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家長意識到,美本申請的競爭(zheng) 越來越激烈,越來越白熱化,那麽(me) 怎麽(me) 樣才能在激烈的競爭(zheng) 中脫穎而出?很多家長會(hui) 選擇讓學生考非常多、非常難的AP科目,以這樣一些形式,來彰顯自己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能力,在競爭(zheng) 中占據最佳席位。
首先,我們(men) 想要傳(chuan) 遞給大家的一個(ge) 信息是,AP科目不是考的越多越好,它對於(yu) 美本申請的作用,僅(jin) 僅(jin) 隻是起到一個(ge) 錦上添花的作用。而對於(yu) 申請來講,最重要的、第一位的還是學校的GPA。
如果學生學校的GPA非常高,再加上AP成績的輔助,就會(hui) 在申請中非常有優(you) 勢。
但是,如果學生學校的GPA比較低,或者並不是很理想,那這種情況AP成績對於(yu) 申請就不會(hui) 有太多幫助。
所以,還是建議大家AP備考和校內(nei) 課程學習(xi) 相結合,同時進行會(hui) 比較好。
如果,學校是AP學校,並且對AP課程有加權分,學生的能力也不錯,那可以選擇多一些AP課程,可以拉高GPA的分數。
但如果,學校不是AP學校,學生的GPA也非常不理想,那此時再去準備AP就有些本末倒置了。
伴隨感恩節、聖誕節假期的來臨(lin) ,美高秋季學期也即將落下帷幕,那麽(me) 如何能夠巧妙利用雙節假期,有效提升校內(nei) GPA和進行AP備考呢?
第一部分:美高AP課程,或者Advanced課程,和AP考試是否有差異?
問題1
美高AP課程,或者Advanced課 程,和AP考試是否有差異?
首先,不是所有美高都是AP學校,也不是所有美高開設的AP課程都是嚴(yan) 格按照College Board的AP考綱來上課。
所以我們(men) 經常提出一個(ge) 概念,叫做AP課程不等同於(yu) AP考試。有的學生在學校裏選了AP課,很多老師也會(hui) 按照College Board的考試大綱來講課,那麽(me) 他無論講的內(nei) 容,還是對考試的訓練,用的題目,給學生用的考試等等,基本上都還是以CB的AP考試為(wei) 參照的。學生在進行這樣的訓練之後,理論上是能夠無縫對接,可以直接去參加AP考試。
但是,不是所有學校,也不是所有老師,都能夠嚴(yan) 格按照College Board的考綱內(nei) 容來講課。
給大家舉(ju) 幾個(ge) 案例,
01 情況一: 有的老師,上課的內(nei) 容和AP考試並不一致,也無法直接銜接。
比如,The Hill這所學校的11年級AP英語語言這門課。首先AP英語語言與(yu) 寫(xie) 作這門考試,考的是紀實類作品。所謂的紀實類作品,就是書(shu) 信、報紙文章,或者學術論文、演講稿等等。不是虛構的內(nei) 容、故事、人物,而是基於(yu) 事實來展開的文章寫(xie) 作。
而AP英語語言這門考試,考的就是紀實類的這些作品,比如可能會(hui) 讓學生去看米歇爾奧巴馬的一個(ge) 演講稿,之後開始讓學生去分析它演講稿裏邊用了一些什麽(me) 樣的修辭手法,這些修辭手法達到了什麽(me) 樣的效果和目的,傳(chuan) 達了作者的怎樣的信息,並且是如何傳(chuan) 達他的信息的。演講稿也是一個(ge) 非虛構類的,不是小說,也不是詩歌,也不是戲劇,隻是一個(ge) 人基於(yu) 事實來傳(chuan) 遞給他的聽眾(zhong) 的演講稿。
但TheHill11年級的AP英語語言和寫(xie) 作課上,學生學的還是跟之前的9、10年級的文學課程一脈相承的文學作品,比如The Great Gasby等等,是虛構類作品,並且是基於(yu) 作者的創作,而虛構出來的角色和故事。
雖然AP英語語言和寫(xie) 作考試考察的很多能力都可以從(cong) 文學課遷移過去,例如,寫(xie) 作能力是二者都要學並且強化的,但二者考察的內(nei) 容、側(ce) 重點、分析方法並不一致。
The Hill學校課程學的都是文學、虛構類的作品,但AP考試考的是非虛構類作品,並且學校老師沒有讓學生進行相關(guan) AP考試的備考訓練,所以這門課跟AP是有一些出入的。如果學生想要準備AP英語語言這門考試,還是需要自己額外再去做一些準備的。
02 情況二: 有的時候講課內(nei) 容對的上,但評分標準不一致。
