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錄取經驗分享

引言

留學申請是一場既激動人心又充滿挑戰的旅程。每一位申請者都希望在這條路上留下自己獨特的足跡。今天,我們(men) 有幸邀請到了Anna同學,她以優(you) 異的成績和全麵的能力,成功獲得了克萊蒙特麥克納學院CMC(2024文理學院11名)和NYU(2024U.S.News35名)的青睞。她以非綠卡持有者和非第一代大學生的身份,克服了種種挑戰,展現了非凡的適應力和堅韌不拔的精神。

【錄取院校】

克萊蒙特麥肯納學院。2023年秋季,共有5799位學生申請,錄取了645名學生,錄取率約為(wei) 11.1%,和美國前15名左右的大學錄取概率相當。

其中國際學生群體(ti) 中,有1432位學生申請。隻錄取了106位學生學生,錄取率僅(jin) 為(wei) 7%左右。

Anna把申請流程分為(wei) 了四類,分別是學術成績,標化成績,課外活動和申請文書(shu) ,一起看看她是怎麽(me) 做的吧!

學術準備:有選擇性地追求卓越

Anna: 我的IB預估分是45/45,選課是四門high兩(liang) 門standard。HL選的課有Business Management,Economics,Math AI,English L&L;SL選的課是Chinese A L&L,Biology.

IB學習(xi) ,我認為(wei) G10到G12的IB成績總體(ti) 穩定在43/45,也就是說你有一門課可以是六的成績,然後在TOK和EE的這兩(liang) 門課成績中大概兩(liang) 個(ge) B,可能再減一分,這樣43分的成績是一個(ge) 比較能衝(chong) 藤的基礎。

再看HL的性價(jia) 比。IB選課,它是由higher level和standard level這兩(liang) 種上課方法。High level會(hui) 比standard level一周多兩(liang) 節課,其次它會(hui) 有很多額外的高級知識點,造成很多課業(ye) 的壓力。但high level它的性價(jia) 比到底在哪?

我覺得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維度來簡單分析,第一個(ge) 維度就是所選課程跟你申請形象的匹配度。比如說我的high level選了商管和經濟這兩(liang) 門特別貼我申請形象的課,還選了這個(ge) Math AI,也是一門偏應用的數學學科,最後還選了一個(ge) 英語的母語級別的課程,體(ti) 現出我的語言水平。我的選課難度首先絕對不是最高的,但從(cong) 貼合度上,我覺得我的選課是比較能滿足我的需求。

IB三個(ge) 選項,一個(ge) 是貼合度,一個(ge) 是難度,還有最後一個(ge) 是高分程度,這個(ge) 三角形我覺得永遠是沒有辦法三門都滿足的,除非你真的特別有在課業(ye) 中取得脫穎而出成就的決(jue) 心和時間,不然我們(men) 隻能抉擇去選擇其中的兩(liang) 個(ge) 角。

那當時呢,我和Bruce老師和Ryan老師商量下來,傾(qing) 向於(yu) 把我的得分高,還有我的貼合度給cover掉,然後把課程難度的這點給leave out。

G10到G12的IB成績總體(ti) 穩定在43/45,也就是說你有一門課可以是六的成績,然後在TOK和EE的這兩(liang) 門課成績中大概兩(liang) 個(ge) B,可能再減一分,這樣43分的成績是一個(ge) 比較能衝(chong) 藤的基礎。

再看HL的性價(jia) 比。IB選課,它是由higher level和standard level這兩(liang) 種上課方法。

High level會(hui) 比standard level一周多兩(liang) 節課,其次它會(hui) 有很多額外的高級知識點,造成很多課業(ye) 的壓力。但high level它的性價(jia) 比到底在哪?我覺得可以從(cong) 兩(liang) 個(ge) 維度來簡單分析,第一個(ge) 維度就是所選課程跟你申請形象的匹配度。

比如說我的high level選了商管和經濟這兩(liang) 門特別貼我申請形象的課,還選了這個(ge) Math AI,也是一門偏應用的數學學科,最後還選了一個(ge) 英語的母語級別的課程,體(ti) 現出我的語言水平。我的選課難度首先絕對不是最高的,但從(cong) 貼合度上,我覺得我的選課是比較能滿足我的需求。

