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主人公是畢業(ye) 於(yu) 南京某重點中學的DMMC校園大使張同學,現就讀於(yu) 美國威廉瑪麗(li) 學院,曾在Duke Math Meet國際站個(ge) 人挑戰環節獲得了團隊內(nei) 最高分。
在活動後的采訪中,他直言感謝DMM,使他獲得了非常寶貴的經曆。經驗是經曆時間打磨也不會(hui) 失色的金石,讓我們(men) 一起回顧張同學的分享吧~
初識DMMC
我想我第一次認識DMM的時候,應該和絕大多數人都不一樣。我是一眼就在眾(zhong) 多活動中選中了它。
高一上時我對數學很感興(xing) 趣,成績也還行,就向一位學長谘詢有哪些含金量高的數學類國際活動可以參加。當時,他發了一張截圖給我,裏麵包含了十多個(ge) 項目,但隻有“杜克數學”這幾個(ge) 字完全抓走了我的注意力。
“是不是因為(wei) 隻有這個(ge) 活動我用中文標注的所以特別吸引你?”學長調侃我。
“不是,因為(wei) 它是杜克啊!!!”
那時的我對杜克大學早有了解,不知何時這個(ge) 縈繞在心頭的名字早已化成了兩(liang) 個(ge) 字——夢校!夢校的名字如一道光,讓人清醒而振奮。我想如果真的能以這樣的機會(hui) 去杜克參加活動,必然算是實現了自己的一個(ge) 小夢想,當時的我抱著一顆矛盾的內(nei) 心,一方麵擔憂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支撐自己的雄心,另一方麵則告訴自己無論如何都要傾(qing) 盡全力衝(chong) 進杜克大學參加國際站!!
我和DMM的故事就這樣拉開了序幕。第一次接觸DMM的題目時還不知道哪可以刷DMM題目,沒有方向,隻能看看書(shu) ,其實是抱著一個(ge) 不確定的心態去嚐試。
DMM題目很有意思,有難度,但並沒有很多高等數學的要求,主要的挑戰就是時間!
DMM的個(ge) 人挑戰規則跟ARML一樣,但題目還會(hui) 稍微更難一些,5分鍾內(nei) 要你做出來的題目評估的絕對是方法,計算量有時真的是少的可憐,但這種思路上的靈巧與(yu) 碰撞正是我在數學中所追尋和享受的。
準備 DMMC
當時組委提供了講解視頻,這就是最簡單的準備方式,自己嚐試先去做,然後聽視頻中老師的講解。我的準備也大致如此,有幾個(ge) 講解視頻在去昆山之前甚至還沒看完……
在確定18個(ge) TEAM CHINA成員後就進入第二個(ge) 階段--準備最終的DMM。組委又安排了幾次網課,我還記得有一次課上到了晚上11點多,還記得當時老師提到了歐拉公式,其實講的是三角函數的那個(ge) ,我卻以為(wei) 是多麵體(ti) 的麵,邊和頂點之間關(guan) 係的那個(ge) 歐拉公式……被自己菜到無語。我覺得這樣下去不太行,於(yu) 是找了一個(ge) 老師一對一地輔導,在這過程中很多原先不懂的概念和方法也變清楚了。
不過印象最深的還是在北科大集訓的那一周多的時間,至今都非常難忘和感激。
其實那是一段挺讓人掙紮的日子,18個(ge) 人分成3個(ge) 隊早中晚進行規劃好的全天封閉式練習(xi) 準備DMM。白天掙紮於(yu) 那些被分配到的難題,晚上則獨自在房間裏琢磨白天還沒搞懂的題,題目鋪了一床,房間裏燈光又很昏暗,時常有種被題目難到兩(liang) 眼昏暗的絕望感……
但不得不說,回首這段集訓的日子,一切都是值得的,甚至是寶貴的!它帶給我的提高讓我在後麵的活動和學習(xi) 中都很受益。
關(guan) 於(yu) DMM國際站
DMM國際站當天,上午是Power round和Team round,下午是Individual。涉及到團隊合作的有Power和Team,前者難度大,且都是證明題。
我們(men) 組6人是分工做的,類似於(yu) 一人做(a), 兩(liang) 人做(b),剩下三個(ge) 人做(c)這樣分,我負責了寫(xie) 前麵幾道題的證明過程因為(wei) 過程也有分,並參與(yu) 了最後一小問的“猜”的過程,你聽的沒錯,就是“猜”,一個(ge) 在我看來能概括數學本質的字 (笑)。
我們(men) 之間也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但因為(wei) 時間非常緊,所以也沒有花太多時間爭(zheng) 論,基本上是聽取一方的意見了,不過誰又能確定自己說的就是正確答案呢?我是覺得大家隻要有想法有決(jue) 策就是好的,至少勝過在那糾結和猶豫。
印象深刻的事簡直太多了,就舉(ju) 兩(liang) 個(ge) 印象最深刻的說吧!
