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案例基於(yu) 真實事件,僅(jin) 用於(yu) 分享經驗,無任何商業(ye) 推廣意圖。
Jeremy
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錄取
Natural Science
UCL自然科學、化學錄取
曼徹斯特大學、香港大學錄取
學術背景:
選課:
數學實考A*,化學、物理、高數預估A*
競賽:
●UKChO 中國區前15名
●Physics Bowl 金獎
NSAA分數:6.2;6.7;9
01、前期規劃
為(wei) 什麽(me) 選擇自然科學?
實際上,我是到了申請前,差不多8、9月時才最終定下來申請劍橋大學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的。在此之前,我一直很糾結是申請牛津的化學係還是劍橋的自然科學。牛津的化學係專(zhuan) 攻化學專(zhuan) 業(ye) ,但劍橋的自然科學包含了許多學科。
對比之下,我覺得劍橋的自然科學學習(xi) 內(nei) 容更豐(feng) 富,並且有很多科目交織在一起,我會(hui) 有更多機會(hui) 去學習(xi) 其他學科。
從(cong) 進入高中階段開始,我就很喜歡化學,學習(xi) 其他學科也是希望能和化學有更多互補、結合。綜合考慮之下,我覺得劍橋的自然科學專(zhuan) 業(ye) 會(hui) 更適合我。
最開始選學院時,老師們(men) 給我分享了各個(ge) 學院的錄取反饋,我自己也去大致地了解了劍橋的各個(ge) 學院。最後結合學院的中國學生錄取數據和學院氛圍環境,定下來了最後的學院。
做過哪些相應的學科探索?
關(guan) 於(yu) 學科的探索,我曾參加過兩(liang) 次UKChO,第二次參賽排名中國區前15。此外,我還參加過CCC和CCO,都拿到了金獎。其他類型的探索我還參加過EPQ,做過關(guan) 於(yu) 電池的課題。
02、申請期
文書(shu) 準備:
最開始我上了很多閱讀課(reading),在這個(ge) 過程中收集了許多可以寫(xie) 進文書(shu) 的內(nei) 容。最開始的初稿是我自己獨立完成的,之後我和文書(shu) 老師做了很多溝通,他們(men) 給了我非常多的修改建議。
我們(men) 修改了很多內(nei) 容,老師們(men) 幫我重新定了文書(shu) 框架,並且也篩選了文書(shu) 內(nei) 容。最後的文書(shu) 終稿和我的初稿甚至看起來像兩(liang) 個(ge) 人寫(xie) 的,這個(ge) 過程中我也重新樹立了對文書(shu) 的認識。
筆試準備:
筆試我準備了比較長的時間,上了很多節課。最開始,我們(men) 是先練習(xi) 一些例題和相似的題,了解題型和學習(xi) 技巧;平時我自己也會(hui) 做一些沒那麽(me) 複雜的數學題,以此來鍛煉自己的寫(xie) 題速度。因為(wei) 在我看來,筆試速度特別重要。
麵試準備:
當時我筆試考完後,就覺得自己沒有考得很好,心態上就有一些動蕩。所以我就覺得後續的麵試非常重要,因此麵試準備時的壓力就很大。
因為(wei) 麵試的形式和題目比較隨機,考察的東(dong) 西也比較難,所以我做了很多模擬麵試,盡可能地接觸更多的麵試場景。最終實際麵試我覺得和模擬麵試的形式還是很相似的,主要是以問答展開。不過在經曆了多次模擬麵試之後,我的心態會(hui) 有一些改變,也會(hui) 更從(cong) 容一些。
當時給我做模擬麵試的crystal和TMR老師,我對他們(men) 印象很深刻,在模擬過程中,我們(men) 不斷交流自己的想法,我覺得這樣的課程狀態比老師單講會(hui) 更有幫助,也幫我避掉了很多坑。
學習(xi) 資源分享:
Jeremy 推薦書(shu) 籍
我推薦Clayden Organic Chemistry和Why chemical reactions happen這兩(liang) 本書(shu) ,前者有很多很有用很有意思的有機內(nei) 容;後者主要偏無機,大概講解了化學的基本和一些複雜的原理。
同時我也推薦Khan academy,裏麵很多免費的課程分享,知識點分的非常細 講的也很清楚。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