IB三個(ge) 選項,一個(ge) 是貼合度,一個(ge) 是難度,還有最後一個(ge) 是高分程度,這個(ge) 三角形我覺得永遠是沒有辦法三門都滿足的,除非你真的特別有在課業(ye) 中取得脫穎而出成就的決(jue) 心和時間,不然我們(men) 隻能抉擇去選擇其中的兩(liang) 個(ge) 角。

那當時呢,我和Bruce老師和Ryan老師商量下來,傾(qing) 向於(yu) 把我的得分高,還有我的貼合度給cover掉,然後把課程難度的這點給leave out。

標化考試:早規劃早完成

Anna:我的標化是比較快結束的,首考即下車。我的SAT是首考1560,之後托福我就沒有很花心思。到了11年級比較空的時候,我挑了一天把托福考掉了,直接115下車,這幫我省掉了很多申請時間。

但我不是很建議大家效仿我先SAT後托福的做法,因為(wei) 我之前在備考美高的時候,就已經有托福的準備經驗了,所以我清楚搞定托福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因此就把準備SAT放在了前麵。

但SAT的難度明顯是比托福要高了不止一個(ge) 層次,無論在詞匯還是語法還是各種題型上,對之前沒有考試經驗的同學來說會(hui) 很困難。

當然SAT跟雅思也是同理。我會(hui) 建議先把功課放在第一位,然後SAT放在第二位。另外,我建議標化這兩(liang) 項大家該考的話就早點考掉,對於(yu) IB學生來說,我就會(hui) 建議大家G10至少把一門標化先考掉,這樣後麵的壓力真的會(hui) 小很多。

課外活動:展現個(ge) 性與(yu) 熱情

Anna:我的課外活動是從(cong) G9開始的。大概的線路是:G9 IGEM;G10 USABO+CTB+助盲跑;G11 NGO實習(xi) +WGHS+BBAY。了解生物的同學可能會(hui) 知道,IGEM和USABO其實是生物的競賽,因為(wei) 我當時經曆過路線上的轉變。在G9和G10的時候,我個(ge) 人是想選生物方向的。但在G10的CTB中,我發現我自己更具有領導力,還有活動組織能力,包括我的興(xing) 趣點也在這裏。所以,我的申請方向就從(cong) 生物側(ce) 重轉向了商科。

後來和Bruce和Ryan老師討論後,我們(men) 打算把這條線繼續延續下去。比如G11的NGO實習(xi) ,是在一家製藥公司實習(xi) ,把我對bio的bio engineering的興(xing) 趣通過bio medicine的角度延續下去。我對商科的興(xing) 趣則是WGHS和B-BAY的夏校中得到了更強的延伸。在WGHS裏,高中生需要就是給客戶設計一套投資方案,類似比較難的沃頓投資賽和B-BAY加州伯克利學院的夏校。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會(hui) 去打商賽,但是我其實個(ge) 人體(ti) 驗下來,感覺商賽不是一個(ge) “最商科”的approach. 商科的核心二字應該落在創新,還有可能是跟人打交道的環節中,商賽固然有一些創新的空間,但它的核心其實還是大家做的千篇一律的事情,它不是一個(ge) 特別真正具有創新精神的東(dong) 西。我會(hui) 覺得找穩重心的方法。

應該是腳踏實地去挖自己身邊的social issues,去找是什麽(me) 問題,讓你當時想要成為(wei) 商科人。對我來說,我當時就是以身邊殘障群體(ti) 的問題切入,做了自己的第一個(ge) business venture,後麵又順著自己喜歡的medicine往下深挖,把我自己身上的生物形象跟商科的形象融合到一起。最後呢,在夏校期間和誌同道合的朋友開了另外一個(ge) business venture是一家bio medicine相關(guan) 的一個(ge) 小創業(ye) 項目。