第一件是來到杜克時內(nei) 心的一種無法抑製的情感,當看到高高懸掛的Duke旗幟時,才突然意識到:哇!我真的來杜克了,這一切不是在做夢!內(nei) 心的激動是難以用言語表達的吧。
還有一件有意思的事發生在個(ge) 人挑戰時,當時坐我旁邊的是一位看著像印度裔的朋友。當做完4題時(2題2題一做),旁邊那個(ge) 印度裔小哥突然問我做對了多少題,我說一兩(liang) 道吧,我也不是很確定,出於(yu) 禮貌我也回問了他,然後他氣定神閑地舉(ju) 出一個(ge) 拳頭,暗示我0道。可能是被他良好的心態影響,後麵六道題雖難度增加但我發揮得也更好些,做對了其中的三道。
DMM帶給我的變化
DMM帶給我的改變更多是一種內(nei) 心的Self-actualization (Independent of show-off),讓我認為(wei) 我的高中生活至少有一些出彩的地方了,我整個(ge) 人也因此更加自信了。
數學的意義(yi) 不隻在於(yu) 它的表麵,更在於(yu) 看待和處理事情的角度和思維。數學對我來說更像是一個(ge) 挑戰,挑戰思想上的停滯和懈怠,當然它自身來說也足夠吸引我,這與(yu) 我初中高中以來遇到的很多數學良師有密切關(guan) 係。
之前也看過一些數學家談到對數學的理解,數學對於(yu) 他們(men) 來說可能更像是對這個(ge) 世界或者社會(hui) 的理解,更偏哲學化了一點吧。你可能會(hui) 問,不是研究自然科學和研究社會(hui) 學的人才會(hui) 做到這一點嘛?其實我覺得我在達到很多數學家的那個(ge) 境界前也不能完全理解這個(ge) 問題,但是我相信數學是一個(ge) 長期的伴友,你在跟它“鬥智鬥勇”的日子裏同時也在運用它和解讀它。
給大家的建議
我個(ge) 人覺得如果有學校或者機構有專(zhuan) 門的培訓效果會(hui) 更好,當然如果你對自己能力比較自信,也完全可以自己琢磨。
在眾(zhong) 多數學類的國際活動中,DMM大概處於(yu) 一個(ge) 中等偏上的難度,它明顯比AMC、Euclid、Math Kangaroo這種數學活動要難不少,但是跟HMMT、 PUMAC這一類top的比起來又容易一些。對於(yu) 這樣很有挑戰性的活動,如果沒有學校老師或者教練的輔導,想拿到很好的結果會(hui) 比較困難。
像DMM這種,有專(zhuan) 門的團隊培訓效果一定會(hui) 更佳,但是如果靠自己鑽,就是費力點,也不是不可能。拿我自己舉(ju) 例子,像我們(men) 國際部專(zhuan) 門搞這類活動的人很少很少,學校給的資源也不多,基本還是靠自己去看書(shu) 和摸索,遇到了實在搞不明白的題目,要麽(me) 上網查,要麽(me) 去問課外的老師。每個(ge) 人對自己的要求也不一樣,如果大家期望足夠高,還是要多花花功夫準備的。
DMM國際站的個(ge) 人挑戰部分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所有人都很放鬆。你會(hui) 看到很多來參加活動的美國本土高中生在活動前10分鍾還在草地上玩飛盤,過程中的氛圍也是很放鬆,大家一點都不緊張。所以我認為(wei) 心態一定要調整好,尤其是這種純個(ge) 人挑戰的,心態更重要。調整心態的方式各有不同,倒也沒必要非要模仿別人,隻要在活動開始那一刻時不想別的,心靜下來浸到題目中去,那就是一個(ge) 很好的心態+狀態。
當然了,還有一些策略也可以給大家分享分享——比如個(ge) 人挑戰最後幾題如果困難,可以考慮10分鍾時間全壓到一題上去,這樣心裏也不慌。團隊挑戰按照每個(ge) 人擅長的領域分題,不管是代數,幾何,數論,排列組合和概率,還是其他類型的雜題,按照類型分配好,團隊協作的效率會(hui) 更高。
我覺得喜歡數學活動的同學,都可以來試試唄,DMM何嚐不是一次機會(hui) 呢?
寫(xie) 在最後的最後
真的非常感謝Duke,在這再公開表白一次。
雖然到了申請季才發現自己和Duke的差距是肉眼可見的,但是Duke在我高中三年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我可以說沒有這樣一個(ge) 女神校,就絕對不會(hui) 有今天的我,她或許就是在我要放棄要墮落時支撐我的那一個(ge) 信念吧。
其實看到身邊很多比我優(you) 秀的大佬申請Duke時,我告訴過自己,我可能實力上不如他們(men) ,但我不信他們(men) 中有人比我更熱愛Duke, 我也不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從(cong) 開始了解到完全喜歡一個(ge) 學校長達3-4年之久的,雖然最後坦然地點開portal看到了那一封拒信,但我依然感激她成為(wei) 這幾年來激勵我的那個(ge) “夢”!
文章轉載自: ITCCC理工科引力圈,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