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nny(美國樂(le) 人教育)我在商學院學習(xi) 的時候, 有一句話記得很牢, 那就是:“The essence of strategy is choosingwhat not to do." (戰略的核心,就是選擇什麽(me) 不做)。
看見別人在做什麽(me) , 自己也覺得非做不可, 原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麽(me) , 不知道要什麽(me) , 不要什麽(me) , 所以不懂得取舍。大部分升學顧問,會(hui) 跟學生和家長說:“你要做這個(ge) , 做那個(ge) , 你就可以進好學校!” “我們(men) 可以輔導你做這個(ge) 背景提升, 那個(ge) 學術競賽,你申請這個(ge) 夏校, 得那個(ge) 獎,你就可以進好學校!” 。
一言以蔽之, 都是在“做加法”。國際學校為(wei) 了“卷”, 也會(hui) 有老師跟學生說:“你課後到這個(ge) 補習(xi) 班提前上AP”, “你到那個(ge) 補習(xi) 班去補托福, 補A-level”, 造成學生在學校裏上一整天課, 晚上及周末又在補習(xi) 班裏再一天上4-5個(ge) 小時的課。整個(ge) 高中生涯, 變得非常的悲慘。
“最高要求 vs.基本要求”
一個(ge) 學生, 學習(xi) 好、能力強、有領導力、充滿好奇心、有愛心、有責任感, 這個(ge) 學生未來確實有潛力成為(wei) 領袖人物。美國頂尖大學確實愛這樣“優(you) 秀、善良、有趣“的人。但是,最高要求並不是基本要求。如果把最高要求當成基本要求, 把對10%的學生的期待, 當成對所有學生的期待, 這是不是很過分?
做減法:哪些不是必須的?
樂(le) 人教育經常跟學生說:“這個(ge) 你可以不做, 那個(ge) 你可以不搞。“首先, 學生的本分是高中學習(xi) , 高中學習(xi) 一定是要做好。但是, 在成績和難度不能兩(liang) 全的情況下, 我們(men) 經常說:“你可以不必上這麽(me) 多AP”, “ 你可以不必上IBDP” 。我們(men) 有一門AP都沒有的學生,也錄取了加州伯克利(不是本州學生), 因為(wei) 她本分的把她的普通課和榮譽課都拿到了A。
其次, 你要可以不必考SAT/ACT, 如果你高中成績單還沒有搞定, 先搞學業(ye) 。我們(men) 有很多學生,沒有SAT/ACT成績, 也申請到非常好的學校。因為(wei) 他們(men) 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我不建議他們(men) 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 在補習(xi) SAT/ACT上麵。然後, 你課外活動適當做, 做自己喜歡、擅長, 做能服務他人、服務社會(hui) 的, 就可以了。
你能做家務、能去打工、能做一些公益服務, 能在學校積極參與(yu) 社團, 你就是一個(ge) 好公民, 好學生。領導力不是說一定要做學生會(hui) 主席, 也不是一個(ge) 頭銜, 看見學校和社區有什麽(me) 需要, 有什麽(me) 可以改變的, 去積極倡導那個(ge) 改變, 就是領導力了。
做減法的前提, 就是:我盡我能力做最好的自己, 其他就無愧於(yu) 心。我沒有執念, 一定要爬藤, 一定要拿下:“前30”的獎牌。美國有4000多所大學, 前100名的大學, 甚至前250名的大學, 都是能夠提供優(you) 質良好的教育的大學。都能提供大部分人職業(ye) 發展所需要的教育資源。
哪些是必須的?
什麽(me) 是必須的?孩子的身體(ti) 健康、心理健康是必須的, 前多少名的大學錄取不是必須的。30%的高中生和大學生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問題, 這個(ge) 數字並不誇張的。如果孩子在:“活著有什麽(me) 意思?”“人生有什麽(me) 盼頭?”裏繞不出來, 還給孩子層層加碼, 就主次顛倒了。高中成績單是必須的。
GPA需要在3.0以上, 如果掉到3.0以下(大部分是B和B以下), 成績單上開始出現C和D, 升學就比較困難。有3.7以上的GPA(2/3是A, 1/3是B), 升學就基本沒有什麽(me) 問題。孩子能樂(le) 觀向上、積極主動、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是必須的。孩子有好奇心, 對自己喜歡的事情會(hui) 追求和探索, 是必須的。沒有不健康的生活嗜好, 比如遊戲上癮、吸毒、亂(luan) 交等, 是必須的(這些也是心理健康問題的表象)。
上大學都不是必須的
說到底, 上大學都不是必須的。現代科技的發展, 使得知識的傳(chuan) 播變得非常便捷。隻要想學, 基本上可以學習(xi) 任何知識。所以, 如果僅(jin) 僅(jin) 為(wei) 了學習(xi) 知識, 上大學都不是必須的。所以我們(men) 也會(hui) 跟學生討論:“你為(wei) 什麽(me) 要上大學啊?” 我經常笑著說:“不許回答:因為(wei) 高中同學們(men) 都要上大學, 所以我要上大學啊!
”上大學, 無非是人生的一個(ge) 體(ti) 驗,是離開家, 從(cong) 少年到成人的一個(ge) 過程, 是結識你的朋友, 你的圈子的開始。是學習(xi) 安身立命的技能的地方(是技能, 不是文憑)。美國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公司, 在招人的時候, 放棄了“大學文憑”的要求。因為(wei) 企業(ye) 無非也是在招技能(硬技能和軟技能)。
做“減法”做得好的升學規劃, 才是真正有“策略“的規劃。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做這個(ge) , 要做那個(ge) ”的規劃, 才是規劃。
也不是今天媽媽聽到一個(ge) 講座, 明天我聽到哪個(ge) 同學在搞科研、在申夏校,就覺得科研和夏校是必須的。那不是必須的。我們(men) 都要學習(xi) 如何在人生中“做減法”。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