我覺得這樣的道路是真的有個(ge) 人特色,而且真的是我想自己做的事情。包括後麵我把這個(ge) 創業(ye) 項目上傳(chuan) 給了現在錄取的學校,他們(men) 還給我寫(xie) 了郵件,專(zhuan) 門有提到他們(men) 對我創業(ye) 項目感興(xing) 趣。所以我覺得美本學生,特別是商科學生,要考慮清楚自己究竟該做什麽(me) 活動,究竟怎樣才是好的申請形象。想辦法創業(ye) 或者開一個(ge) 項目,至少當一次leader,這可能是一個(ge) 能迅速知道自己未來想要幹什麽(me) 的一個(ge) 好方法。

我的活動分為(wei) 五類:

  1. Business venture(Audiofit,PhillDog)

  2. Biology(IGEM,USABO Gold)

  3. Business Events(BPC,WGHS,B-BAY)

  4. Sports(Track&Field,ShePHield flag football)

  5. Internships(NGO,Pharmaceuticals)

可能招生館第一眼會(hui) 抓捕到的我三個(ge) Business venture,Biology,Business Eventes這三個(ge) 最重要的活動要素。剩餘(yu) 的兩(liang) 個(ge) 呢,是對於(yu) 所有申請來說的一個(ge) 附加項。大家在篩選最後活動列表時也可以去參考一下,比如說興(xing) 趣愛好,除了放sports還課業(ye) 放Instrument,最好能在專(zhuan) 業(ye) 上能找到共性,我放sports,也是因為(wei) 他們(men) 有team working,有leadership.

Business venture是我的兩(liang) 個(ge) 創業(ye) 項目,第一個(ge) 是audiofit,它是一個(ge) 輔助視障人事運動的軟件,是當時G10我在CTB的時候跟朋友一起開發的,也是一個(ge) 跨越了我活動三年的非常主線的活動核心。PhillDog是我在11年級的夏校期間跟我的夏校朋友做的項目,是一個(ge) 智能的去tackle美國的止痛藥泛濫的智能藥瓶吧。其中大家可能可以看到我嚐試在用ai解決(jue) 第一個(ge) 問題,它是會(hui) 更偏向於(yu) 社會(hui) 關(guan) 懷的,即視障人士的權益保障。第二個(ge) 是從(cong) biotech,科技再加上公共健康的角度去解決(jue) 一個(ge) 社會(hui) 性大問題。

夢想繪卷,青春筆觸:Anna的申請故事

我一直強調要把商科跟另外一個(ge) 學科結合起來,因為(wei) 我覺得商科它是一個(ge) 非常難以單獨行走的學科。商科存在於(yu) 每個(ge) 行業(ye) 之中,但沒有一個(ge) 單獨的行業(ye) 是為(wei) 商科而設的,它就是這樣一個(ge) 能運用於(yu) 所有行業(ye) 中,一個(ge) 非常萬(wan) 金油的學科,所以呢,我會(hui) 建議大家在申請的時候應該specify你到底對哪部分的商科感興(xing) 趣。不止是管理一個(ge) 公司,或者對創立任何一項新的事業(ye) 感興(xing) 趣,招生官可能希望看到的並不隻是一個(ge) 非常空洞的東(dong) 西,而是有腳踏實地的行動,有起因,有結果,有故事,有足夠深度和經過穩重思考之後得出這樣的一個(ge) 產(chan) 物。

在我的兩(liang) 個(ge) 創業(ye) 項目中,其實都體(ti) 現我對public health,對於(yu) biology的熱情,而且一個(ge) 是從(cong) 比較微觀的小群體(ti) 的關(guan) 懷出發,另一個(ge) 可是對一個(ge) 社會(hui) 大現象的一個(ge) 反思。所以我會(hui) 覺得在視角的呈現上,我也呈現了一個(ge) 比較多元、比較具有廣泛意義(yi) 的視角安排。對招生官來說,他可能也會(hui) 覺得我真的有發現問題、解決(jue) 方法的熱情和能力。我很建議商科的學生做business venture,找到一個(ge) 比較好的團體(ti) ,看能不能做出一個(ge) 真實的產(chan) 品,這是一個(ge) 非常對商課學生來說非常大的加分項。