這裏我們(men) 舉(ju) 一個(ge) Tabor的例子,Tabor11年級的AT美國史這門課,內(nei) 容是完全按照CB考綱來講的,但是它對不上的是評分標準。
AP美國史考試的長論文LEQ評分標準有6分,這6分分別給了背景、論點、論據、分析等等。隻要學生不要語法錯誤太離譜,通常情況下,語言這一塊並不是老師打分的重點內(nei) 容,也沒有包含在打分標準中。
而Tabor的AT美國史,雖然老師講的內(nei) 容和AP考試一樣,但是對於(yu) 學生的作文評分標準卻用的是老師自己的評分標準,這裏麵包含的內(nei) 容就比較多,包括語言10分,並且學校老師會(hui) 扣的特別細,學生隻要有一兩(liang) 個(ge) 小錯誤,馬上分數就會(hui) 被扣很多,所以我們(men) 有學生大概可能隻有四、五個(ge) 語法錯誤,這一整篇文章馬上就被扣到92分,一下就把成績檔從(cong) A+/A就降到了A-,甚至是B+。
這跟AP考試的評分標準是不一樣的,因為(wei) AP更側(ce) 重的是學生分析和論證能力、深度,而在Tabor,除了分析論證以外,還要看學生的語言等各個(ge) 方麵,會(hui) 考量的更加綜合,要求也更高。
所以我們(men) 有Tabor的學生,因為(wei) 學校老師的評分標準,特別在意語言的準確性,在寫(xie) 作時過於(yu) 在意細節,一旦到了限時模擬考試環節就會(hui) 焦慮到不行,覺得自己肯定要被扣很多分,不斷地檢查語言是否有錯誤。
🚩 語言當然很重要,我們(men) 也強調了即使在AP考試中也不能出現很多語法錯誤。在給學生提升GPA的時候,我們(men) 特別強調語言的準確性,恨不得檢查很多遍,避免任何一個(ge) 語法錯誤。但是到了備考AP的時候,我們(men) 會(hui) 讓學生忘記自己學校老師的評分標準,用AP考試的評分標準來做模擬,關(guan) 注分析,而不過分關(guan) 注語言。
03 情況三: 有的美高老師不按照大綱講課,少一部分或是比大綱多一部分。
比CB大綱多一部分
如果講的比CB大綱多出一部分還好,對於(yu) 最後AP考試來說問題不大,隻是學校的GPA會(hui) 有一點麻煩。
這裏給大家舉(ju) 個(ge) 例子,比如西儲(chu) 這所學校,其實沒有AP課程,他們(men) 學校的課叫做CL(College Level),大部分CL的課程其實和AP差不多。但CL統計學,比AP要難,內(nei) 容也比AP多,而多出來的那部分內(nei) 容已經是大二的難度。
比CB大綱少一部分還有一種情況,是老師講的比AP大綱少一塊,或者比AP大綱的深度和難度都低一些。學生在學校學這門課沒感覺到有什麽(me) 問題,但是等他去做AP備考的時候,會(hui) 發現有的題目自己做不出來,原因就是學校老師有一些內(nei) 容少講了,或者沒有涉及到。
04 情況四: 老師講課進度過慢。
甚至還有更離譜的老師,講得進度過慢,以至於(yu) 5月份就要去考AP考試,但是到4月底了,老師還有一整個(ge) 章節沒有講完。學校老師瘋狂趕進度,導致學生最後一章也是最難的內(nei) 容學不明白,AP成績就很受影響了。這種情況在美高也是屬於(yu) 比較常見的。老師講課進度比較偏慢,以至於(yu) 馬上就要考試了,老師可能才剛剛講完課,沒有什麽(me) 時間進入複習(xi) ,更別說帶學生去刷題。
或者是老師前麵講的太慢,導致整個(ge) 進度嚴(yan) 重在拖,結果馬上就要考試了,老師都還沒有講完課,就讓學生去自學,或者瘋狂飛速的給學生把後麵的東(dong) 西給補上,導致學生學的很不紮實,最後影響到的成績。
05 情況五: 老師按照考試大綱講課,但整體(ti) 編排不是按照大綱順序來。
這種情況,不一定是壞事,主要看老師的水平。
有的老師,不按照考綱的順序來,而是按照他自己的編排,也是有他自己的道理。因為(wei) 有的這些知識點,前後的聯係,或者跟別的章節的聯係是比較隱含的,就需要老師在講課的時候把知識點更好地串聯起來。那麽(me) 調整一下講課的順序,可能會(hui) 讓學生把這些前後知識串聯起來。
但是有的老師可能講的並不是特別好,整個(ge) 講課順序就很混亂(luan) ,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這時,可能就需要學生課後,自己去補習(xi) 或是梳理學習(xi) 內(nei) 容了。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