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有一個(ge) 非常明顯的趨勢是——很多英國私校的好學生不再把牛劍作為(wei) 唯一的出路,而是把目光投向美國頂尖大學。
英國私校協會(hui) Independent School Council發布的2024年《英國私校年度報告》顯示,美國正在成為(wei) 英國私校學生最喜歡的留學目的地——
48.1%的私校學生傾(qing) 向於(yu) 申請美國大學,已經接近半數!雖然相較於(yu) 去年數據有稍許下降,但美國依然是非常大勢的留學國家。同時,最受歡迎的10所海外大學中,美國大學就占據6個(ge) 席位,分別是芝加哥大學、哥倫(lun) 比亞(ya) 大學、紐約大學、南加州大學、耶魯大學、東(dong) 北大學。
英國私校的校長們(men) 也已經發現了這一現象,《泰晤士報》采訪的一位校長明確表示:“私校的學生正在放棄牛劍,有高達1/5的學生選擇了美國藤校。”
近幾年,我們(men) 也遇到了很多純英係的雙申學生,他們(men) 中的很多都提到了英國大學選擇的局限性——
Gloria 錄取劍橋大學&康奈爾大學
英國牛津和劍橋隻能選其一申請,相當於(yu) 已經放棄了一半的可能;如果申不上牛劍,G5剩下的三所和牛劍相差就比較大,G5之下差距就更大,容錯率很低。相比起來,美國同檔次的學校選擇會(hui) 比較豐(feng) 富,也更自由,不限數量,互相不排斥。
還有一些學生雖然在英高就讀,但覺得自己的性格更適合美國大學的教育模式——
Isa 錄取斯坦福大學
從(cong) 初中開始,我就被送往英國的中學讀書(shu) ,與(yu) 國內(nei) 相對比較應試的環境不同,國外的學校對於(yu) 學生的個(ge) 性發展是比較支持的,也有充分的自由度讓你去選擇自己想要深入研究的學科;同時,學業(ye) 壓力相對沒有那麽(me) 大,平時也有很多豐(feng) 富的活動資源開放,這種環境讓我如魚得水。
按照我父母的理想規劃,我會(hui) 在英倫(lun) 風的浸潤下一路成長到牛劍G5,成為(wei) 一個(ge) 精致儒雅的學問人(劃掉),但實際上我一直都隱隱的覺得,相對於(yu) 一絲(si) 不苟的英國,我的性格也許會(hui) 更加適合自由奔放的美國。
所以,盡管被劍橋拒絕讓我有些失落,但在我內(nei) 心深處其實有一點點“機會(hui) 來了”的感覺。
在與(yu) 機構深挖美本留學的Xiaoyi老師聊過之後,老師也跟老師說了一個(ge) 令人意外的結論:“到了常規輪,英高爬藤的表現應該會(hui) 更加亮眼。”
那麽(me) ,英高+美本是否成為(wei) 有目共睹的爬藤捷徑?英高學生隨便學學就能進藤校?
其實,從(cong) 英高到藤校Top10,遠比我們(men) 想象中要難得多!
在看之前,我們(men) 給大家準備了9-11年級英美申請規劃時間軸,大家可以對應自己當下的階段,看看接下來的關(guan) 鍵任務都有什麽(me) 吧👇
英國/美國9-12年級規劃時間軸
英高學生左手牛劍右手藤校?
真相:學生課業(ye) 壓力巨大,早申請比較吃虧(kui) !
都說美國的校內(nei) 課程占據了學生太多時間,那麽(me) 英高學生可能會(hui) 說“小巫見大巫”了。因為(wei) 在英國,很多知名的私立寄宿學校每周是要上6天課的(比如伊頓哈羅)。
而且,和國內(nei) 完全不一樣的是,英國的教育在GCSE和A Level階段仍然是很難偏科的,尤其是在GCSE階段,學生不僅(jin) 要文理兼修,部分學校還建議必修法語和西班牙語。即使到了A Level階段,很多文科生也沒有太多偏科的機會(hui) 。
比如機構有一位規劃期的九大公學學生,目標人文方向,本可以不學高數,但他們(men) 校內(nei) 數學已經達到了高數的難度,為(wei) 了拿A*就不得不“推”自己學好高難度數學。
如果把美高和英高做對比,相似之處就是學校課程大學認可度高,校內(nei) 的活動特別豐(feng) 富。
區別就是英高更注重學術能力和學術實踐。比如說對於(yu) 目標生物醫學方向的學生,英國在高中階段就會(hui) 提供大量的醫院實習(xi) 和科研機會(hui) ,這讓每個(ge) 學生能夠盡量對自己感興(xing) 趣的專(zhuan) 業(ye) 方向和未來的發展有更深刻而全麵的認知。
英高申美常見問題
除此之外,Xiaoyi老師提出了2個(ge) 英高學生規劃美本比較容易遇到的問題:
👉首先,英高學生一定要把“學得好”和“喜歡學”兩(liang) 件事區分開。
或許是英高學生太愛學習(xi) 了,甚至把80%的時間都用在學習(xi) 任務上,很容易因為(wei) 在某學科上表現好而忽視了自己真正的興(xing) 趣和熱愛。
說到這裏,Xiaoyi老師分享了一位典型的英高學生來自哈羅公學,他英國申請的是數學,美國申請的是商學院。
從(cong) 數學轉到商科的原因,主要是在討論“為(wei) 什麽(me) 喜歡數學”這個(ge) 問題的時候,學生的回答是整個(ge) 世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是一個(ge) 非常好用的工具,比如說音樂(le) 、體(ti) 育、環境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而在這些中,他最喜歡用數學來解釋商業(ye) ,比如說股票走勢、投資策略,或者貨幣的通貨膨脹現象等等。
學生在沒有任何商科競賽的情況下進了賓大沃頓商業(ye) 世界領導力LBW暑期項目,也在同步申請劍橋和美國藤校。
👉其次,藤校和牛劍搶學生。
對於(yu) 很多英高的學生來說,牛劍才是他們(men) 心目中的“第一學府”,學生往往會(hui) 放棄珍貴的早申的機會(hui) ,在至少拿到牛劍麵邀後之後再考慮衝(chong) 刺美國大學,或者在ED輪隻衝(chong) 刺特別頂尖的美國大學(大不了讀牛劍的心態),導致一部分英高學生容易在早申階段的錄取不出彩,但是在常規輪還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總結來說,英國私校在牛劍申請方麵的競爭(zheng) 力依然還是比較有優(you) 勢的,但是越來越多的私校生開始把目光投向美國頂尖大學,這也恰恰說明了英高學生的選擇變得越來越豐(feng) 富。希望大家永遠不要給自己設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正確的選擇!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