同時我參加過以及覺得挺不錯的商賽,首先是BPC。BPC其實是國內(nei) 這兩(liang) 年好像新辦的一個(ge) 競賽,它的全稱是business pioneer competition。它給的商業(ye) 案例分析的模式存在的,比如說針對特斯拉在19年經曆的危機,給他設計一套解決(jue) 方案。比較有意思的點是,全球賽是可以去哈佛參加,我去參加了並且在那邊大概待了一周兩(liang) 周的時間。回來的時候,我覺得收獲比較大的是在這個(ge) 項目能提供的是腳踏實地研究的機會(hui) ,因為(wei) 它會(hui) 讓你線下了解波士頓街頭,讓你去線下參觀波士頓公司。比如采訪當地街頭快餐店,弄清楚他們(men) 的供應鏈,弄清楚他們(men) 的一些sustainability attempt,最後在哈佛的校園裏做一個(ge) case study。我覺得這個(ge) 還挺有意義(yi) 的,當然它這個(ge) 門檻比較低,也比較適合大家對商科有興(xing) 趣,但是還不確定怎麽(me) 入手的朋友去接觸。

第二個(ge) 是我非常建議打的WGHS,沃頓投資賽。我認為(wei) 它是商賽裏真正唯一個(ge) 打起來會(hui) 有含金量的一個(ge) 比賽,因為(wei) 它是一個(ge) 難度非常非常高,專(zhuan) 業(ye) 性非常非常強的一個(ge) 比賽,你需要有非常紮實的債(zhai) 券股票分析能力,包括整理資料、靈活應用數據模型這樣的能力。如果能打進一個(ge) 比較好的名次的話,我會(hui) 覺得會(hui) 對你申請商科很有幫助。

活動圖

夢想繪卷,青春筆觸:Anna的申請故事

接著是B-BAY,它是伯克利哈斯學院創辦的一個(ge) 夏校項目,為(wei) 期是兩(liang) 周,其中我自己個(ge) 人最大的收獲就是我的business venture.我會(hui) 覺得如果商科學生真正要做什麽(me) ,我會(hui) 說第一個(ge) 推薦去試看沃頓投資賽;第二個(ge) ,參加一個(ge) 商科類的夏校。

再來看sports和internship的部分,我覺得這個(ge) 部分要因人而異,不是一定要放在活動列表上。這兩(liang) 項是對我來說有意義(yi) 的活動。從(cong) sports角度出發,它能用一種美國大學喜歡的角度和我自己很appreciate的角度去體(ti) 現我擅長團隊合作的特性。體(ti) 育項目也能向招生官證明,你不隻是個(ge) 書(shu) 呆子。同樣的,實習(xi) 也是告訴招生官,你能在現實社會(hui) 中運用你在校內(nei) 學到的東(dong) 西,你是個(ge) 願意去把知識化為(wei) 實踐的申請者。所以呢,我會(hui) 非常建議申請商科的大家把自己喜歡的體(ti) 育項目,喜歡的團隊項目寫(xie) 在申請資料裏麵。

夢想繪卷,青春筆觸:Anna的申請故事

接著聊聊活動反思。第一個(ge) 是要確保活動間的邏輯性。我當時跟匯藤的老師們(men) 聊天時感悟,不要把一個(ge) 活動做到一半,然後拋下開始一個(ge) 新的東(dong) 西,哪怕你發現之前那個(ge) 活動不是你自己喜歡的。我會(hui) 認為(wei) 生命中的每一段經曆,都是有價(jia) 值的,都會(hui) 影響你的為(wei) 人,甚至是潛移默化的改變你後麵的人生軌道,我覺得美國大學可能在很多時候也是follow這個(ge) 價(jia) 值觀的,招生官會(hui) 覺得沒有一個(ge) 活動是壞活動,重要的是你怎麽(me) 去反思?怎麽(me) 把它運用在你未來的活動經驗中。

