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比賽,要站在過來人的肩膀上。
圖源:2024年國創賽冠軍(jun) 爭(zheng) 奪賽現場
01項目成熟度
能拿到國獎的項目,基本都已經不同程度地落地實踐並取得了一些成果,形式包括不限於(yu) :媒體(ti) 報道、合同成交量、利潤率、服務社會(hui) 的效果……原則就是盡量以事實資料作證明,不要僅(jin) 僅(jin) 憑口頭話語去論述。
(1)合同成交量。如果是以盈利為(wei) 主要目的的項目,成交量、利潤率是證明項目價(jia) 值非常有說服力的硬指標。證明材料主要有:蓋章的正式合同、雙方負責人合作的現場照片、財務數據指標。如果截至參賽實在還沒有形成可觀的交易量,那可以爭(zheng) 取與(yu) 上下遊企業(ye) 達成一些戰略合作意向書(shu) 、購買(mai) 意向書(shu) ,或者展示項目的市場潛力、已取得的進展。
(2)利潤率。如果想論述你們(men) 的項目具有很可觀的利潤率,怎麽(me) 讓評委老師們(men) 信服?
一個(ge) 具有良好利潤率的項目,往往對應著在盈利能力(收)、成本控製(支)兩(liang) 方麵都有著出色的表現。所以,可以從(cong) 這兩(liang) 方麵入手論述,比如盈利能力可以展示項目在市場份額、市場定價(jia) 、營銷策略的優(you) 勢和壁壘,成本控製可以講述在項目專(zhuan) 業(ye) 技術領域,具有哪些成本瓶頸,本項目通過什麽(me) 技術/手段,起到了怎樣的降本增效作用。這樣,評委們(men) 看重的項目盈利能力,就會(hui) 變得有理有據、真實可信,而不隻是團隊成員們(men) 拍腦袋編出來的數據。
(3)媒體(ti) 報道。若材料中能展示“xx項目/團隊成員事跡獲得媒體(ti) 報道”,那並附上相關(guan) 圖片,無疑是對項目影響力的一種肯定。這可能源於(yu) 項目在解決(jue) 實際環境問題上的獨特方案,或者是在技術應用上的創新性突破,從(cong) 而引起了社會(hui) 的廣泛關(guan) 注和媒體(ti) 的興(xing) 趣。
(4)服務社會(hui) 的效果也是不可忽視的。尤其是非主賽道的項目,比如是致力於(yu) 扶貧、教育、公益誌願等的項目,更要展示出的則是“通過xx舉(ju) 措,從(cong) xx方麵,對當地的問題狀況產(chan) 生xx程度的改善和積極影響”,或是“直接或間接創造了xx數量的就業(ye) 崗位”。同時,主賽道的項目,也可以去簡略介紹下對社會(hui) 產(chan) 生的貢獻,這種社會(hui) 價(jia) 值的實現會(hui) 讓項目在眾(zhong) 多參賽作品中脫穎而出。
02技術含金量
(1)高水平論文。比如SCI一區、專(zhuan) 業(ye) 領域的頂刊頂會(hui) ,如果團隊成員發表了這些期刊的文章,可以考慮如下圖所示,將關(guan) 鍵信息(期刊名、影響因子、作者姓名、文章標題)詳細鋪陳開來展示,不僅(jin) 更有氣勢、容易給評委留下深刻印象,同時詳實的資料佐證也顯得更具真實性、說服力。相反,僅(jin) 僅(jin) 寫(xie) “團隊已發票xx文章”的簡單介紹方式則不容易獲得加分。
(2)專(zhuan) 利。發明專(zhuan) 利授權>公開;實用新型專(zhuan) 利含金量則低一些。也建議像上述論文一樣,將團隊成員在作者中的排序加粗展示出來。
(3)原理講解。比如通過關(guan) 鍵技術實現流程創新、產(chan) 品創新、服務創新,此時可針對亮點配以詳細的原理講解。展示時應配以直觀清晰的圖表、示意圖、流程圖、動畫視頻等可視化工具,深入淺出地闡述項目所依據的基礎原理、技術路線以及創新點所在。
介紹邏輯建議從(cong) 項目所解決(jue) 的關(guan) 鍵問題(痛點)出發,逐步剖析其背後的科學原理和技術邏輯,使評委能夠快速準確地理解項目的獨特價(jia) 值和創新價(jia) 值,從(cong) 而為(wei) 項目的整體(ti) 評價(jia) 增添有力的砝碼。
03項目創新性
容易被忽略但是非常重要的——創新性。
項目的創新性是國創賽評審中的關(guan) 鍵因素,也是最基礎因素,評委們(men) 都會(hui) 關(guan) 心你們(men) 團隊的這幾個(ge) 成員,到底做了哪些實質性創新。不管你們(men) 拿出來匯報的項目到底有多厲害,你們(men) 團隊的核心成員到底做成了哪些創新,這是影響評委打分的重要因素。
可以通過“市場調研和實踐調研的現狀VS自己項目”進行對比,是展示創新點的主流方式,清晰且具有說服力。對比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注意:對比的目的固然是展示自己的項目具有哪些碾壓性的優(you) 勢,但一切數據需基於(yu) 真實性原則,不可編造。如果確實取得了非常驚豔的效果,記得附上充分的證明材料,並做重點論述,這將是加分項。
04團隊夠強
一個(ge) 強大的團隊是國創賽項目成功的核心保障,包括指導老師、合作方以及團隊成員等多個(ge) 方麵。
