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進度條過半,24Fall申請季也迫在眉睫。而對於(yu) 申研而言,推薦信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一封優(you) 秀的推薦信可以有效幫你在申請者中脫穎而出!但每年申請季,總有一大波學生出現找不到推薦人、推薦信邀約被拒的慘況...
本期老師就帶大家來看看關(guan) 於(yu) 推薦信的“避坑指南”!
一、關(guan) 於(yu) 推薦信,這4個(ge) 坑要注意
臨(lin) 到申請要不到推薦信?
這樣的學生每年不計其數!究其原因,一是高估了自己和教授的熟悉度,哪怕是上過教授很多節課,甚至拿到了A,也不能想當然的認為(wei) “推薦信沒有問題了”。
建議大家不僅(jin) 平時課堂上要積極表現,課後也要多與(yu) 教授溝通,並且盡早聯係教授詢問是否可以做你的推薦人,不要一拖再拖。
二是邀約較晚,教授事務繁忙,時間與(yu) 精力都有限,每到申請季學生紮堆要推薦信時,一旦你的邀約較晚,很有可能出現要不到推薦信的尷尬情況。
一味追求牛推
推薦人是不是title越高越好?不,一味追求牛推很容易翻車!如果推薦人title高,但對你了解很少,那麽(me) 可能會(hui) 出現一些不太理想的情況,如推薦信模板化、各種誇讚的詞語堆砌卻沒有案例論證;甚至國外教授很大可能會(hui) 實話實說,如對你不是很熟、你的成績是什麽(me) ...
所以建議一定要找熟悉你的人寫(xie) 推薦信,不要浪費時間去找那些跟你毫無瓜葛的牛推!
盲目自信,高估推薦人的候選數量
尋找推薦人是需要經過精心篩選的,比如:拿到A的課程的教授、教授的頭銜和知名度,自己和教授是否有過互動...
通過這些篩選條件,你會(hui) 發現可選的推薦人越來越少。但總有同學盲目自信,在最開始時對推薦人的數量進行了錯誤的評估,導致後續申請時出現難題。
推薦人知道怎麽(me) 寫(xie) 推薦信?
其實不然,推薦人也怕“寫(xie) 作業(ye) ”。即便你提供了簡曆以及目標院校和專(zhuan) 業(ye) 等素材;但TA工作繁忙,可能沒有太多時間去研究你目標院校的錄取偏好、為(wei) 你撰寫(xie) 高質量的推薦信!
因此建議大家可以自己去研究目標專(zhuan) 業(ye) 的錄取偏好,提煉出希望推薦信表現你哪方麵的優(you) 勢,以供推薦人參考。
另一方麵,推薦信不建議“大肆誇讚”,這樣的推薦信難以讓招生官信服,反而會(hui) 懷疑學生的真實水平。在撰寫(xie) 推薦信時,一定要從(cong) 實際出發,最好可以通過具體(ti) 的案例展現你的特質!
二、誰可以為(wei) 你寫(xie) 推薦信?
準備推薦信的第一步,一定是找推薦人!一位大學專(zhuan) 業(ye) 招生官總結出了優(you) 秀推薦人的特質:
❖TA很了解你
❖與(yu) 你接觸夠久所以能寫(xie) 出權威評價(jia)
❖了解你的工作
❖能積極地描述你的工作
❖對你評價(jia) 很高
❖知道你在申請哪些學校
❖了解你的學術和職業(ye) 目標
❖能夠將你與(yu) 其他同僚進行良好的比較
❖受到業(ye) 界認可的人
❖能夠寫(xie) 一封優(you) 秀的推薦信
當然,我們(men) 不需要強求推薦人具備以上所有標準。但是,建議大家可以尋找兩(liang) 到三個(ge) 人,他們(men) “組合起來”能夠涵蓋以上各要求!
三、如何成功獲取推薦信?
要申請24Fall的學生,如果現在還沒有確定推薦信人選,一定要抓緊了,推薦信不是簡單寫(xie) 寫(xie) 簽個(ge) 名就能完成的。
所以建議大家請至少預留出一個(ge) 半月(5-6周)的時間,在倒數第5周的時候,和對方接觸聯係,例如預約教授的office hour,例如在工作之餘(yu) 約上司一杯coffee chat——
1.讓對方加深對你的印象
2.告知對方你想要推薦信的目的(例如Graduate School、工作、獎學金等)
3.表達自己對於(yu) 教授/上司的尊敬,詢問對方是否有時間願意為(wei) 你撰寫(xie) 推薦信
4.抓準每一個(ge) 替補機會(hui) ,在詢問時給對方一個(ge) 【簡單拒絕】的台階,也給自己一個(ge) 備選道路,進可攻,退可守!
如:“xx教授,我知道您這段時間為(wei) 了xx非常忙碌,所以也不好意思占用您寶貴的時間,如果您太忙的話,能不能推薦一位您信任的其他老師幫我寫(xie) 一封推薦信呢?”
如果對方答應了你,請立刻和對方預約一個(ge) 詳談的時間,並準備好你的資料,包括簡曆、成績單、申請項目列表、文書(shu) 等材料。
另外,雖然大二、大三的同學們(men) 時間相較充裕,但推薦信早晚都要準備,如果拖到大四才開始物色教授,很容易陷入“教授不熟、沒有推薦人”的境地,所以一定要盡早規劃,課上多表現,讓教授記住你!
四、推薦信Q&A
1.什麽(me) 時候聯係推薦人?
以24Fall為(wei) 例,現階段就可以聯係意向推薦人、準備推薦信了。尤其有些老師工作繁忙,所以大家要秉承著先到先得的原則,盡早聯係老師。
2.優(you) 先實習(xi) 推還是學術推?
建議大家仔細查看官網是否有明確要求。如沒有明確要求,老師建議應屆生提交學術推薦信;對於(yu) 已經畢業(ye) 後再申研的學生,如若有較優(you) 秀的工作經曆,建議提交工作推薦信。
3.有意外情況推薦人沒法寫(xie) 推薦信?
可以根據第二部分的推薦人列表,迅速尋找你的備選推薦人。這也提醒大家,要做好應急方案。
4.截止日期後才發了推薦信怎麽(me) 辦?
一定要記得給所在學院的招生處,發一封解釋信。一般大學的通融期都有一周時間,但根據學院的錄取方式不同,對於(yu) 所需材料的要求也不同。
如:滾動式錄取,需要等到你的所有材料齊全後,才開始審理。截至日式錄取,對於(yu) 材料上交的日期十分敏感,有些學校接受後補推薦信,有些不接受。
所以在查看學院要求的時候,就把時間要求查看清楚。
5.推薦信提交了之後怎麽(me) 做?
在推薦人提交推薦信後,會(hui) 收到一封confirmation;記得向你的推薦人表示感謝!
評論已經被關(guan) 閉。