所以呢,我選擇了雙線並進的方式,比如說我是在進行商科項目創業(ye) ,但這個(ge) 關(guan) 於(yu) 生物方麵;其次,雖然我課外沒有再打競賽,但是我課內(nei) 還在繼續學;最後,我雖然做的是商科實習(xi) ,但是這和醫藥製藥方麵有關(guan) 。這樣能確保招生官從(cong) 單個(ge) 活動之間看出邏輯關(guan) 係,拚接出一個(ge) 完整的人,而讓他confuse的申請形象。

第二個(ge) 呢,就是提前規劃,長期投入。我覺得知道了哪些節點該在哪些時候發生,才能比較好的去提前規劃自己的do to list,確保他們(men) 能夠連續下去。為(wei) 什麽(me) 我沒有把生物節點給抓掉?因為(wei) 美國招生官他其實很喜歡看到你在一個(ge) 領域裏長期的走下去,而不是在多方麵領域都有淺淺的嚐試,但沒有一個(ge) 是能被履行下去。所以呢,我覺得長期投入是在三年中,大家最需要努力去維持的一個(ge) 點。

第三個(ge) 呢,對於(yu) 商科的學生來說,我想說的有三點。第一個(ge) 就是上課,商科一定是一個(ge) 依附在其他學科上的存在。所以呢,當你在說我是一個(ge) 商科學生時,最好也要跟招生官說出你是偏向哪一方麵的商科學生,因為(wei) 商科它是一個(ge) 非常需要你做出實際影響的學科。第二個(ge) ,是選擇要innovator或者manager的申請形象。第一個(ge) ,innovator也就是創新者,比如說像Elon Musk,還有Steve Jobs等在一個(ge) 領域有所創新的人。對於(yu) 這部分同學來說,我覺得需要突出的潛質就是你永遠能夠發現問題-解決(jue) 問題,而且敢於(yu) take risk。

同時呢,商科還有另外一部分人,是管理人。他們(men) 關(guan) 注business management.他會(hui) 發現我很喜歡跟人打交道,很喜歡去做團隊合作,去協調人與(yu) 人之間溝通,或者去管理一個(ge) 團隊的運轉,比如像蘋果現在的CEO Cook。

那兩(liang) 者是我總結歸納下來,覺得差異比較大的兩(liang) 類商科人。在申請的時候我會(hui) 建議大家努力把要麽(me) innovator要麽(me) manager的這一麵展現出來,不要在中間顯得太含糊,因為(wei) 這兩(liang) 者難去平衡,或者說難以兩(liang) 全其美的。我建議大家在最後主文書(shu) 的呈現上,都對這方麵做一個(ge) 思考,我到底是哪一類人?我到底更擅長管理,還是更喜歡創新?這是我覺得對自己反思到位的一個(ge) 呈現。

最後呢,就是警惕從(cong) 眾(zhong) 心理,活動在精不在多。我覺得比起做很多的活動,做一個(ge) 時間跨度非常廣,深度非常深的好活動,往往價(jia) 值更高,因為(wei) 它往往能carry你的文書(shu) ,能向招生官說明,你到底是怎麽(me) 樣一個(ge) 人。因為(wei) 人生它其實也是這樣,它不是一個(ge) 每天都能去發現新東(dong) 西,每天都能有新旅程的發展。招生官知道人的精力永遠是有限的,他會(hui) 希望你能表現出來的,你對一件事情有持續的熱愛和深刻的反思。

申請文書(shu) :講述自己的故事

Anna:申請文書(shu) 是我申請過程中最為(wei) 重視的部分。先來聊聊主文書(shu) 。看你關(guan) 注的核心問題在哪裏,覺得最能影響你的一個(ge) 節點或是事件或是思想究竟是什麽(me) 。當你的個(ge) 人特質被personal statement給呈現出來的時候,這篇個(ge) 人陳述就是極好的。當時我的文書(shu) 老師Ryan就會(hui) 幫助我推翻自己以往觀念,去反複回憶自己經曆過的所有挫折,還有一些可能不是很愉快的moment,再去挖掘裏麵的一些新思想,所以這確實是一個(ge) 需要比較花心思的一個(ge) 東(dong) 西。當時我準備了大概一整個(ge) 暑假,我身邊有同學改了十幾稿,最後還是被推翻。所以很建議大家可以從(cong) 高一就開始思考,自己到底要寫(xie) 什麽(me) ,做好積累。

