一起的價(jia) 值遠遠大於(yu) 論文發表:

1. 樹立鮮明的“人設”。前提:你有一個(ge) 鮮明的人設,並且你的科研課題真的可以很好地支持這個(ge) 人設(所以我再重複一遍,要先確定學術方向,再做學術拓展的具體(ti) 規劃)

2. 展示用學術方法解決(jue) 社會(hui) 問題的認知和能力。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wei) 這其實就是美國本科教育的終極目標:培養(yang) 有知識有能力,並且能夠去解決(jue) 問題,改變世界的人。

3. 提供申請文書(shu) 和麵試的優(you) 質素材。前提:學生真的深入參與(yu) 了科研,並且在過程中有所感受和思考。

4. 幫助到後續的暑期項目申請。前提:在暑期項目申請截止前,至少要完成科研的大部分內(nei) 容,這樣才能夠在暑期項目申請材料中有所展示。

5. 用於(yu) 參加科研賽事,比如美國的ISEF(俗稱“英特爾”)和STS、全球都可以參賽的丘成桐獎等等。前提:科研課題的設計水準和學生做科研的實際投入達到了參賽要求,這需要在規劃中拿出足夠多的時間,並且選題時要充分理解比賽要求和過往作品。

觀點: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me) 規劃
圖4:亞(ya) 裔學生 Yunseo Choi獲得了2021年科學天才獎 Science Talent Search (STS) 冠軍(jun) 和25萬(wan) 美元(對的,你沒看錯),這一課題之前在丘成桐獎中取得了全球獎項。她用數學模型解決(jue) 了社會(hui) 科學(尤其是經濟學)中重要的配對問題 matching problem。

原則三:尤其對於(yu) 國際學校的學生來說,暑期項目非常重要。潛台詞:在國內(nei) 走競賽路線是很艱難的。前麵已經說了學科競賽的難度。在國內(nei) ,科研競賽其實也挺難的。因為(wei) 美國學生可以暢通地參加STS、ISEF、丘成桐獎這三個(ge) 比賽,但是國內(nei) 學生能夠直接參加的就是隻有丘獎,ISEF的參賽路徑宛如千軍(jun) 萬(wan) 馬過獨木橋,STS則是明確必須在美國參加(注:外籍學生在華參加ISEF流程類似於(yu) 美國國內(nei) ;美籍學生在華可以直接參加STS)。也就是說,在美國做一個(ge) 科研課題可以有三次參賽機會(hui) ,但在國內(nei) 就隻有一次。

寫(xie) 作競賽也是如此。美國最重要的寫(xie) 作競賽 Scholastic Art & Writing 隻允許美國本土學生參與(yu) ,而紐約時報 New York Times的比賽獲獎率極低(2%左右),英國的John Locke Institute Essay Competition在美國大學的認可度存疑(我們(men) 了解到的John Locke獲獎後錄取名校的學生全都有別的更大的成就)。這也使得國內(nei) 的學生缺乏好的參賽機會(hui) 。

相較而言,大部分暑期項目都錄取中國學生,不論是學科競賽所對應的 Ross, SUMaC 等數學夏令營,科研賽事所對應的RSI, SSP, RMP, SSTP, SSRP 等科研類夏令營,寫(xie) 作賽事所對應的 IWYS 等暑期項目,每年都會(hui) 錄取中國學生。當然咯,凡是頂尖的,都有難度。

觀點:競賽、科研、暑期項目怎麽(me) 規劃
圖5:麻省理工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在官網上列出了一些MIT認為(wei) 對高中生很有價(jia) 值的科研類暑期項目。其中不乏主辦學校排名不佳,但是項目本身曆史悠久且輸送大量學生進入頂尖大藤的例子,比如 Garcia Summer Scholars 是由是由本科排名第88的紐約州立石溪大學主辦的。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上一篇

要不要參加 John Locke?2021年獲獎數據分析

下一篇

如何找到最合適的意向專業?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