(1)團隊負責人。團隊負責人一般在項目的專(zhuan) 業(ye) 技術領域具有突出表現,比如紮實深厚的專(zhuan) 業(ye) 知識儲(chu) 備為(wei) 項目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能夠精準把握項目的技術走向與(yu) 核心要點;學術成果上,發表的高質量學術論文、參與(yu) 的前沿科研項目以及獲得的專(zhuan) 業(ye) 獎項等,不僅(jin) 是其個(ge) 人專(zhuan) 業(ye) 能力的有力見證,更能為(wei) 項目注入先進的理念與(yu) 技術;一般還會(hui) 展示創業(ye) 經曆、個(ge) 人出眾(zhong) 能力等。
(2)團隊成員。團隊組成呈現出交叉學科的特點,覆蓋項目孵化所需要的核心要素。記得要以與(yu) 項目核心技術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的成員為(wei) 主。
(3)指導老師。指導老師是項目實力的專(zhuan) 業(ye) 背書(shu) ,因為(wei) 大學生參與(yu) 創新創業(ye) 基本都是初出茅廬,指導老師所能提供的資源和幫助,是拉開項目質量差距的重要影響因素。
(4)合作方。包括上中下遊等。建議在市場調研、產(chan) 品銷售、產(chan) 品試用等環節,與(yu) 專(zhuan) 業(ye) 領域內(nei) 具有一定影響力、知名度的企業(ye) 達成合作,這也是側(ce) 麵證明項目實力的有效途徑。
05呈現效果
在國創賽比賽中,項目的呈現效果至關(guan) 重要,計劃書(shu) 、PPT、視頻、動畫、路演形式以及最終匯報演講和答辯水平等方麵,都是體(ti) 現項目能力、給評委留下差異化印象的重要時機。
(1)計劃書(shu) 的目標是為(wei) 了快速抓住評委的眼球,讓評委清晰直觀地了解到項目的亮點和價(jia) 值。所以計劃書(shu) 最核心最重要的是摘要部分,計劃書(shu) 的摘要應是一篇簡短扼要、亮點突出的小正文,摘要中大膽輔以直觀的可視化圖表去突出重點、抓人眼球。其次重要的是目錄,評委在通過摘要大致了解項目後,通常會(hui) 依據目錄去檢索其感興(xing) 趣的具體(ti) 部分。
所以,目錄是否契合閱讀習(xi) 慣、是否能將重點與(yu) 亮點鮮明地凸顯出來,顯得尤為(wei) 關(guan) 鍵。最後是正文部分,厚厚的計劃書(shu) 正文,其功能類似於(yu) 工具書(shu) ,主要供評委在需要時進行詳細的檢索與(yu) 查找。因此,正文的每一個(ge) 章節、每一個(ge) 段落都需要精心雕琢,內(nei) 容要圖文並重、邏輯嚴(yan) 密、論證充分,語言表達要專(zhuan) 業(ye) 規範、通俗易懂,避免出現冗長複雜的句子和晦澀難懂的專(zhuan) 業(ye) 術語堆砌。在長段的文字表述中,圖表是最抓人眼球的。
(2)PPT、視頻、動畫。PPT主要目的是在我們(men) 向評委口頭講解時,讓評委更形象、準確地get到我們(men) 所講述的內(nei) 容,所以每一頁的文字不宜過多,關(guan) 鍵在於(yu) 突出項目亮點、關(guan) 鍵數據、核心技術、證明材料等內(nei) 容。視頻和動畫是為(wei) 了讓評委更容易理解複雜、抽象的原理、流程,增加項目的真實感和可信度。時長不宜過長,若是5分鍾的答辯,最好控製在30秒左右。
(3)路演形式。路演是非常能拉開差距的環節,大膽爭(zheng) 取、兩(liang) 點重點突出、有效互動,若能以此在答辯前就給評委留下印象,與(yu) 評委討論一二,將有效提升項目在評委心中的好感度與(yu) 認可度。
(4)最終的匯報演講和答辯水平。建議團隊成員中配置一名表達能力、外在形象都在線的成員負責項目的介紹演講,因為(wei) 匯報時間長,是給評委留下“第一印象”的大頭,需要重視“包裝”。換位思考一下,評委一天要坐在那裏一動不動地聽十幾二十個(ge) 項目匯報,所以他們(men) 不想聽雷同的套話,而是想聽特色亮點、聽創新技術,這正是我們(men) 匯報的原則。
在答辯環節,注意禮貌尊重,先簡明扼要的正麵回答,然後在展開講述的過程中,記得回答的目的是要展示項目做了哪些有價(jia) 值的工作、見縫插針展示項目的亮點。賽前一定要對答辯可能會(hui) 被問到的問題進行“押題”,提前組織好答案要點,因為(wei) 最終答辯時若出現磕磕巴巴、詞不達意、邏輯混亂(luan) 的回答,是很減分的。
(5)如果能帶上實物,現場展示操作過程、實際效果。說服力無疑會(hui) 增強不少。
寫(xie) 在最後:
國創賽舉(ju) 辦至今,曆屆項目實力越來越強。要想進入國賽,取決(jue) 於(yu) 省賽競爭(zheng) 激烈程度,也許有一些捷徑可走;但要想在國賽中取得好成績,那項目的每一方麵都必須有過硬的實力,需要我們(men) 在項目成熟度、技術含量、創新性、團隊建設以及呈現效果等方麵下足功夫,用心打磨。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