接下來是小文書(shu) ,每所大學可能會(hui) 讓你寫(xie) 一到兩(liang) 篇。或者兩(liang) 到三篇的小文書(shu) ,以碎片化的方法和問題去整呈現你到底有什麽(me) 特質。常見的主題有why school和why major,這部分大家可以上官網去了解他們(men) 學校的精神,學校比較獨特的地方,再它們(men) 放到你文書(shu) 裏麵。常見的主題還有:你經曆過最難的困難是什麽(me) ?what's one way you've helped your community?你需要貼合學校特色去構思的,它們(men) 相對來說篇幅比較短,但每一篇也要認真寫(xie) 。

被我歸位文書(shu) 底下的另一項就是推薦信。推薦信一般是找兩(liang) 個(ge) 學科差距比較大的老師來幫你寫(xie) ,體(ti) 現你學科形象的完整性。這體(ti) 現你並不偏科,而是能在各個(ge) 學科之間找到balance。我會(hui) 推薦大家選一個(ge) 從(cong) G10或G11年級就開始帶你的老師,你們(men) 之間一定要有比較多的對話,然後下課時間有交集,這樣老師能依靠他的經曆以及一些conversation來寫(xie) 你到底是怎麽(me) 樣的一個(ge) 人。時間節點上呢,一般在G11高二的第一個(ge) 學期前就要跟老師進行口頭上的確認。因為(wei) 有些老師很忙,可能有很多學生找他寫(xie) ,所以你最好盡早地去確認。最後,建議積極與(yu) 老師溝通,保證個(ge) 人形象的全麵展示。無論是學科上的熱情、見解或困惑,一定要多跟老師展現。

麵試準備:自信與(yu) 真誠

Anna:最後就是麵試,麵試這一頁我簡單分為(wei) 四個(ge) 環節去講。首先,很多學校其實是沒有麵試的。我身邊很多朋友想展示我在conversation之中的魅力,就會(hui) 去選擇一個(ge) 叫initial view的平台,就是第三方麵試機構。他會(hui) 以一個(ge) 麵試官跟你對話,然後錄像下來,向大學展示自己的麵試水平。

其次呢,如果碰到校友麵試,或者是alumnus team的麵試,比較普通的問題會(hui) 有高中生活、學習(xi) 興(xing) 趣、未來規劃,還有你對個(ge) 人興(xing) 趣開展的了解,以及你可能文書(shu) 上展現不出來的那一麵。其次呢,就是一些個(ge) 人化的問題,麵試官會(hui) 關(guan) 於(yu) 你提交上來的資料進一步詢問你,比如說有些活動的細節,詢問你在碰到某些活動時候碰到的具體(ti) 困難,所以在麵試之前,我還會(hui) 建議大家一定要去熟悉自己的文書(shu) 內(nei) 容,activity list上的所有活動都必須熟練地去記其中的細節,以確保麵試官在問到的時候,不會(hui) 像是一個(ge) 完全不了解自己資料的申請者。

第三個(ge) 呢,就是Q&A環節,這時候就是由你來向招生官提出一些問題。在這個(ge) 環節,我會(hui) 建議大家在每一場麵試之前,都去準備一些比較獨特的問題,最好能結合你自己,比如你的現況,結合你的興(xing) 趣愛好,結合你的一personal preference去向招生官提出的問題,這樣一方麵能體(ti) 現出你對他們(men) 學校實打實的興(xing) 趣,也能彌補你之前回答太淺的情況。如果你想表現出你對一些問題的深入思考,也可以再追問幾個(ge) 問題。

結語
Anna:留學申請是一場個(ge) 人成長和自我發現的旅程。我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和幫助。記住,每個(ge) 人的申請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相信自己,堅持自己的選擇,你一定能夠成功。

【競賽報名/項目谘詢+微信:mollywei007】

下一篇

英國學生真的是比較頑皮一點嗎?

你也可能喜歡

  • 暫無相關文章!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

插入圖片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